从管理角度看曹操、刘备、孙权谁更优秀?

军统60


这三个人都不能算特别优秀的君主。我们一直认为曹操、刘备和孙权是非常优秀的君主,实际上是收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给他们带上了特别的光环。

从统率力看

中国优秀的君主,其标志之一就是统一全国,建立政权。

刘邦从亭长做起,209年9月,刘邦回到从沛县起兵,到前202年,项羽自杀,刘邦2月称帝。统一一共用了七年

刘秀从农民做起,公元22年11月南阳起兵,到公元36年11月攻灭公孙述。统一共用了十四年

曹操、刘备、孙权三兄弟打生打死一共几十年的时间,谁也没能消灭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谁都没法统一全国,别看《三国演义》里面吹的都很厉害,但实际上这几位在刘邦、刘秀下面也就是一地方割据势力的水准。

五胡乱华时期,枭雄石勒曾经这样评价刘邦、刘秀、曹操、司马氏: “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刘邦),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若遇光武(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

石勒从帝王的角度来评论帝王,很显然曹操是不如刘邦和刘秀的。【在管理上,这叫Peer Review】

从性格缺陷上看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有性格上的优点,也有性格上的缺陷。当然刘邦、刘秀也同样都有优缺点。但是单纯从管理上看,曹刘孙三人的性格缺陷都很明显。

曹操多疑;刘备冲动;孙权猜忌。

有人可能说“多疑”是不是“猜忌”?多疑不是猜忌。

多疑是说明曹操在重大决策上经常瞻前顾后不能准确判断,猜忌是指不能信任下属,对下属采取敌视的行动。

或者简单的说曹操是用兵上多疑

,而孙权则是用人上多疑

曹操用兵的失误可以表现在“得陇望蜀”这一战略误判上,而孙权的用人猜忌多疑可以表现在将陆逊迫害至死上。两者分别为自己的性格缺陷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

而刘备的冲动就不用说了,火烧联营七百里,葬送了蜀汉反攻中原的最后希望。

从选择接班人上看

曹操否决了曹植选择了曹丕,刘备选择了刘禅,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他非常宠爱孙霸,引发了“二宫之争”,导致继承陷入混乱的局面。

从选择接班人的能力,以及接班人的水准能力上看,曹操>刘备>孙权,这是毋庸置疑的。

孙权不光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首鼠两端,最后更逼死了大臣陆逊,彻底宣告孙吴政权走向陌路。在三人中,只能垫底。

小结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便曹操、刘备、孙权本身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不妨碍我们喜欢他们所代表的英雄人物的形象。而我们所作的管理角度上的对比,只能说是一种另类的“事后诸葛亮”之举,玩笑可以,当真就不必了。


谈者无语


感谢邀请,我是“宁静影像故事”。爱思考历史,喜欢分享有趣好玩视频,给生活加点新料。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三国里的英雄,都是建立管理一方的国主。魏国虽然不是在曹操手里称帝建国的,但是是曹操打下的天下。刘备是白手起家,历经多年风风雨雨建立蜀汉政权。孙权虽是从哥哥手里接过的江东,但东吴是在他手里强大起来的。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目标准确,理想远大的大老板,大企业家。三位老板都是知人善用,且很会用驭人之术。

三人里面,曹操应该是最厉害,最好的管理者。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自己的手下很大的信任。鬼才郭嘉在曹操手下工作时,有人举报郭嘉不遵守礼法,应该惩治。曹操却不以为然,认为郭嘉是有大智慧的人,不必在乎这些细节。依然相信并重用郭嘉,还打算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曹操在管理上很有办法,例如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曹操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

而且,曹操用人不看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曹操还提倡廉洁,起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曹操手下的名将于禁、乐进,是在行阵间被曹操提拔的,张辽,徐晃都是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曹操治军严整,法令严明,赏罚分明。在一次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

能有个曹操这样的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又有个人魅力的领导,手下员工必然死心塌地追随。

己家看法,欢迎关注“宁静影像故事”,留言讨论。


宁静影像故事


从管理角度来看这三位选手的统帅驾驭能力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

曹操. 字孟德,家境殷实,出身豪门。富三代加官三代,自律但不自傲,这和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族教育有关,可以说见多识广(有觐见皇室成员的机会),而人家族本身就是为皇族服务的,这么好的基础自然而然地使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在他的心里应该很早就萌发过自己创业的想法,但也被他扼杀掉了,开玩笑造反这种事可不能乱说,这颗种子既然发了芽,当然不会那么容易磨掉,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自此年轻的曹操更加发奋,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排兵布阵更加运用自如。因破黄巾军有功而又因家室的原因在汉灵帝时期被任为八校骑中的典军校尉。在这之前之后他曾担任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骑都尉、兖州牧等职,这就更加的锻炼提高了他的指挥能力、统帅能力、管理能力。经验已经具备并一直在实践中总结学习。终于有一天机会来啦,汉献帝初年,在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共同讨伐董卓未果各路诸侯分崩离析的前提下,他看到了一个乱世即将到来,一个崭新的机会就在眼前,以至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紧张情绪(刺杀董卓未遂和即将造反)在赶回老家的途中误杀了他父亲的好友吕伯奢。陈留——这是曹操起兵也是艰苦创业的第一站,在此他树立义旗,传召檄文共讨董卓的正义感召下,身边迅速涌现一大批能人异士、文臣武将、忠贤纯良之人。曹操作为一个管理者用人看人极准,能量才适用,听良言纳良谏,非常重视尊重人才和引进人才,从他赤足迎许莜就可看出,在大事上能采众家之言,决断准确,杀伐果断,使得基本上有赚不赔,而且他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自己错误从不遮掩,有错必改,吸取教训,误解了别人也能真心认错。唯一的一次就是赤壁之战的亏吃的太大,盲目自信、错估形势使得他差点丧命,不过好在许昌的基业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此他自我反思之后快速的转变策略把整个长江以北的地域全部收入囊中,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至此他已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义上的丞相实际上的北方政权掌控者。最重要的是他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周围聚聚济济人才不说还都愿意为他卖命,想不成功都难。这样的地位权势我想他的管理艺术已相当高超了!不足之处就是有时疑心重,这是对于投诚来的人而言。原班人马还是能完全信任的!



刘备.字玄德。他的老老老祖宗是西汉诸侯王刘胜,武帝的哥哥。刘胜自己的儿子多达120个,所以传到刘备祖父时的职位只是一个县令,他父亲有个九品芝麻官样的官职,但他父亲早逝,刘备从小就与母亲以买草鞋维持生计。这样看来刘备从小受到的教育并不次于曹操,主要还是有着皇室血统,教育方面文重武轻、礼重法轻。而他小时候受的苦难,磨练出了凡事不畏艰险、不屈不挠,韧性十足的性格。两样加起来造就了他作为一名草根定要摆脱困境扬名立万的人生目标!扫除黄巾军和讨董卓的过程中使他慢慢被发现认可,从此名望大振!毕竟是大汉皇叔嘛!在经过了多年的寄人篱下、东躲西藏日子后终于有了一小块容身之地—新野,苦日子差不多熬出头了,所以他总是在困难时安慰自己“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从此信心满满,到处求贤访能,渴求人才,不幸的是他的第一个军事徐庶被曹操挖走了,不过没关系继续寻找,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随着诸葛亮的加入刘备的仁者风范和高尚道德是他身边也聚集了一批贤良猛将,除了最初的跟随者之外一直到他称帝的时间段里归附他的人大部是投诚者,这就或多或少存在不安分的因素,不像原班人马那样牢实可靠,比如魏延。刘备用人基本能做到用者不疑、疑者不用”,但他在大事决策上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让他失去许多次机会和人才,像徐州、荆州,像庞统。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取别人意见,亲征东吴不算,这事就是他父母劝说我看也够呛,这是他一意孤行最大的败笔,能够成就帝业也能证明刘备的管理水平还是可以的。仁人之心导致了他事业的寸步维艰!



孙权.字仲谋。他完全是靠着父兄二人打下的基础坐享其成,靠着父兄留下的文臣武将一直维持着东吴局面,不过好在他能听取建议,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基本上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即使将来见了父兄也好有个交代,作为管理者一味的采取和稀泥的方式走的是中庸路线,谁我也不得罪,你也不要来打我,一直被动防守,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攻占荆州那次的主动也是有前因后果的。他没有父亲作为一路诸侯的霸气,没有兄孙策“小霸王”的果敢豪情。这样的管理者也只能固步自封,难求上进了。


作为管理者曹操第一,刘备次之,孙权最末。


历史沉淀中的新奇


管理?那得看谁的公司《基业长青》吧?

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享国45年。

孙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享国51年。

蜀汉(公元221年-公元263年)享国42年。

起始年份,是按三个创业公司打板上市的年份(称帝)来算的。

按照《基业长青》的理论,企业的创始人,或说灵魂人物,

最重要的作用是啥?

是承担了“造钟师”这样一个角色。

也就是,

把企业雕琢成一个,

有精密仪器,能够自行运转的大钟

换句话说,企业得是一个离开了灵魂人物,

还能按照初始愿景(核心竞争力)正常运转的机构。

根据以上理论,看起来孙权最成功。

其实不然,

因为孙权的吴氏帝国上市之后,孙权在位长达24年(公元252年病逝)。

而刘备的刘氏帝国上市之后,刘备在位仅有三年。

曹操的曹魏帝国上市时,曹操已经死了,曹丕是凭着他老子打下的基础成功把企业带上市的,并且还享国45年。

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造的“大钟”运行时间最久,最健康。

所以,曹操的管理水平,最高!毋庸置疑!

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点个赞吧!帮俺上个历史问答达人!

好玩有用的历史


这种问题不好答呀,既然能成为一方霸主,在管理方面都很优秀,非要说谁最优秀,那只能说曹操了。

曹操管理北方九州之地,乃中原人口密集地区,加之朝廷内部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摩擦,虽然汉献帝被看管的很严,但还是有一些大臣心向汉朝,与曹操做对,让曹操烦心。

曹操手下文臣武将巨多,大多是归降之人,要加以管理使其心向曹操,归自己所用,还有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要通过曹操的管理才能加以解决。以一国之力同时抵抗蜀吴攻击,可谓费心费神。

世子之争,曹操是生产大户,足足生了三十多个子女,儿子25个,最让曹操头痛的就是世子的问题,曹植与曹丕之争,要让他们兄弟和睦,以免自己死后出现兄弟相残之事。

曹操把子女教育的都很好,其中最有才华的是曹冲,曹植、曹丕、曹昂、曹章,曹植与曹丕都是建安三杰之一。

孙权,继父兄之断业,凭长江天险,可确保江东万无一失,文臣武将大都孙策旧部,对孙家忠心耿耿,无须管理自然忠心效忠孙权,加之东吴仅有二州半之地,大都皆是蛮夷之地,地广人稀,颇好管理。

孙权一生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其才华皆不如曹之子。

刘备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之中,手下只有关张赵云,这还用什么管理,得到诸葛亮后才有荆益二州,皆荒凉之地,手下五虎之将,谋臣庞统法正皆早死,手下没多少人,加之诸葛亮辅佐,刘备才是最轻松的一个。

刘备有四个儿子,二个女儿,其女儿在长板坡被曹操所俘,嫁与他人。儿子之才学也远非曹丕可比。

综上所述,曹操管理最多最好,孙权管理时间最长,刘备管理时间短且非常轻松。


三千年读史看人生起落


这个问题好!

说实在点,在没有”管理学”这个概念出现在中国之前,我相信中国人最初的管理认知启蒙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前者启蒙管理高度,后者启蒙管理的条理明细(宋江对梁山各处布防分配,人员分工,就是一张管理明细图)。

而三国中,对孙权在管理方面的体现描述不多。管理是人员管理和区域管理两者的合义。而曹操与刘备体现在人员管理方面居多。曹刘两人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先说曹操的管理主线,他将宗族人才地位拔高于外族人才,宗族人才在独挡一面时可以指挥统御外族人才,宗亲为主,外族为辅。他的人力管理是以忠心为主,资历能力次之。这对于管理一个集团一个单位的利弊在于,团队稳固,但后来难晋。对于一个单位的人才发展和上进是不利的。而在战时,即实际工作中,人性是以才服人而非以德服人的。就如蒋介石以黄浦资历者为宗亲,论资排辈压制了多少能人志士,最终阻碍了全局的发展。

刘备的管理主线是虽论资排辈,又唯才重用(不单唯才是用),姜维,赵云,魏延,法正,庞统等等皆后来者,有才者一律重用,不分亲疏。以至蜀国发展迅速,从离荆入川到建立蜀国初具规模的起立时间,较之魏吴两国是最短的。人才归附也是相对最多的。以激励才能的发挥,激励忠诚的表现为管理主线。利在于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人才容易得到擢用发挥。

所以,单从管理的角度讲,刘备的人力管理水平优于曹操。许多家族企业发展不利,难以壮大,于此可见一斑。

所以,发展至现代的最先进管理理念是~唯才是用。具体诠释为”用人不疑(只用才),疑人也用(重才的前提下,以规范的制度监督使用)”。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在管理角度来看,我却看好刘备,因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用人不疑,他把军事策划大权交与诸葛亮,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象马谡这样的庸才也能当官,虽然言过其词,但也有可取之处,当魏延降于蜀,孔明便看出其有反心想杀之,刘备却认为魏延乃将才,功夫了得,杀之可惜,幸亏留下魏延,维持了后蜀30多年天下。

刘备善于用人之所能,勉励人之所短,因为他知道,人都是有某方面的缺点,若因一些缺点而否决掉大臣,那世上根本没有多少个十全十美的大臣,要容人所短方能因才施用。

在《三国演义》中,很少听说刘备处理过某位大臣,不象曹操那样,用人凭感觉、情绪,一句话不中听,挥刀便杀,在用人之际尚且多疑成性,不要说霸业若成走狗烹,伴君如伴虎,你用什么态度对待大臣,日后大臣也如数奉还或更甚,司马懿就是一个最好例子。

曹操在生早就疑上司马懿,几番释其兵权,司马懿本无反心,几经折腾才觉若无兵权,终会受制于人。

其实曹操、孙权这种用人管理模式很极端,在某种角度上讲,也是诱发反心的“导游”,只有刘备基本上善待大臣,大家都有口饭食,自然不会节外生枝,反而却忠于责守,效力朝廷,人若心存满激,必定尽忠君主,这是人性所致!


知足常乐6144539457


曹操,治理公司的高手,只是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有点瑕疵,错看了司马懿。刘备,典型的认人为亲的管理理念,这也不怪他,早年的遭遇让他在感情上依赖关张,这就限制了公司规模的扩大。孙权,坚持周瑜和张昭的股东会负责制,一旦这两人玩完了,也就不在更新新的董事会,这样的标准自然不会让公司有创新发展


用户83903916492


单从管理角度看,在下认为这三者应该是孙权略优。可能受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影响,这两部巨著中,三国间纷争不休,东吴人民安居乐业、拥政爱国氛围更浓,而西蜀和北魏人民总在水深火热里生活。这一点,足以证明东吴孙权治国管理才干强于蜀魏两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