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哪些盛极一时的宠妃?

凯风自南247182370

明代最最有宠的宠妃自然是万贞儿万侍长。

最最有宠的宠妃--万贞儿

万贞儿的宠妃地位不但是明朝第一,在历史上也出不了前三。

万贞儿那就是朱见深的心肝肺,在朱见深心中的地位最重,远远超过朱见深的亲妈周太后。为了万贞儿,朱见深废了一位皇后,无视第二位皇后,甚至在万贞儿死后的同一年,朱见深就也死去。

可以说,比朱见深大17岁的万贞儿就是朱见深的主心骨,是他的父亲,是他的母亲,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情人,朱见深在万贞儿那里得到了父爱和母爱以及情人之爱。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土木之变,朱见深从小被万贞儿陪伴,那个时候,万贞儿是姑姑是姐姐还是玩伴;等到土木之变后朱见深被废太子后,万贞儿就是朱见深的精神支柱,兼职朱见深的父母,因为,那时候,朱见深的父亲正在悲春伤秋一蹶不振,他的母亲正在努力邀宠生小儿子。就是因为朱见深和万贞儿经历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所以,在朱见深心中,万贞儿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哪怕她长的像男人,声音粗犷。

因此,几十年如一日的专宠,无人能出其右。吃穿用度和皇帝一样不说,家族待遇也是明朝数得着的,和宣宗朝孙贵妃一样是唯二的超过皇后家族待遇。

从白丁直接封官:父亲万贵,追封从一品都督同知;弟弟万喜,从一品都督同知;弟弟万通,正三品指挥使(成化十八年去世);弟弟万达,从一品都督同知;侄子万祥,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侄子万从善,正三品指挥使(年仅二岁,袭父亲万通职位);养侄子万牛儿,正四品指挥佥事(年仅四岁);家奴徐达,正四品指挥佥事;亲戚万安,正六品锦衣卫百户;亲戚万泰,正六品锦衣卫百户。

蹬掉皇后的贵妃娘娘---孙氏

孙氏也是明朝的一位传奇女性,是明宣宗朱瞻基最心爱的女人,最初被封为皇太孙嫔,朱瞻基即位后,直接封为贵妃,赐金册金宝,贵妃有宝册,从孙氏开始

,可见她多么受宠。

家族更是被破格封赏:父亲孙忠从九品升级正二品,连升十五级;哥哥孙继宗一介白丁封正三品;哥哥孙绍宗也是白丁升正三品;弟弟孙显宗白丁到从三品;弟弟孙纯宗白丁到从三品。从开国到孙家被封,就是皇后家族也没有如此超品分封的。

1427年,孙氏生子,朱瞻基遂逼皇后胡氏退位,册立孙氏为皇后,也是明朝唯一一个妃嫔扳倒皇后取而代之的人。

最后被殉葬的皇贵妃---唐氏

唐氏是明景帝朱祁钰的皇贵妃,大概在杭皇后去世之后进宫,没多久就跟坐飞机一样直接升职皇贵妃。

因为非常受宠,家人也跟着鸡犬升天,父亲唐兴封正一品右都督,整个明朝中前期就没有封后妃父亲为正一品都督的;弟弟唐克环封正三品指挥使。

那时候后宫唯有唐氏独大,都说没有封后是因为等着她生儿子以后再进一步的,只是可惜,南宫政变让这些都成泡影,朱祁钰莫名死去,唐氏作为宠妃,也被朱祁镇嫉恨,逼着殉葬,成为明朝最后一朝被殉葬的妃子。

水分最多名不符实的宠妃---郑贵妃

郑贵妃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妃子,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很宠的,可以独霸后宫,碾压皇后的那种。

但仔细扒一下史料,就会发现,郑氏这个宠妃水分很多,她没有后人印象中那么受宠,简直就是一个大丫头,战战兢兢的侍候皇帝,还得挨大臣的骂,感觉她就是一个背锅侠,朱翊钧有什么事大臣都会扣到她头上被骂一通。

相反,在大家传统印象里的憋屈丫头王皇后才是彪悍的存在。比如朱翊钧要封王皇后父亲为伯爵,大臣劝阻不听。

而郑贵妃的父亲郑承宪封从一品都督同知;弟弟郑国泰正三品指挥使,袭父亲从一品官职呢,被大臣阻拦,朱翊钧就没坚持,给降袭正三品,后升为正一品左都督;侄子郑养性正二品都督佥事(降袭父职),连周端妃的家族待遇都不如。

王皇后生女荣昌公主,朱翊钧赏赐二十万两庆祝,大臣说太多了要求减少,皇帝不理睬;郑贵妃生皇女,朱翊钧准备赏赐十五万两银子呢,大臣又嫌多,皇帝从善如流,降到十万两;郑贵妃生儿子福王,准备赏赐二十万两呢,大臣又阻止,再次降到十五万两。

王皇后父亲请皇帝拨给二十五顷坟地,皇帝直接给六十顷,还破例赐年轻的老丈人紫禁城乘撵特权,这可是皇太后之父的待遇,大臣又来劝阻,不听。王皇后弟弟被姐夫赏赐一万五千两恤典银,郑贵妃他爹要五千,还被大臣骂,皇帝就只给了五百两。

王皇后打死宫女,还不给朱翊钧面子,说甩脸子就甩脸子,皇帝怒了,翻脸走人,首辅大人都劝皇帝,皇帝没多久就后悔又来和皇后伉俪情深。

郑贵妃这个超级大宠妃却在皇帝面前战战兢兢,小心伺候,不值得一提的小事都吓的郑贵妃浑身发抖跪下请罪。还动不动被大臣骂。

王皇后的女儿和驸马吵架,朱翊钧派人把驸马骂一顿还派人监视驸马;郑贵妃的女儿寿宁被管家婆和太监管着连驸马都见不成,没有通过管家婆见驸马,被那些嬷嬷太监逼着下跪认错,驸马被太监群殴,寿宁来见爹,不见。

比不过皇后也罢了,后人印象中更苦逼的王恭妃也并没有真的那么苦逼,因为,郑贵妃还要向她这个太子生母行礼···说起来大家都认为朱翊钧为了郑贵妃生的福王而不立太子,但实际上,朱翊钧所有的儿子都在身边,只有这个最受“宠爱”的福王被赶到封地到死没再见他爹。籍籍无名的周端妃的儿子年龄很大了早都过了就藩的年龄,依旧留在朱翊钧身边。

可见,郑贵妃这个宠妃真是名不符实徒得虚名啊!


请多多关注猴格,欢迎赐评!


猴格大人

众所周知,有明一代,鲜有后妃或外戚干政,明代后宫看似风平浪静。但其实明代后宫也曾出过不少盛极一时的宠妃,她们中有的甚至走到了后宫权力的巅峰——取代了皇后。这些宠妃都是谁?到底有什么本事?是否如电视剧演绎的那般夸张?且看下文。


我们先看明代后宫的形势。主要作用人物有三:太后,皇帝,皇后。若太后在世,那么其就利用皇帝的孝顺握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干预后妃的选纳以及皇位的继承;皇帝则掌握着实际的权力,决定着后妃的册封与废置;皇后大多是通过选秀女的途径进宫,只受到礼法的保护。所以在这个三权鼎立的关系之中,皇后是最不稳定的。如果皇后体弱多病、无皇嗣、不受皇帝喜爱,那么她的地位就易被取代。这就是宠妃得势的背景之一。


以下列举三位宠妃:

一是明宣宗时的孙贵妃,孙贵妃是明代后宫中第一位和皇后一样享有宝、册的,也是由妃晋升为皇后的第一人。孙氏十岁就被带入宫去,由仁宗张皇后抚养,和宣宗可谓是青梅竹马。所以孙氏深得宣宗喜爱。她本应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朝廷却因为天象的昭示而立了胡氏为皇后。胡皇后并不幸运,与宣宗性情爱好不合,不得宣宗喜爱,又体弱多病,未诞下皇子。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宣德三年,胡皇后被废,孙贵妃被册立为皇后。

另一是宪宗朝的万贵妃,她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宠妃。据史书上记载,万氏四岁就进宫做宫女,刚刚及笄就去侍奉宪宗,与宪宗感情深厚。万氏谲智善媚,不仅善于迎合宪宗,也善于在后宫玩弄手段,或笼络人心,或使有孕者堕胎。大概是报应不爽,万贵妃虽然曾产下皇子,但是皇子早夭,这也是她的晋级之路最终止步于皇贵妃的原因之一。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去世,宪宗听闻后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宪宗竟真于同年八月驾崩。

再者是神宗朝的郑贵妃,郑氏是通过参选秀女入宫。因为郑氏美丽多情,入宫后很快得到神宗的宠爱。在生下一女后,郑氏便被封为贵妃。郑贵妃生下皇子后又被封为皇贵妃。但此时皇长子的生母王氏还仅是恭妃。朝臣们便建议要册封恭妃为皇贵妃。但是神宗却执意只册封郑氏一人为皇贵妃,这便引发了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后来,郑贵妃在一系列的宫廷事件中逐渐失势。神宗去世时,虽留遗诏进封郑氏为皇后,但因大臣们反对而未能实现。


综上可见,宠妃之路也是困难重重。宠妃不似皇后一样有礼法的保护。所以,在新老交替频繁的后宫中,她们只能凭借自身的魅力和手段来取得皇帝的宠爱,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即使得到了宠爱,却没有诞下皇嗣,那么她们的晋升之路也将会非常困难。


参考文献:

刘玉:《明代宠妃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历史研习社

郑贵妃的父亲是郑承宪。明万历十年三月进宫,郑贵妃是神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一度专宠于后宫。在生下三皇子朱常洵之后,其被封为贵妃,位居后宫所有妃子之首。随后,万历四十一年发生了梃击案,牵连郑贵妃。万历皇帝去世之后,遗命欲封郑贵妃为皇后,但受到了大臣们的一直反对。后郑贵妃死于崇祯三年。

郑贵妃

观之郑贵妃的一生,其为何能够在万历皇帝的后宫专宠如此之久?我认为有以下的一些原因:

首先,从郑贵妃的个人因素上来说。郑贵妃美丽又多情、知书达理,并且还是一个善于奉承万历皇帝、聪明、积极主动的女子。对于万历皇帝来说,遇上如此美丽动人又善解人意的女子,自然是被其深深地吸引。郑贵妃善于揣测皇帝的意图。神宗皇帝虽然位居权力最高层,但是非常的孤独。并且万历性格软弱,在事情的处理上面很容易受到了各方的摆布。而这一切都被郑贵妃看在了眼里,她非常清楚神宗皇帝需要什么,倾听他的烦闷,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

神宗皇帝

其次,因为神宗皇帝逐渐掌握政权。在神宗即位初年,朝政往往都是由张居正等人所控制。而在此之下神宗的婚姻也多受到他人的安排。如王皇后、刘昭妃以及王恭妃等人都是别人可以说是强加给神宗皇帝的。神宗皇帝对这些女子并非非常感兴趣,其在宫廷内外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督,生活上处处受到节制,不能进行而为。而在神宗皇帝逐渐掌握权力之后,神宗皇帝也开始以自己的喜好挑选女子。郑贵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入宫的。

郑贵妃

再次,神宗皇帝的后宫女子不多。万历五年的时候,神宗与王皇后完婚。此时的后宫中除了王皇后还有刘昭妃和杨宜妃。但是不就杨宜妃就因病去世。后万历九年的时候,据实录所记载,万历皇帝的后宫中只有王皇后和刘昭妃两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神宗皇帝的后宫妃嫔较少是不争的事实。并且由于此时的后宫女子多不是神宗皇帝所选,因而其并不是非常中意后宫中的妃嫔。神宗皇帝认为王皇后“性端谨”,刘昭妃“性谨厚”,虽都是忠厚之人,但是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因而神宗皇帝仅仅在大婚结束没多久就进行选妃。郑贵妃也就入了宫,开始得到神宗皇帝的宠爱。

参考文献:

张廷玉,《明史》

刘宇,《明代宠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4

门岿,《中国后妃的生死歌哭》


回答者:浙江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萧宸轩

个人简介:

萧宸轩,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在读,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曾主持国家级重点(校筹)“抗战老人口述历史收集整理”项目。曾参加南京大学举办的“抗战记忆”口述历史工作坊、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在《南通铁军》、《抗战记忆(第一辑)》中发表整理口述文稿近二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