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萬億新基建,百度、華為等是否可以按下交通產業“加速鍵”?

來源 | 李小猴(Dr_MonkeyLi)

知圈 | 進“ISO26262社群”,請加微信15221054164,備註ISO

40 萬億新基建,百度、華為等是否可以按下交通產業“加速鍵”?

最近,中國的“新基建”政策引發了新一輪的市場轟動。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中國在面對這一輪疫情以及新一輪潛在的全球經濟危機的重要應對策略。那麼這一輪“新基建”的政策,將對交通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李小猴將帶你將交通領域的幾個重要賽道進行分析解讀,看透“新基建”背後所支持的交通產業技術發展。

相比 2008 年中央政府所提出的“老基建”,那時的基建項目主要在鐵路、公路、橋樑等“鐵公基”領域;而此次所提出的“新基建”與 2008 年存在較大不同,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1)“新基建”主要圍繞對新興技術發展的大力支持;2)資金籌集方面將會採取政府與社會民間資本的PPP合作模式。所指的新技術主要涵蓋了:5G 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 7 個大領域。而這 7 個領域都與交通產業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近幾年,我國 BAT 和華為等頭部企業都看到交通行業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也紛紛佈局。百度 Apollo 作為目前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的頭部企業之一,已在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車聯三個維度,大力建設和推廣 ACE(Autonomous Driving, Connected Road, Efficient City) 王牌城市,並且目前通過在長沙市的試點,打造了智能網聯自動駕駛、交通誘導與信號控制、智能停車等六種場景應用,助力城市智能交通的發展。華為以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雲、智能網聯幾個領域著手發展,立足佈局未來整體新興汽車產業技術,為全球車廠造“好”車。阿里巴巴在汽車商業金融,車路協同,共享出行,自動駕駛等領域進行發力。騰訊也在車載信息服務,娛樂社交服務領域進行佈局。

在本文中,我們將從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城市智能交通五個方向為大家解讀“新基建”所帶來的影響和對技術的促進。

1

自動駕駛

40 萬億新基建,百度、華為等是否可以按下交通產業“加速鍵”?

目前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已展現出“馬太效應”,而自動駕駛技術在 2020 年將迎來新一輪的技術攻堅衝刺階段。

現階段,L4/L5 級自動駕駛的技術發展,全球主要呈現兩條路徑:一條是以美國所主導的“單車感知”自動駕駛方案;另一條是以中國當前火熱進行中的“網聯感知”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這兩者區別主要是:“單車感知”方案不依賴於外界環境的額外傳感單元部署,主要依靠車輛的自身裝配感知系統進行車身周圍環境信息的獲取。而“網聯感知”方案需要藉助在路側安裝額外的傳感、通信單元,以實現降低車身感知、計算能力的需求,拓展車輛的感知範圍和精度。兩者方案到底孰能率先抵達 L4 級自動駕駛,目前學術界、業界並無定論。但這兩者技術方案背後的角力,也體現了中美兩國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上的立場差異。

但這兩個技術方案都擁有共同的技術點,需要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助力。在兩類自動駕駛技術的感知環節,攝像頭的圖像識別處理技術需要藉助深度神經網絡進行對象的識別感知,目前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精定位等技術也越來越多和人工智能相“接軌”。因此,“新基建”中的“人工智能”的發展,無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動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和作用。而現階段的產業界人工智能技術大都採取監督學習的方式,即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數據進行神經網絡的訓練。因此,對大數據中心的構建,這無疑也將為人工智能所涉及領域的訓練數據收集、構建帶來便利和重要支撐。

對於網聯感知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離不開無線網絡技術的支持。而 5G 通信網絡具有三大特性:高帶寬、低時延和大連接。高帶寬可以支撐高速的數據通信傳輸,低時延可以滿足毫秒級的通信響應時延,大連接可以支持成百上千的車輛及附屬終端在同一基站覆蓋區域的連接。

通過邊緣計算與 5G 通信網絡技術的結合,將誕生新一代的“新”互聯網技術革命。目前基於邊緣側融合感知技術的國內公司主要包括百度 Apollo和華為等企業。百度 Apollo 目前基於邊緣側融合感知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場景主要以城市道路為主,而華為公司在網聯自動駕駛技術方向目前主要測試場景為高速路場景。基於邊緣側融合的網聯自動駕駛技術主要優勢在以下三個方面:安全性、智能化、經濟性。以百度 Apollo 為例,在目前的路測中,通過調用紅綠燈信號,可以有效避免交通路口90%的急剎車,拓展車輛前側 200 米以上的感知範圍,並且在場景理解方面通過路側視角,更加精準和判別道路障礙物、車輛變道、行人闖入等場景感知,同時還能有效降低自動駕駛的整車成本。

眾所周知,網聯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建立車與外界環境的通信,特別是在路側節點部署額外的傳感單元和通信單元。相信通過大力推動的 5G 基站建設,將為我國網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帶來更加豐厚肥沃的土壤。

2

車聯網

40 萬億新基建,百度、華為等是否可以按下交通產業“加速鍵”?

車聯網技術泛指建立車輛與外界環境的通信技術,因此也被稱為 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技術。其中,較為主要的幾類通信包括:V2V (Vehicle to Vehicle), 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P (Vehicle to Pedestrian),分別為車-車通信,車-路側基礎設施通信和車-行人通信。

V2V 和 V2I 通信技術相對發展時間較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北美就已開展此類項目的研究和實驗,並且網聯自動駕駛技術也在那個年代就已經進行了開展。當時主要的通信方式是通過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但由於通信技術的自身短板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無法跟上,導致該技術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市場推廣和運用。

直到 21 世紀,車輛通信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基於蜂窩通信網技術的發展 (即 C-V2X (Cellular-Vehicle to Everything))後來居上。之後車輛通信網技術分為兩大陣營,一邊是北美所主導推崇的 DSRC通信技術,另一邊是由中國和歐洲所推崇的 C-V2X 通信技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 2019 年的 12月 13 日,北美 FCC (聯邦通信委員會)開始接納 C-V2X 技術,並且為 C-V2X 分配了20 MHz帶寬的通信頻段。這也預示著車聯網通信技術未來終將進行合併和統一。

目前全球正越來越趨於認為基於 C-V2X 技術的發展對推動車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和落地更有優勢。在此次“新基建”浪潮中,5G 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推動車聯網技術的發展都有積極推動作用。相信未來隨著車輛智能化的提升,車聯網將為坐在車上的每一位乘客帶來更加多元信息化乘車體驗和豐富的車載娛樂體驗。

3

新能源汽車

40 萬億新基建,百度、華為等是否可以按下交通產業“加速鍵”?

相比自動駕駛技術,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交通產業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我國政策所引導的重要戰略產業。

國家“新基建”中的特高壓和新能源充電樁技術的支持和發展,將直接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重要促進作用。特高壓技術可以支持更大容量電力的遠距離輸送,為更遠距離和更廣覆蓋的電力運輸帶來基礎性技術支撐。通過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數量,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帶動更大比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覆蓋率和電動車更遠距離的航行範圍。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傳統汽車產業的一次顛覆性重要變革,其作用和影響力並不亞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從技術層面,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新型汽車電子系統架構,新型牽引動力系統,新型電池技術,新型充電技術,新型車載綜合管理系統技術的變革。

而這些技術面對消費者,更直觀的變革是加油站數量遞減,逐漸被充電站所替代;車輛的新型充電技術和電池技術將支持車輛行駛數千公里的行駛範圍,並且充電時間將不斷縮短;對於車輛的性能升級,猶如我們今天的智能手機一般,可以通過遠程空口升級(OTA)不斷進行提升車輛的操作體驗和運行性能;車輛的使用運營成本不斷降低,全球自然環境的改善也將帶來重要積極影響。

4

軌道交通


40 萬億新基建,百度、華為等是否可以按下交通產業“加速鍵”?

國家所推動的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最直觀的技術落地點將會圍繞城際中高速列車,城市輕軌,地鐵以及磁懸浮列車等技術的發展和落地。

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運輸成本低的特性。通過發展城際高速和城市軌道,可以以較低成本大大提升城市間的人口流通便利性,這對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帶來了必要條件。並且應對日益漸增的城市人口,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也將為貨物運輸行業和人們日常工作通勤和生活出行帶來更便捷、更快速和更舒適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環境。

5

城市智能交通

40 萬億新基建,百度、華為等是否可以按下交通產業“加速鍵”?

城市智能交通系統是建設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環。城市智能交通可以提高日常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大大緩解目前日益擁擠的城市道路交通,並且提升城市交通運作效率。

城市智能交通的發展離不開搭建廣泛的城市交通傳感網、無線通信網絡、邊緣計算節點和雲計算中心。國家“新基建”中的 5G 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領域的引導,進一步加快城市智能交通發展的必要基礎設施。而每一位需要交通出行的我們,也將隨著智能化的提升,獲得更多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6

總 結

針對國家新推出的7 項“新基建”政策引導,對整體交通產業的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出行都將帶來非常重大而積極的影響。其中百度、華為將作為“新基建”建設的頭部受益者,在這場浩大的“新基建”建設中在交通行業站穩腳跟。

我們相信,伴隨 21 世紀新技術的硬核發展,交通行業必將在我國迎來智能化、互聯化和新能源化的快速發展快車道。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