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燈發展史

第一代——乙炔氣前照燈

  前照燈具有高的輪廓亮度,乙炔氣火焰的亮度比當時的電光源所能達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前使用的汽車前照燈幾乎全是乙炔前照燈。

家用手提燈

  據說第一個汽車前大燈是家用手提燈。1887年,一個駕駛員在黑暗的曠野上迷路時,一位農民用手提燈把他引回家.1998年,哥倫比亞號電動汽車把電用於前燈和尾燈,這樣車燈就產生了,最初的前大燈不能調光,所以在會車時有些晃眼.從早期乙炔氣前照燈發展到當今的自由面反射鏡氣體放電前照燈,差不多經歷了120年。

汽車大燈發展史

第二代——電光源前照燈

1913年帶螺旋燈絲的充氣白熾燈泡問世,因其具有較高亮度,給電光源前照燈開闢了廣闊的前景。然而由於當時汽車電氣設備系統的制約,直到1925年,電氣照明才得到廣泛的應用。

第三代——雙光燈芯前照燈

汽車大燈發展史

  為解決在交會車時因前照燈的強光造成駕駛員炫目而導致發生交通事故和撞車的嚴重問題,雙光燈芯前照燈的出現,但也沒有完全解決汽車車燈的配光問題,汽車會車時的這種懸目問題,依然是汽車照明技術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汽車大燈發展史

第四代——不對稱近光前照燈

  雙光燈芯前照燈系統屬於對稱近光系統,為解決在會車過程中,前照燈既不產生炫目,又能保證對道路具有良好的照明,1932年美國發明瞭不對稱前照燈,它是以基準軸為中心,將光束一分為二,靠近來車一側的落地距離短(即光束壓低,從而防炫),而另一側光束的落地距離長(即光束抬高,從而增加視見)。

汽車大燈發展史

第五代——滷鎢前照燈

  第一批裝有滷鎢燈泡的汽車前照燈是由法國“斯貝”公司在1964年生產的,其燈絲允許工作溫度較普通白熾燈泡高,光效增加約50%,壽命也增加一倍。此後汽車的生產前大燈照明也多采用了滷鎢燈泡的原理。

汽車大燈發展史

第六代——充氙氣燈泡(如BEST充氙氣燈,推薦使用)

BEST氙氣燈,燈泡內部填充優質的惰性氣體氙氣,並選擇高品質的鎢絲和優質的石英玻璃管,使燈泡的使用壽命和亮度發揮極至。亮度達到3200流明以上。此類燈泡因沒有改變原車燈泡的外形尺寸,所以不會產生聚焦不準的問題。這樣的燈泡聚光效果非常好,而且K數值在4300K以上,色澤柔和、燈光白亮。

第七代——氙氣燈泡

HID氙氣燈採用高電壓放電技術將氙氣(Xenon) 灌入石英內管,再透過精密安定器通過三次變壓將12伏特電力瞬間提高至23000伏特以上,激發管內的氙氣電子游離,在兩電極間形成一束超強電弧光持續發光,使光色更亮。

汽車大燈發展史

第八代——LED汽車大燈燈泡(推薦使用)

LED汽車大燈燈泡特點突出、節能是最主要特點、環保也是現今社會的主流要求、壽命長、高亮度、體積小、耐高溫、穩定性能超出其他同類產品、發光純度高、響應速度快,等等諸多優點雖然成本有點高但是同等於氙氣燈它還是很有競爭力的。隨著近幾年的LED大燈的進一步發展,其成本已經低於氙氣燈。(下一章做詳細解讀。)

汽車大燈發展史

第九代——激光大燈

繼LED大燈之後激光大燈被稱為"合理的下一步",它更加節能,更加省油。

這種激光大燈不是電影裡的那種炫到爆的激光,它甚至一點都不耀眼,原理是激光發光二極管的藍光燈將會貫穿前大燈單元內有熒光的熒光粉材料,將其轉換成一個擴散的白光,明亮的同時對眼睛也更加友好

激光大燈相對於傳統LED大燈的優勢是明顯的,傳統LED大燈每瓦的發光強度是100流明,而激光大燈達到了每瓦170流明。

汽車大燈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