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古罗马政治

公元前753年,传说中的罗莫路斯始建罗马城。

公元476年,最后一个王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西罗马帝国覆灭。

在这延续千年的历史长卷中,罗马,从最初意大利中部的小小城邦,继而征服整个意大利,并最终建立了雄跨欧、亚、非的伟大帝国,创造了古罗马帝国的不朽传奇。它所依靠的不仅仅是骁勇善战的罗马将士,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也功不可没。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史学家们对古罗马政治制度的评价:

"罗马政府是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威廉·麦克尼尔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马文·佩里

在漫长的历史中,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帝国扩张的现实需要政体改革,而不断革新的政体也巩固和促进了帝国的发展。一般来说,古罗马的历史分为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这三个阶段的政治制度亦各有千秋。

王政时代的罗马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

(1)勒克斯(王,rex),他是军事首领、最高审判官和最高祭司,要注意的是王没有行政方面的权力;

(2)库里亚大会(民众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有权决定本氏族的一切重大问题。

(3)元老院(长老议事会),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

可见,王政朝代的罗马政体非常简单,是一种原始的共和体制,类似于我国黄帝时代的部落联盟制。实事上,部落联盟的确是当时罗马社会的真实写照。虽然罗马城已经建立,但是罗马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版图也只局限在第伯河下游的小小区域。因此这种简单而扁平化的政体完全可以满足那时的社会需要。

然而,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罗马的奴隶主贵族们不再满足于相对平等的民主制,进而想要获取特权,寡头政治应运而生。在共和时代,执政官不但拥有最高军事,而且有最高行政权力,虽然执政官司由选举产生,但多数被贵族把持。区分阶级的森都利亚民众大会取代了原来的库里亚大会,大会的实权由贵族掌握。由此可见,所谓的共和制实质上是少数贵族专政的寡头政体。寡头政体既满足了贵族获取特权的野心,又进一步刺激他们想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拥有特权,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最好的方法便是扩大版图。另一方面,贵族集权的专政也为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罗马军队根据寡头的意志东征西讨,不断扩展疆域,最终建立了雄霸地中海的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建立后,相应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方面,罗马被卷入长达百年的内战,在内战中获胜的奥古斯都野心膨胀,企图确立个人的军事独裁。另一方面,帝国广阔的版图使共和时代的体制鞭长莫及,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管理。于是在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罗马的政体从共和制转变为军事独裁的君主制。罗马的君主制分为两种,帝国时代前期实行普林斯制,后期实行多米那特制。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普林斯制"(Principatus)一般称为元首制,它表面上依然保留共和时代的民众大会和元老院,但这些国家机构的职能被大大削弱,而帝国元首集军事、行政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并且可以不断连任,成为实质上的王。可以说,普林斯制是从共和制向君主的过渡阶段,它以共和制之名,行君主制之实。普林斯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君主的个人权力,使元首能有效控制内战初定而又疆域广阔的罗马帝国。事实证明这样的政体是行之有效的,它确保了罗马帝国两百多年的和平,为帝国前期的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也使帝国境内的各个行省逐渐罗马化。

公元3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局势再度混乱,迫使军事专制的不断加强,帝国的政体从普林斯制转变为多米那特制。多米那特制(Dominatus)意为君主制,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后期的罗马帝国政体终于除去了表面共和制的伪装,实现了公开的君主专制。国王自称为多米那斯,宣扬君权神授,其命令有法律效力,掌握民众的生杀大权,并且采用东方的君臣之礼,所有官员都必须效忠国王。国王不但采用分封同姓王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利用基督教巩固统治。

从军事民主制到共和制,再到君主制,罗马的政治制度一直不断革新,正是这种政体革新为罗马帝国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每一次前进的脚步都适应了国家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反观一水之隔的希腊,虽然希腊人把城邦文明发展到了极致,可崇尚自由的希腊却一直没能出现君临四方的君主,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有灿烂的文化,却没有强大的国家。而罗马如果一直局限于同城邦社会相适应的共和政体,那么也无法成为雄霸欧、亚、非三大洲的伟大帝国。当我们回首古罗马帝国的传奇时,除了气势磅礴的战争外,可以关注的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政体。

经济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古罗马经济工商业发达,奴隶制经济繁荣。早期罗马的经济似于希腊的。可在帝国时期,由于对外征战,获得大量奴隶,他们流入罗马,大批地投入劳动,出现了奴隶经济,它对自由民经济构成了竞争;随着奴隶劳动的扩大,奴隶成为了社会的基础,罗马的大地产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在工业中奴隶劳动也占重要地位,奴隶之所以被如此广泛地使用,一来是由于奴隶的来源源源不断,二来是由于使用奴隶劳动比使用自由民劳动更为有利可图,因为奴隶可以被不停地驱使去劳动,价格又便宜,而且他们不用服军役。这样,大规模的奴隶劳动就出现了。它具有极大的竞争性,严重地排斥着小农经济。我们看到了罗马经济的繁荣,实为奴隶经济的繁荣,在这段时期内,它表现得非常具有"经济性";与此同时,小农劳动由于无法与之竞争,独立的小农被逼得走投无路,他们抵押了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迁往别处,或者流落在城市中做城市流氓无产者。农民破产,农业开始衰败,整个帝国的经济基础被破坏了。罗马的征战结束了,奴隶来源不在广泛,价格上升,而且奴隶表现得更为不具有积极性;同时整个帝国的产品市场不再存在,这时,奴隶制经济不再有利可图了,而农业基础又破坏了,帝国无可奈何地衰落下去了。帝国统治者此时想挽救它的农业了,于是将大土地分成了小块的土地让农民去耕作,不许他们流动,希望能稳定税收和剥削。这些耕作者成为了农奴或隶农,于是"自由的人只剩下无产者、乞丐和强盗"。但是这并未能改变现实,罗马终于还是为人所灭。

文化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古罗马建筑与雕像古罗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传统上受伊特鲁里亚、希腊文化的影响,吸收其精华并融合而成。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其文化亦高度发展。

发展迅速,现存的建筑有:

罗马斗兽场

君士坦丁凯旋门

庞培城

万神庙

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罗马法和法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凯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著名历史学家塔西佗著有《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等不朽著作;李维著有《罗马史》。曾经担任罗马帝国埃及总督的阿庇安也著有著名的《罗马史》。同时,凯撒大帝本人也著有《高卢战记》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称描述的战记。哲学家卢克莱修著作的《论物性》是流传至今唯一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著名学者老普林尼所写的《自然史》是研究古罗马科技史的重要文献。

公元3世纪后罗马经济、政治转入危机阶段,文化逐渐衰落。同时基督教迅速传播,基督教文化开始形成。古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国家文化有相当影响。

法律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又被称为《法的阶梯》。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教育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古罗马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1世纪)的教育和帝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的教育,这里介绍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在共和早期,罗马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与邻邦的战争频繁,因此这个时期的罗马教育以农民--军人教育为主要特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共和后期,罗马的工商业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在对希腊文化和教育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改造,促进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发展。当时,罗马存在两种学校系统,即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希腊语学校分中等学校性质的希腊文法学校和高等教育性质的希腊修辞学校两种。同时,拉丁语学校也有中等教育性质的拉丁文法学校,以及高等教育性质的拉丁修辞学校的区别。其中拉丁修辞学校招收16~18岁文法学校的毕业生,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代作家的作品和修辞学,以及辩证法、历史、法律、数学、天文学、几何、伦理学和音乐等科目。希腊的文化和教育经过罗马的改造而对后来的欧洲产生了影响。

文学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早期文学创作多是民间歌谣,流传下来的较少。公元前3世纪出现真正的文学作品,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诗人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世纪罗马戏剧繁荣,主要有悲剧和喜剧两种,著名悲剧作家是阿克齐乌斯,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普罗塔斯等。拉丁散文也逐渐兴起,开创者是加图。屋大维时期是罗马文学的繁荣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维吉尔、贺拉西、奥维德。维吉尔早期写成的田园诗被称为牧歌,其中流露着对意大利田园风光的深切感情。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颂扬了罗马,前6卷叙述了埃涅阿斯率领特洛耶人到意大利途中的故事;后6卷是埃涅阿斯征服拉丁姆及建立罗马的创业经过。主题思想是强调奥古斯都创建的罗马帝国的伟大。贺拉西以抒情诗见长,代表作是《颂歌》,他的作品或者歌颂罗马人的传统精神,或者颂扬奥古斯都的"功业"。奥维德的作品多以爱情为题材。早期写成的3卷《爱情诗》,是描写他与幻想中情人科琳娜的恋爱故事。奥维德的精心杰作是《变形记》,重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从宇宙开始创造起,到恺撒最后变成神,情节充满了欢乐与幻想。公元前8年,奥维德被流放到黑海沿岸,在荒凉的岁月里,他写了《悲歌》和《本都来书》,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史学

古罗马最早的历史作品是《年代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第一位罗马的历史学家是法比乌斯·皮克托。罗马史学真正的奠基人是加图,著有《创始记》。公元2世纪时希腊史学家波利比阿著有《通史》,叙述了布匿战争以及罗马在地中海东部的征服,现存前5卷,其他仅有残片。共和时代末期历史学家萨路斯提乌斯,著有《喀提林那阴谋》和《朱古达战争》,记录了共和后期罗马的重要史实。帝国时代著名历史学家有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

自然科学

古罗马帝国时代,初步形成的社会体系


自然科学的最著名的代表人是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古罗马的农业科学也比较发达。共和时期主要的代表人有加图和瓦罗,分别著有《论农业》。公元1世纪时出现农业科学家科鲁麦拉,代表著作也称《论农业》。地理学方面,屋大维时代曾编制了地图,公元前1世纪时希腊人斯特拉波编著了《地理学》,总结了当时西方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并绘制过一幅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世界地图。天文学方面,公元2世纪托勒密著有《天文学大全》,对天文学有所贡献,但主要是继承和完善了地心说,其谬说后来为教会所利用,统治欧洲达千年之久。医学方面,提比略时代塞尔苏斯著有一部医学论著,但仅有残片保留。马可·奥勒略时代盖伦在解剖学、生物学、病理学和医疗学等均有建树,其著作长期在西方医学界被奉为经典。

社会

古罗马人与古代世界的许多民族一样为父系社会,重视家庭生活,结婚的儿子及其家庭和奴隶常住在一起,为一种大家庭。父亲或家长有很高的权威,也是家庭祭祀的主持人。一般人居住的房子是四边的房间即前庭,后来在四边加盖其他房间,它就变成客厅。城市中有一层的房屋或多层的公寓,乡间则有豪华的别墅。饮食方面,罗马人吃三餐,但除了晚餐外,都很简单。至于衣着,常穿宽的外袍,其款式和颜色随着身分与财富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古罗马人喜欢竞技和赛车。赛车常在一种长圆形的竞技场进行,大赛场有时可以容纳30万名观众,而大竞技场也很壮观。此类活动充斥血腥与暴力,而一般穷人在政府供应的节目民乐此不疲,以致诗人朱维纳感叹他们只知面包和竞赛。

妇女在罗马社会中地位并不高,在家庭上,妇女为丈夫的所有物,丈夫可以任意支配、惩罚甚至杀死;在法律上,罗马法并不承认妇女有订定契约、处分财产和继承的权利。不过,上层社会的妇女却享有较多的自由,拥有支配财产和婚姻的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