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救过刘邦性命,刘邦临死之前还是要杀他,只因为一个女人

樊哙本是沛县屠狗之辈,投靠刘邦之后屡立奇功,最后封侯拜相。

鸿门宴上,樊将军英勇无比,据理力争将刘邦护送回营,可以说是救了刘邦一命

但是刘邦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杀死樊哙,他指令周勃、陈平二人前往樊哙家中,“不取樊哙首级,不要来见我。”

刘邦为何要对樊哙下此狠手呢?他并不是担心樊哙会叛变,而是担心樊哙后面的那个女人,在他死后会谋朝篡位。

樊哙救过刘邦性命,刘邦临死之前还是要杀他,只因为一个女人

樊哙本是沛县的一介屠夫

刘邦担心的正是他的结发妻子吕后,而樊哙正是吕后的妹夫

刘邦一定要置樊哙于死地,是为了打压吕后的势力,以免江山落入外戚之手。刘邦为了汉朝能够顺利过渡到自己的血脉,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首先解决的就是三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彭越、韩信、英布三人在刘邦的眼里早已不是良才,而是心腹大患

刘邦为此煞费苦心,最终以谋反的借口将他们逐个诛杀,将兵权归拢到自己手中

樊哙救过刘邦性命,刘邦临死之前还是要杀他,只因为一个女人

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这一层关系使得刘邦很担心

刘邦的下一步就是清除势力过大的内戚和外戚,刘邦血脉人丁稀薄,除了一个侄子之外无太大威胁。

刘邦在朝中面对的就只有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了,虽是结发夫妻,但也不得不防。

刘邦与吕后年龄相差十多岁,他必定先吕雉而亡。吕后杀伐果断,更重要的是她也有野心,这是刘邦最担心的事情。

吕后在刘邦在世时就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了,以妹夫樊哙为首的吕氏外戚在朝中的地位逐渐高了起来。

樊哙救过刘邦性命,刘邦临死之前还是要杀他,只因为一个女人

吕雉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有男人的果断和野心

刘邦心里非常清楚,但是他不能因此就和吕后翻脸,毕竟夫妻的情分在那里。

刘邦在弥留之际才痛下杀手,将樊哙的恩情抛在一边,一定要周勃陈平二人除掉他。人之将死,刘邦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只能最后为自己的儿子刘盈再杀一个人

太子刘盈生性软弱,丝毫不懂得帝王之术,恐怕难以压制住朝中的虎狼

刘邦在生前竭力为刘盈清理障碍,将那些功高盖主的臣子一个个杀掉,即便是活下来的也都收回权力。

樊哙救过刘邦性命,刘邦临死之前还是要杀他,只因为一个女人

太子刘盈生性软弱,这是刘邦最担心的问题

刘邦为了刘盈能够顺利继承江山操碎了心,他不仅通过改换太子一事树立了刘盈的威信,而且亲自带刘盈上战场,让他建立战功。

但这些都远远不够,刘邦的江山还危险得很,最大的威胁就是刘盈的母亲吕雉

刘邦不能直接动手废掉吕雉,一来对自己和刘盈不利;二来这样可能导致外戚的哗变

刘邦只能从樊哙下手,除掉吕雉阵营中这个重量级的人物,一方面警示外戚自重,另一方面也给吕雉沉重的打击。

樊哙救过刘邦性命,刘邦临死之前还是要杀他,只因为一个女人

刘邦戎马一生,寻求权力的平稳过渡是他晚年的主要活动

樊哙要杀死戚夫人母子不过是刘邦的一个幌子,即便是樊哙没有口出狂言,刘邦还是会再找一个借口杀掉樊哙。

樊将军不过是一介武夫,自沛县出走之时他只知道日后封侯拜相,哪知一开始的选择便是错的。

刘邦在成为高祖之后,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半人、半神、半兽的结合体人性夹杂着兽性的刘邦,头顶着神性的光环。

为了让自己的血脉继续顶着这光环,刘邦必须让兽性吞噬人性

樊哙救过刘邦性命,刘邦临死之前还是要杀他,只因为一个女人

吕后最终成为了那个高高在上的人

陈平周勃二人在半途中,刘邦就撒手人寰,一命呜呼。樊哙最终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刘邦的计划也因此落空。

没有了刘邦的汉朝就成了吕后的天下,刘邦心心念念的儿子刘盈,最终还是没能顶着刘邦的光环高高地坐在朝堂上。

可惜啊,刘邦要是多活一个时辰,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吧?

更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如果,吕后最终成为了站在顶端的女人,笼罩在神性的光彩之下,她也成了被兽性吞噬的怪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