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何明朝却成为太监帝国?

只是默默为你伤心

明太祖朱元璋,有鉴於历史上的宦官干政的危害。故特地制定了一块铁牌,上刻“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十余个大字。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其制定的规定,那就是祖制了。通常来说,一朝的祖制,都是要被其子孙奉为圭臬的,而绝不是能轻易废弃的。

然而,令人玩味的是到了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篡位当了皇帝后。朱元璋的这条“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就被束之高阁了。朱棣就特别地信任宦官,令人闻而色变的“东厂”就成立於朱棣在位期间。众所周知的“郑和下西洋”,如此事关国家威仪的大事,也被朱棣交给了宦官郑和。明朝中后期又出现了“西厂”、“内厂”等,明朝的大太监也频出,如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等都权倾一时。

那为何明朝“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执行不下去呢? 一则,朱元璋是开国君主,其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对宦官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大。二则,明初,百废待兴,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相对来说,也都较为简单,所以,相对来说,国家也便於管理。而明朝中后期,社会结构变得复杂,皇帝也就越来越离不开宦官。

明朝虽重用宦官,大太监也频出,却跟汉唐时期的宦官干政有着显著的区别。汉唐时期的宦官干政,皇帝完全沦为傀儡、被太监们所操控,甚至肆意废杀皇帝也不足为奇。而明朝的大太监,无论是刘瑾也好,还是魏忠贤也好,当皇帝抛弃他们的时候,却无任何反扑挣扎的能力。所以,那些说明朝是“太监”是如何如何地权势熏天,也并不确切。

明朝的太监,其实跟满清的“包衣奴才”是一样的,其本身就是皇权的一部分。满清统治者最信任的就是自家的"包衣奴才”,例如曹雪芹家,就是满清的包衣,被派到江南,任江宁织造,暗地里替满清刺探民情。宦官也是一样,是皇帝的身边人,当然最受皇帝的信任。其实,就相当於皇帝的“眼”、皇帝的“脚”,被派到各地去做监军、去收税等等。

明清的皇权都得到空前的加强,而宦官是依附於皇权的,离开皇权,其啥也不是。如清末的大太监李莲英,连李鸿章都要向其行贿、献媚。但如果慈禧一死的话,谁还会买李莲英的账?李莲英不过是慈禧身体的一部分而已。明朝的宦官也是一样,宦官是代表皇权的,没有了天启皇帝朱由校,九千岁的魏忠贤还能算啥?宦官作恶的本质也即是皇权过大的自身之恶。


历史闻知社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明代末年有一个大宦官魏忠贤祸乱政局,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实际上明朝中前期,尤其是明英宗到武宗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宦官专政的局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这些曾作威作福把持政权的宦官。

明代宦官画像

明成祖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政治,一改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制定的“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规则,信任一部分宦官并且给予了宦官很大的权力。明朝在宫内设置厂宦官二十四衙门,其中以司礼监的职权为最大。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可以直接代皇帝答复奏章。明代前期的几位帝王对宦官管束还算合宜。但后继的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等人都长期不问政事,宦言乘机假借皇权,伸张权势。.

英宗正统初年,明朝政用的军政大权操纵在宦官王振之手,王振只知搜刮民财狐假虎威,甚至接受瓦刺贿赂,与瓦刺进行兵器贸易。正统八年(1443),刘球上疏指出瓦剌“包藏祸心”,应派遣御史阅视京边,训练军卒,行招募屯田之法。但刘球疏中触犯土振,结果下狱被杀。

宪宗成化时,宦官汪直气焰嚣张,以至当时的人“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汪直在东厂之外又建立了西厂,西厂“所领缇骑倍东厂”,专门在南北两京侦察异己,并对人民的秘密结社进行严厉的镇压。西厂从建立到废除,先后凡六年,冤死者不计其数。

司礼监太监墓石刻

武宗正德时,宦官刘瑾的气焰更大。北京城内外都说有两个阜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在刘瑾干政的时期,大臣的奏章要写双份,一份送到皇帝那里,另份送到刘瑾的府内。内阁大学土焦芳、曹元都是刘瑾的党羽,焦芳甚至跑到刘瑾家内去办事。刘瑾更利用权势,变乱铨法,滥改刑律,随意增加科举名额,命各地镇守太监“接受民词”,又“检核各边屯田,倍增其税”。刘瑾还命其党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此外又设立内行厂,内行厂的权势更大,连东、西厂的人员也受受其监视。

宦官刘瑾

这些大宦官失势被抄家的记载显示,王振家产有金银60余库,刘瑾家产有黄金24万锭,银500万锭,其中大都是文武百官的“孝敬”。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宦官专权期间权势之熏天。

于语和、董跃:《明代宦官专权与君主专制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王伟:《明代宦官专权成因考略》

齐畅:《明代宦官研究的问题与反思》


回答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个人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抗战金融史。


季我努学社

东汉末年太监的权势达到极点,可以随意废立皇帝,但是纵观明朝,太监虽然拥有厂卫,但是一直在皇权的控制之下,与朝臣分庭抗礼。

为什么?

因为东汉的太监可以封侯,拥有直接而实际的兵权和政权。明朝太监更多的是监督功能和执行力,他们的所有重大决策都需获得皇帝批准,不然瞬间下狱被杀。明朝太监那点厂卫就是警察队伍,跟军队难以相比,若是想造饭,还没出门就被高密了。

所以,应该说明朝的制度确保了,太监拥有监察的权力,偶尔被允许干预朝政。但是没有真正的兵权和行政权。所以,与朝臣形同水火。毕竟谁都讨厌奸细。

所以,表面看是太监掌权,实际上就是皇帝的一个家奴,身死不过一句话的事。可以参考权势熏天的魏忠贤。


大风观澜

明朝是喷子帝国,太监也是人,为何不能帮皇帝监视文武百官?文官抱团在土木堡一战坑英宗和勋贵集团后,大明就政治失衡,文官已经无法无天了,皇帝用太监来平衡政治成为必然,不能为所欲为的文官就开始各种喷,明朝两个三个大太监,郑和远离权力没什么可以喷的,刘瑾改革矿税和商税被喷臭,魏忠贤撑住了帝国财政被喷成屎,太监能力越强越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