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 做直臣,是需要智商的——海瑞天下第一疏

隨著豆瓣9.7分神劇,大明王朝1566再次引發熱播潮,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映入人們的視野中——古代文人的道德楷模——

海瑞


提起這位千古直臣,卻意外的不同於通常人們認識的“清官”、“直臣”,人們提到海瑞的第一印象竟然是迂腐、刻板,甚至是奇葩。


這種刻板印象的流傳主要是因為兩本書的盛行,第一就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他可以算是這種刻板印象的始作俑者。《萬曆十五年》裡引用了李贄的作品《八物》中的觀點,認為海瑞「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棟樑者」


但這其實是對李贄作品的誤讀,李贄的原文是這樣的:「夫青松翠柏,在在常有,經歷歲時,棟粱遂就。噫!安可以其常有而忽之!與果木鬥春,則花不如,與果木鬥秋,則實不如。籲!安可以其不如而易之!世有清節之士,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棟樑者,如世之萬年青草,何其滔滔也。籲!又安可以其滔滔而擬之!此海剛峰之徒也。是亦一物也。」


結合原文我們能發現,李贄其實在描述海瑞才是「棟樑者」,以海瑞為“芳草”的解讀,其實都是受了黃仁宇的「荼毒」。


其次就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嚴格來說只能算是一本通俗歷史讀物,算不得嚴謹的歷史著作,但偏偏這本書擁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當年明月寫得就像讀後感,對海瑞的觀點,沿襲了黃仁宇的觀點,認為他是個好人但是無用,不值一提。


他們都試圖將海瑞定義為當時的道德標杆,並試圖以他為伐,引出“當時的道德君子不適用於治國”這一觀點,因此他們先天就已經否定了海瑞作為一名合格的官員與政治家的地位。黃仁宇提到了海瑞判案的道德原則,卻沒有描寫海瑞當時身處的窘迫環境。他覺得海瑞任南直隸巡撫是要挾內閣得來的,卻不考慮朝廷試圖在江南實施一條鞭法的意圖。


那麼海瑞究竟是不是如當、黃二人所講,是一個只會誇誇其談的“鍵盤俠”呢?


先說工程:


【以史為鏡】 做直臣,是需要智商的——海瑞天下第一疏


海瑞在職業生涯的中期官至江南巡撫,就解決了困擾了幾百年的吳淞江淤塞問題。這段事情在史書上就一句話:瑞銳意興革,請浚吳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賴其利。但這件事實在稱得上一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海瑞力排眾議,克服萬難完成了這項浩大的工程。這項工程有多大呢?在明朝最為富有的時期——永樂年間,就曾治理過吳淞江,動用了讓當時的戶部尚書(相當於財政部長)都歎為觀止的巨大金額,還治理失敗了。到了海瑞這裡,他組織水患災民,以工代賑,不花一文錢就把事情辦了。


江南水患延續了數百年,到他這終於被治理好了,這不僅是用心,還要有絕大的智慧才能完成的偉大事業:「由是旱澇有備,年年豐登,吳民永賴,樂利無窮」,就連他的政敵都不得不感慨「萬世之功被他成了」。而當我們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就能發現,海瑞的治水工程還引發了一場開埠設城運動,從而形成了一個世界級的大都市——上海。可以說沒有海瑞就沒有現在的上海。


再說民生:


【以史為鏡】 做直臣,是需要智商的——海瑞天下第一疏


他是最早施行“一條鞭法”的明朝官員,正是他頂住了巨大的壓力邁出了這第一步,才有了後來張居正“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這一成就。


在明朝中期,地主豪強兼併田產,已經到了所有人都認為理所應當的程度,注意,是所有人,上至皇帝,下至黎敏,盡皆如此。而海瑞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以右僉都御史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巡撫應天十府,在江南大刀闊斧推行他的改革舉措。


要知道他要面對的敵人中,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前內閣首輔(相當於前任總理)兼海瑞的救命恩人徐階。其兇險程度,更甚於劉表單騎入荊州,要知道江南豪族產生了大量官員,不僅可以讓他肉體死亡,還能讓他遺臭萬年!


但是海瑞依然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而且,成功了。


海瑞上任之後,抓住主要矛盾,全力推行一條鞭法,勒令豪強退還佔有百姓的田產,海瑞要清田於民,讓老百姓都拿著證據來告這些士紳,根據吳晗先生的《關於〈海瑞罷官〉的自我批評》,當時松江八萬多戶,幾萬戶人口告鄉官奪產。


海筆架之名一時無兩,有小兒止啼的功效,甚至不少大戶嚇得將硃色大門塗黑。


隨著事情推進,海瑞不得不面對當初救下自己恩人——徐階了!海瑞當初被嘉靖帝下獄,是徐階一力救了他的性命,後來又資助海瑞,所以海瑞面對徐階時不僅有著自我良知上的抗拒,也要承擔巨大的道德壓力。可以說,海瑞如果動了徐階,他的政治生命也就到頭了——誰敢用這麼個忘恩負義的人呢?


但是據記載,徐階家的田產高達24萬畝,幾乎半個蘇州城都是徐家的。海瑞一開始也做了妥協,寫信請徐階還出來一般的田產,則“保徐家百年無恙”。但是徐階畢竟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海瑞認為的天大讓步,其實對他來說就是天大的侮辱,所以毫無疑問的拒絕——一寸不讓。於是,海瑞咬著牙,對徐階亮出了刀子。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當時的朝局,內閣正是高拱當政,一心改革,而高拱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當然也清晰的認識到必須要先拿江南這個毒瘤開刀。但是江南豪族根深蒂固,關係錯綜複雜,如果沒有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根本不敢去,沒有足夠高明的手腕,即使有著必死的決心也做不成事。最合適的人選當然就是大明神劍——海瑞。但是即使是神劍,這一下也是同歸於盡,以海瑞的通透,當然知道自己這一去的下場,但是他依然義無反顧的去了。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


果然,在海瑞開始大力施為的時候,內閣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堅定地支持者海瑞。但是海瑞一旦把這個毒瘤割開了口子,便藉著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魚肉士大夫”,撤了海瑞的職。這時候,海瑞剛剛清查徐階家4萬畝田產。從封疆大吏到一介白衣,海瑞只是嘆息:罷官之後,我在江南的興革“垂成中止”,倍感惆悵。


最後說政治:


相比於以縣令身份綁總督兒子、阻嚴嵩乾兒子這些小事,不得不說使海瑞名傳千古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很多人看了之後只是覺得這個人不怕死,抬著棺材罵皇上,但是根本沒有體會到這份疏的分量。要知道指著皇帝罵的人那可太多了,但是罵了之後皇帝居然不幹殺的,也就這麼獨一份了。


作為道德君子的海瑞上的這份疏很雞賊,他上來先誇嘉靖皇帝,說他的才能堪比堯舜,甚至超過漢文帝,有各種明君的優點。但是隨後話鋒一轉,說您有才能就是不努力,所以天下搞成這個樣子,甚至拆解了“嘉靖”,嘉靖者,家家皆淨而無財矣。


但是海瑞抓住了一個核心,就是承認並且維護嘉靖作為天子的合法性。這也就是嘉靖為何感慨:這是比干,但朕卻不是紂王。


這道疏能名傳千古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海瑞罵完皇帝,接著罵百官。海瑞在疏中對全體官員的麻木和貪賄之風進行了強烈譴責。他指斥全體官員說,皇帝熱衷醮修,你們也跟著慫恿起鬨,進獻天桃天藥,上表祝賀,取香覓寶。皇帝有迷途的時候,你們不能正君道明臣職,而是跟在後面製造更大的濃煙,這是欺君之罪!


當然了,官員們只是將這道疏簡單的概括為:罵皇帝。卻不約而同的忽略了自己那一份!畢竟誰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但不論被罵的皇帝還是被罵的大臣,都不得不承認,海瑞這個人不是隻會道德文章的“芳草”,而是一個心懷天下,無黨無私之人。所以嘉靖不敢殺他,因為殺了他,自己就真的成了紂王了。


很多人以為,做一個海瑞式的直臣,只要敢說話就夠了。海瑞能理解一個人在被逼無奈的環境下做的惡事,比如徐階為嘉靖寫青詞。但是他不能原諒因為慾望而做的惡事,比如張居正坐三十二人抬的轎子。


真的直臣——海瑞是真正的能力極強,且對世事極為洞明的前提條件下,對自己內心底線的堅守,對自己理想與初心的不敢片刻忘卻,是面對世間的所有的黑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


最後借李贄在《寄答耿太中丞》文中一句話結尾:吾謂欲得扶世,須如海剛峰之憫世,方可真扶世人也。


【以史為鏡】 做直臣,是需要智商的——海瑞天下第一疏




參考:

1、《明史》

2、《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3、《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4、《直言天下第一疏》海瑞

5、《寄答耿太中丞》李贄

6、《八物》李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