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对此你怎么看?

577149781


在一些小说中,皇帝动不动就会对人赏赐一盘、一罐“金瓜子”,这些金子长得就跟现实中吃的瓜子一样,只是它们是金子做的,小说里面也将其描写的非常精美,但是历史中的“金瓜子”并不是这样的,而且皇帝也不可能一下就赏赐一盘“金瓜子”的,最多给你赏赐一把“金瓜子”。

“金瓜子”是古代对碎金的一种称谓,和以前民间流通的碎银差不多,但是碎银没有被称为“银瓜子”,碎金被称为“金瓜子”应该是因为它们经过皇帝抚摸,其本身就珍贵,再加上皇帝的珍藏,那就是贵上加贵了。

碎金虽然叫“金瓜子”,但是它的形状与瓜子还是有区别的,可以说两者长得并不像。由于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具体的重要要求,“金瓜子”都长得不一样,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一样,也没有两块相同的“金瓜子”。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小,不像金砖那么大。

“金瓜子”原来并没有多大奇特、高贵,它和其他金银差不多,也在民间流通,但是慢慢地政府规定民间不能流通了。“金瓜子”的持有者和使用者都有了严格规定,在明朝时,“金瓜子”的使用者和持有者必须是王公贵族、名流大贾,普通人使用和持有可是犯罪的。

到了清朝,“金瓜子”的逼格更加的高了,这时的“金瓜子”已经成为了皇帝的专属品,其他人是不能用的,虽然“金瓜子”归皇帝一人所有,但是皇帝不可能拿着“金瓜子”去购买东西,所以“金瓜子”在皇帝这里基本没有原本的用处了,主要是皇帝用来笼络人心的工具,这时候“金瓜子”就成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一拿出来,别人就知道你是皇帝信任、宠爱的人,不能得罪。

得到皇帝赏赐的人,一般是不会将“金瓜子”拿出去交易的,除非走投无路了。

至于“金瓜子”的价值就不好说了,如果加上皇威和名人效应,那么这枚“金瓜子”应该很值钱,至于会超出它原本的价值。如果就把它当做普通金子,按照金子的价值折算,那么得看朝代了,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十两白银,唐朝时一两的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五千多元(得分时段,唐太宗时期一两银子相当于五千多元,唐玄宗时期相当于三千多元),那么一两的“金瓜子”应该是五万多元,明清两朝的白银不太值钱,一两相当现在的六百多(得分时段,不同的时段,对等价不同),那么一两的“金瓜子”值六百多元。如果不看朝代,直接与现在挂钩,那么一两“金瓜子”差不多值一千多元。

古代的“金瓜子”一般没有一两重,一般是二十多克。

在古代,东西方都非常尊崇和喜爱金子,西方一般把金子寄托给神灵,比如古印加人把金子视为太阳的汗珠,东方一般把金子划归给皇帝。


司马长史


金瓜子是古代时候碎金的一种叫法,跟金锭银锭一样,不过它价值高,相当于百元大钞吧。清朝把它作为皇帝御用之物,专门用来赏赐、嘉奖的。

金瓜子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和冶炼方法得来的,金瓜子的冶炼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重量要求,形状似瓜子,但没有两枚完全相同的金瓜子。金瓜子的重量大概在20~30克左右吧,按照古代的兑换标准,折合现在的货币的话,一枚金瓜子的价值大概能达到20人民币,是不小的数额。

普通人肯定不会在身上这么大一笔欠款在外面乱逛的,一般人也没有,拥有它的都是些贵族名流之类的人。

皇帝赏赐金瓜子,都是彰显皇恩,是一种荣誉。一般来说,赏赐标准根据官职、贡献、以及皇帝的心情确定,不过一般赏不了太多的,赶上皇帝心情好,赶上皇帝心情好,能赏个七八枚就算多的了。





淘气苗


乾隆爷赏赐的金瓜子可不好吃——咯牙!

金瓜子,并非是指什么瓜子中的王者。味道鲜美、难得一见。而是指的古代碎金子,因为零碎的金子散落一盘。看起来犹如金光闪闪的瓜子一般。因此有了金瓜子的外号。但实际上其形状千奇百怪,并非都像瓜子那样长得规规整整。

清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货币流通的需求。其实在清朝时期,黄金并不允许普通百姓用来进行交易和买卖。因此黄金几乎成为了皇帝和国家官银及官方府库的专属。黄金的多少也成为了用来衡量国家财政储备的一个标准,黄金在此时基本上都是用来制作一些金银首饰制品。还有就是用来分拨给地方作为各项工程和赈灾拨款。



皇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尤其是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清朝。皇帝一般会通过赏赐大臣来收拢臣子的忠心和维持君臣之间的和睦关系,来彰显皇恩浩荡。尽管通过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皇帝赏赐某大臣黄金百两,丝绸百匹,良田千顷这种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都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平时的赏赐便是一些金银细软。这其中便包括本文所提到的金瓜子。


也就是说,清朝时期皇帝可能会偶尔抓起一把对黄金赏赐给自己身边的臣子和奴才。清朝乾隆时期。生在繁荣盛世的乾隆皇帝便十分懂得享受帝王生活,并且善于维系君臣关系。缓和宗室矛盾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乾隆皇帝靠的便是大量的奖赏以及对皇室宗亲进行进官加爵,维持亲善和睦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金瓜子可以去市场上买卖吗?其实在清朝时期确实不允许。而且作为皇帝的御赐之物。一般大臣都会将皇帝的赏赐视为天大的殊荣。即使家中经济状况再不济也不会将皇帝御赐之物拿出去买卖。



当然这些赏赐的金瓜子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既可以用来制作金银首饰,也可以拿到当铺票号里去兑换成银票。但是谁又舍得呢?

御赐金瓜子,浓浓君臣情!本是稀罕物,一颗永流传!


珞珈山的猫


在中国古代,把碎金叫"金瓜子",等同于金锞子,有货币的交换功能,最初流通于民间,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金瓜子”一般多指帝王的御用赏赐之物。

1.金瓜子无固定的规格,形状与重量,碎金子冶炼时随其天性,成品古朴古色,魅光宜人,玲珑可爱,浑然天成。

2.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间,依照古时金银锭的换算标准大概为1两左右。古代金银的兑换标准在1比10左右,明末清初比例有所增加.清末时,甚至达到1比20.参照现在兑现标准,一两金子的确切价值当在20万人民币左右.


3.金瓜子有易于收藏,价值上涨和方便携带的特点,自然成为王公将相、伯爵贵族、社会名流、商界大贾的垂青物品.往往出将入相的人物,宽大的衣袖中就暗藏一把金瓜子,放到现在,就是随身携带一栋别墅了.

3.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民间禁止金银流通,后来有所放宽,但制钱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历代封建王朝都没有放弃,延至清朝,金瓜子俨然成为皇帝的御用之物,专门用来赏赐后宫嫔妃及武将重臣,以彰显皇恩浩荡.


希望星晨58298869


金瓜子说白了就是碎金,但是主要在王公贵族和名流大贾之间流通,主要来源是皇室的奖赏。早在明朝时期,朝廷有规定民间不能流通金银,到了清朝时期,金瓜子几乎成为皇帝一个人的御用物品。

因为民间禁止流通,来源单一,而且也赋予了皇帝的恩德和荣耀,虽然相对其他普通赏赐物件不一定贵上多少,但是赋予了一系列特殊含义以后,就变成了稀缺御用物件。

想来我们普通百姓人家,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或者高兴的时候见人来,都会顺手抓一把瓜子,互相分享,或表达喜欢、高兴。想来皇帝也是有这个需求的,只是身份尊贵,而且为了彰显天下为尊的姿态,赋予了“碎金”以独特的寓意,这样叫来“金瓜子”便是最贴切的了。


樱花霰


金瓜子在古代只有皇室贵族和一定地位的高官才能使用,因为它便于携带而且流通性广,所以市面上还是可以看见的。清朝以后成为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赏赐物品。



在古代尤其是在清朝雍正皇帝统治下,被赏赐金瓜子是一种无上的荣耀,而且大多是赏赐给有功之臣和后宫嫔妃的。所以,金瓜子也是地位的象征,代表了无上的荣誉。


智帝辉煌


金瓜子除了不能吃,干什么都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