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發病症狀、以及農業和藥劑防治方法

葡萄白腐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病蔓上或隨病殘體進入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5年,越冬的病組織於翌年開春條件適宜時,一般雨後分生孢子器吸水釋放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濺射傳播,由傷口或者自然孔口侵入,侵入適溫為24~27°C,潛育期3~5天,一般在7月中下旬果實變色時開始發病,幾天後病斑上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再加上該病菌能進行潛伏侵染,造成該病來勢洶洶,北方多在6月開始發病,7~8月進入發病高峰期,此間高溫、雨日多、傷口多、高溼持續時間長容易大面積發生,傷口和高溼對此病流行影響較大,該病流行輕重、發病時間遲早取決於雨季到來早晚和持續時間長短,雨季多的年份發病較重,每降1次大雨或連續降雨1周以上便出現1次發病高峰。尤其是雹災過後很容易引起該病大流行,因此,又稱葡萄“冰雹病”。

葡萄白腐病發病症狀、以及農業和藥劑防治方法



葡萄白腐病發病症狀


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穗爛,主要為害果穗枝稍,也可以為害葉片。靠近地面的果穗先發病,受害果穗先在果梗穗軸上形成褐色水浸狀斑,逐漸擴大,出現乾枯。果實染病初期為褐色水浸狀腐爛,後迅速蔓延到全部果實,果梗乾枯縊縮。果實發病後一週變為深褐色,果皮下密生

灰白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果失水乾縮呈深褐色僵果,發病較重的全穗腐爛。受到震動病果易脫落,乾枯的僵果穗常掛在枝上,經冬不落,這就是白腐病特點。枝蔓染病多出現在摘心或機械傷口處。病斑初期呈水浸狀淡紅色,邊緣深褐色,病斑向兩端擴展;後期變暗褐色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當病斑繞枝蔓一週時,其上部葉片萎黃枯死。後期病皮呈縱裂狀與木質部分離,撕裂呈亂麻狀,病部下端常隆起呈
腫瘤狀葉片染病,多始於葉尖或葉緣,初期黃褐色,邊緣水浸狀斑,向葉片中部擴展後形成近圓形褐斑,具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病斑上有白色小點,以近葉脈處居多,病組織乾枯後很容易破裂穿孔。

葡萄白腐病發病症狀、以及農業和藥劑防治方法

葡萄白腐病發病原因


稱白腐墊殼孢,屬真菌界無性型墊殼孢屬。有性型為,稱白腐病卡尼囊殼,屬真菌界子囊菌門。子囊殼球形,直徑140~160um,子囊圓筒形,無色,子囊間有側絲。子囊孢子長圓形,有2~4個細胞。無性型白腐墊殼孢的分生孢子器初褐色,散生在寄主表皮中,球形或近球形,頂端稍突起,有孔口,大小95~160um。器壁由2~3層細胞組成,基部生出枕狀或柱狀凸起的菌絲墊。內壁芽生瓶梗式產孢。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卵形,單胞,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光滑,1端略尖或鈍圓,另1端平截,內生1~多個油球,大小(7.8~13.3)um✘(4.3~6.0)um。

葡萄白腐病發病症狀、以及農業和藥劑防治方法

葡萄白腐病農業和藥劑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如白玉霓、赤霞株、西拉等。可從加強管理入手及時清除病枝、病果,提高結果部位,應在距地面50cm以上,可減少病菌侵染機會,及時摘心、綁蔓,及時中耕鋤草,大暴雨後及時排水,防止葡萄架下溼氣滯留,葡萄落花後及時套袋,可減少侵染機會。


(2)建議在架下覆蓋地膜,從落花後開始鋪膜,可有效防止土壤裡的病原菌傳到葡萄果穗和枝葉上,根據自己種植葡萄多年的經驗和實踐後鋪地膜面積佔種植面積60%以上,可推遲發病10天左右,

葡萄白腐病發病症狀、以及農業和藥劑防治方法

葡萄白腐病藥劑防治方法

春季開花前後噴1次10%笨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或乳油1500~2000倍液或78%波爾.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重點噴中下部果穗,果梗、穗軸都要噴到,一直噴到封穗前。封穗後或7月中下旬發病前可選用30%笨醚甲.丙環乳油3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5000倍液、或50%錳鋅.腈菌唑或25%甲硫.腈菌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80%戍唑醇水分散粒劑6400~8000倍液,隔10~15天1次,交替輪換使用。遇冰雹後24小時內必須防1次。

葡萄白腐病發病症狀、以及農業和藥劑防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