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並未完全統一北方,這個割據政權存在了三代人

曹操早先以鎮壓黃巾軍起家,後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於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滅呂布、破袁紹,徵烏桓,這一系列動作使得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不僅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原人民休養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但在曹操的雄才大略之下,卻有一個割據政權偏安一遼東一隅存在了三代人,在三國鼎立的夾縫之下割據一方。

曹操並未完全統一北方,這個割據政權存在了三代人

189年,董卓廢少帝,立劉協為帝(漢獻帝),專斷朝政。公孫度因同鄉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被徐榮舉薦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後,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不久,中原地區大亂,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對外他則南取遼東、威服外夷,夫餘國王尉仇臺更是主動成為遼東的附屬,而公孫度也因為夫餘在當時強盛的高句麗和鮮卑之間,於是將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給了尉仇臺。在公孫度南取遼東期間,高句麗王伯固畏懼公孫度的威名,在公孫度討伐富山賊時派兵相助,之後公孫度更是東征高句麗,西征烏丸,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為擴充實力,公孫度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割據一方。曹操徵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說:“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幹什麼啊!”將印綬藏於武器庫中。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病逝,子公孫康繼承其位,將永寧鄉侯封給了弟弟公孫恭。

曹操並未完全統一北方,這個割據政權存在了三代人

公孫康在父親公孫度死後,任遼東太守,割斷中央與東夷的來往,依靠其父留下的班底獨斷東北。官渡之戰兩年後袁紹卒,曹操進而打敗袁熙、袁尚兄弟,袁氏兄弟投奔烏桓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烏桓,在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擊敗了烏桓,二袁逃到公孫康處,公孫康將二人首級送給曹操,朝廷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拜左將軍。獻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麗屢犯遼東,公孫康出軍攻破高句麗都城,高句麗降。公孫康派遣公孫模、張敞等人擊韓濊,收集漢時在朝鮮所設郡縣舊民,在舊時所設東浪郡以南置帶方郡(朝鮮京畿道、並忠清道之地)。

曹操並未完全統一北方,這個割據政權存在了三代人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三月,曹操崩,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12月10日東漢獻帝劉協禪位,曹丕稱帝,改國號為魏,改延康為黃初。而遼東公孫政權依舊割據遼東。

公孫康於曹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病死,公孫康死後因二子尚幼而其弟公孫恭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拜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

曹操並未完全統一北方,這個割據政權存在了三代人

太和二年(228年),公孫淵奪其叔公孫恭位,被魏明帝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淵在掌權不久後便開始與吳國往來,公元233年(太和七年),公孫淵企圖向吳稱臣以為外應,孫權於是冊封公孫淵為燕王,並派遣甲士萬人攜珍寶前往遼東,公孫淵害怕魏國討伐,於是斬吳使者首並傳首洛陽,魏明帝拜其大司馬,封樂浪公,讓他繼續持節任遼東太守,統領諸郡。公元237年(景初元年),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等攜帶書信印章去徵召公孫淵。公孫淵聞訊,立刻發兵,在遼隧阻擊毌丘儉,並與之展開激戰。毌丘儉見形勢對己不利,便退兵。在擊敗前來討伐的毌丘儉後公孫淵自信心爆棚,於是叛魏,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並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馬懿率軍四萬討伐遼東。在遼隧城公孫淵大敗,他與兒子公孫修帶著數百騎兵向東南突圍,公孫淵與其子併為魏軍所斬。公孫淵的首級被送到了洛陽,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等地也相繼平定,中國北方就此完全統一。

曹操並未完全統一北方,這個割據政權存在了三代人

由於公孫氏三代四主的苦心經營,使遼東地區在漢末三國的戰亂年代,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推動了當地生產技術的發展。當時中原大亂,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其中亦有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知名人物。這些人的湧入也促進了遼東地區的開發,繁榮了遼東地區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