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一天,我們的國家等了15年!股民還需要等幾天?​​​​


​​​週五美股再次大跌,未來還不會不會跌,答案是肯定的,美股的調整隻完成了第一階段,就是前期上漲過多和流動性枯竭導致的劇烈下跌,其實沒有疫情導致的恐慌性擠兌,美股也必然是要跌的(畢竟已經上漲充分),而且這個下跌已經被人為拖延了。

之前金毛總統多次人為的為股市打氣,導致牛市被認為的拉長,對於社會,股市其實也是一種分配機制,而股市的過度拉昇,就和一個國家企業過度分配一樣,都是飲鴆止渴——一個企業利潤增長停滯,但領導為了討好員工,粉飾太平,不斷加工資,遠遠超過企業利潤,結果自然就是負債(槓桿)越來越多,最後必然被清算。

不過跌到21000點左右後,美股已有近50%個股破淨,泡沫基本正常(不是擠完了,而是基本屬於正常狀態),所以過度上漲的情況原本基本消除,繼續跌到1.8萬附近,主要是流動性枯竭(槓桿太高導致的爆倉)和恐慌。

但隨著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無限度流動性保證,流動性枯竭局面也已經得到扭轉,所以導致下跌的兩個基本因素都已經消除。這是前提一度暴漲20%的主要原因。

但問題是,隨著疫情的發展,基本面惡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也就是說,21000點的作為價值均衡線別煩需要下移,從目前看,疫情對歐美國的直接強影響至少到5月份,若影響到六月,但由於亞非拉會在五六月出現第三波疫情海嘯,所以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會延長到三季度。而這對於槓桿更高的美國,歐洲經濟影響更大!

所以,美股未來不會再那麼連續暴跌,但新低的危險繼續存在,基本面均衡線至少已經下降到18000附近,而且按照熊市必然跌破均衡線的理論,中長線到1.4-1.6萬也沒問題,只不過這個大c浪會是以長期陰跌+偶爾暴跌方式到,而不是大a浪的,多個大陰+少數小陰,也就是未來美國至少還有一兩次千點暴跌,正如a股還有一兩次百點下跌一樣。

相對而言,疫情對槓桿較低的東亞國家影響偏小,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美國一出現疫情,就要全國發錢(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透支消費,沒錢了),中日韓臺新泰馬,疫情也不輕,就沒有直接撒錢,因為東亞國家有儲蓄的習慣。所以中國僅僅給了滯留湖北的人3000補貼,大多數這個長假還是過得比較從容的。

所以,中國許多地方反而是在疫情減輕後才撒錢,撒的是消費券,也就是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澆油!因為大多數人不缺碳,這也是中國經濟韌性的一個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居民儲蓄習慣和儲蓄率的不同,也是這次疫情經濟影響不同的原因!

也是天佑中華的另一個徵象!

關於這次疫情與國運,我在之前的兩個問答裡裡說了兩個更重要的事情,這裡也公開再重複一下:

1.美聯儲進入零利率階段,意味著美國經濟會進入長期零增長,甚至走上不歸路。

無論從經濟學理論還是歷史經驗看,一個經濟體一旦進入零利率,就會徹底進入流動性陷阱,未來會長期進入零增長階段(經濟發展完全靠科技進步,而失去要素投入和內需的動力),例如30年前,15年年前,日本,歐洲先後進入零利率,結果分別失去了30年和15年,現在又輪到美國了……

複雜的經濟學邏輯這裡就不多說了,簡單打個比喻:首先,零利率說明資本的預期收益低到不能再低了,刺激經濟的手段也基本用盡了;其次,其實就和鴉片一樣,一旦吃上了就停不下來。

這就像,一個社會福利一旦免費,再恢復收費就很難了。零利率等於全社會重要的資源——資金,零價格!或者說,這就像一個人習慣於在20%含氧量情況下生活,一旦進入15%的含氧量,就會覺得胸悶難受!全身器官都會明顯不適應甚至損傷!或者像單位加工資,從月薪5000加到6000,然後暫時不加工資,大多數能接受,你先從5000加到8000,再降到7500試試?早就被員工(選民)罵死了。

所以美國大概率會進入經濟零增階段(長期只靠科技進步帶動一兩個點的增長)。

而這次疫情期間,中國和歐美澳等多數國家的重大區別,一個是手段堅決,控制迅速,另一個就是貨幣政策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僅有的幾個定向降準降息,其實也是之前就確定的方向。

中國針對疫情的主要是財稅手段,這個更符合精準幫助的範疇,也屬於局部和臨時性措施。經濟學有個比喻:貨幣政策是中醫(降息加息降準,都是針對全局的,且週期較長),財稅政策像西醫(針對某個地方或行業增加撥款和降稅,更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和短線行為)

這意味著了兩點:

1,中國讀這次疫情控制很有信息;

2,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很短期和局部,很有限

3,中國箱子裡還有的是工具,真要有啥不測,還有大把工具用來應對疫情的經濟衝擊

4,中國未來經濟繼續較高速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時間還很長!

以上這個一週前的分析,在最近幾天繼續得到驗證和貫徹!最近兩個重大消息,大家都很關心,一個是土地流轉,放鬆了對土地使用方向的限制,一個是特別國債。

先說第二個,其實依然屬於局部和暫時性政策,也就是有財稅政策的範疇。歷史上只有兩次特別國債,一次是98年8月,明確是為了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一次是07年7月,注資中投。前者是為了救急,是防禦性的,而後就是推動商業銀行上市圈錢;後者是為了對外投資,屬於主動進攻性質的,但也帶有增持國內金融股的防守因素,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沒有明顯改變a股走勢,第一次之後A股繼續低迷了大半年,第二次沒多久就出現了歷史上最大的股災6124-1664!

這次特別國債沒說要幹啥,但應該還是針對金融系統的注資,為了幹啥?這個就要說說另一個關乎國運的事情!這個在三天前的問答裡也分析過:


最近南下資金洶湧,不亞於節前北上資金的流量!而仔細觀察流向,異常集中於騰訊,建行,工行,平安等互聯網和金融,以及其他行業龍頭等核心資產企業。

這讓人想起來的美國立國50-10年(也就是從第二工業大國向第一大國發展過程中),先是利用外資建立了龐大的基礎設施和工業體系,然後利用幾次經濟危機,歐洲人被迫賣出持有的美國鐵路,工廠,運河,礦山和電報電話等企業的股票時,大量買入。結果美國人不僅用了全球最大的鐵路,運河,通訊,金融,工業體系,還擁有了他們的股票……

這個過程何其相似!


中國在過去40年的發展也是如此,大量利用了外資,使得中國建立了全球數一數二的金融,互聯網和工業體系。但也使得多數龍頭企業都被外資控制或者大量持股,使得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被瓜分或者,甚至一些經濟命脈被控制。

所以逢低迴購股份(大多數在香港和美國股市上市),將大大扭轉這個局面,從此牢牢掌握中國發展的主動權!

其實,我和很多人等這一天,已經等了15年了,15年前我在《偉大的博弈》這本書作者的訪談裡,看到他說的這句話:

為了這一天,我們的國家等了15年!股民還需要等幾天?​​​​

真的,我等這一天已經15年了!但我從來相信,中國會等到這一天!現在我則相信,這次特別國債,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利用中國最大的外匯儲備,在海外收購這些核心資產!

回頭再說說另一個消息,是土地流轉,這個其實到更符合全局性,長期性的“中醫”政策——土地是涉及經濟全局的,甚至不亞於貨幣,其次,土地政策比貨比政策更具有長期性,甚至永久性。

不過這個並非什麼寬鬆量化,而是本來就應該如此,讓最重要的市場要素——土地能獲得更靈活和優化的配置,這個其實我和我的主編厲以寧老老師多次呼籲股過,只不過之前保守勢力和利益集團太強,現在利用這個外部壓力實現變革,是好事一件!

今天我和一個著名的基金大牛(準備和我一起發私募的)在吃飯時,她就興高采烈地說這個消息一出,她就和朋友開始去海南考察,準備拿地搞養身產業……

所以這個屬於中醫理論裡的打通經脈和血脈,實現體內無障礙循環的療法,對於提高中國經濟機體的活力非常有利而且是長期有益!

至於很多極左鼓吹的糧食安全問題,我稍後分析。

最後回到a股,雖然美國還有新低,但我相信,A股主板在上上週已完成探底,未來雖然在衝擊2850箱頂的過程中還有一兩次百點下跌,但不大可能再新低,基建,金融,化工,地產,能源等權重板塊都已經處於價值低估區域或者有巨大想象力(受疫情影響最小,而復工又最成功的化工很可能將未來大半年最有持續性的穩健上漲板塊),更重要的是,既然我們已經開始大規模出擊海外回購核心資產,說明我們的宏觀流動性已經沒有問題。

而北上的連續流入,也意味著外資流動性恢復,因為繼續大量拋售a股危險和必要性已經不存在。未來將再次逐漸增持A股。

而既然中國國內的流動性也已經不缺(否則為了大規模出擊海外收購?),難道會眼睜睜看著外資再回a股收購我們的資產?

所以集中了大量核心資產的主板,中長線繼續看好,短線也沒啥大的下跌空間!

當然,泡沫依然嚴重的創業板,還有一兩次新低的危險,預計中線會擊穿1800,但也就是擊穿1800而已(破17000的概率極小,即便美國破了17000,創業板也很難破1700,但未來美股回到21000時,創業板也能回到2100)。

所以繼續維持未來一年,中國股市整體繼續牛市,繼續維持港股>上證≈B股>深證>創業板>美股 的中長線判斷!

繼續維持2750-2830位短線箱體,四月中旬,也就是15天左右後,中國股市和她的國運一樣,都將再次踏上向上,向上,向上突破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