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并未完全统一北方,这个割据政权存在了三代人

曹操早先以镇压黄巾军起家,后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这一系列动作使得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不仅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原人民休养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但在曹操的雄才大略之下,却有一个割据政权偏安一辽东一隅存在了三代人,在三国鼎立的夹缝之下割据一方。

曹操并未完全统一北方,这个割据政权存在了三代人

189年,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帝(汉献帝),专断朝政。公孙度因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被徐荣举荐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不久,中原地区大乱,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对外他则南取辽东、威服外夷,夫馀国王尉仇台更是主动成为辽东的附属,而公孙度也因为夫馀在当时强盛的高句丽和鲜卑之间,于是将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给了尉仇台。在公孙度南取辽东期间,高句丽王伯固畏惧公孙度的威名,在公孙度讨伐富山贼时派兵相助,之后公孙度更是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为扩充实力,公孙度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割据一方。曹操征召公孙度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干什么啊!”将印绶藏于武器库中。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病逝,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将永宁乡侯封给了弟弟公孙恭。

曹操并未完全统一北方,这个割据政权存在了三代人

公孙康在父亲公孙度死后,任辽东太守,割断中央与东夷的来往,依靠其父留下的班底独断东北。官渡之战两年后袁绍卒,曹操进而打败袁熙、袁尚兄弟,袁氏兄弟投奔乌桓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在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击败了乌桓,二袁逃到公孙康处,公孙康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朝廷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拜左将军。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丽屡犯辽东,公孙康出军攻破高句丽都城,高句丽降。公孙康派遣公孙模、张敞等人击韩濊,收集汉时在朝鲜所设郡县旧民,在旧时所设东浪郡以南置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

曹操并未完全统一北方,这个割据政权存在了三代人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三月,曹操崩,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12月10日东汉献帝刘协禅位,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改延康为黄初。而辽东公孙政权依旧割据辽东。

公孙康于曹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病死,公孙康死后因二子尚幼而其弟公孙恭继承辽东太守的职位。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曹操并未完全统一北方,这个割据政权存在了三代人

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在掌权不久后便开始与吴国往来,公元233年(太和七年),公孙渊企图向吴称臣以为外应,孙权于是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并派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吴使者首并传首洛阳,魏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公元237年(景初元年),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毌丘俭后公孙渊自信心爆棚,于是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讨伐辽东。在辽隧城公孙渊大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公孙渊与其子并为魏军所斩。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中国北方就此完全统一。

曹操并未完全统一北方,这个割据政权存在了三代人

由于公孙氏三代四主的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的发展。当时中原大乱,中原人士多避难于辽东,其中亦有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知名人物。这些人的涌入也促进了辽东地区的开发,繁荣了辽东地区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