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Bloomberg) 於 21 日報導,根據一定渠道取得的富士康內部會議備忘錄顯示,富士康 2019 年的目標將是削減 200 億元的支出,因為 2019 年將會是非常艱難且競爭的一年,而在此份會議備忘錄中還提到單單以富士康的 iPhone 業務來看,要降低的支出費用目標金額就高達 60 億元。
對於彭博社在 21 日的報導,富士康在 21 日夜間也發表聲明回應表示:“集團的經營策略是定期對集團全球各地的運營狀況進行檢視,以確保能夠更符合集團運營、客戶需求以及關鍵技術研發等領域,並契合集團業務發展需求。同時,此類常態性檢視也是對集團客戶、合作伙伴、員工以及對股東的長期責任與承諾。如同往年一樣,今年的營運檢視主要致力於確保集團在新年度中,運營團隊和預算投入能夠符合客戶當前和預期的需求、集團全球業務發展,並應對未來一兩年市場和經濟的挑戰。”
明年大砍 200 億元支出,可能嗎?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富士康將在 2019 年大砍支出的動作,彭博社的新聞中也提到,富士康在過去 12 個月的整體公司支出金額是臺幣 2,060 億元,約等於 67 億美元。而對照彭博社所報導的“富士康 2019 年將削減支出 200 億元來看,約等於 29 億美元的金額,也就是說,彭博社取得的這份資料顯示,富士康打算在 2019 年削減約 43% 的支出。
若以年度財報來看,富士康 2017 年全年財報中的營業費用,也就是外界所說的支出費用金額,大概是在 1900 億臺幣水準,而 2018 年前 3 季大概是在 1,300 億元臺幣左右,以往年富士康全年逐季費用比例來看,2018 年全年支出並未出現明顯增長,甚至還可能是持平的狀況。
其實在 2018 年初時,富士康早已將“提質、增效、降本、減存”列為年度策略重點,但對於長期追蹤富士康經營發展的人而言,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提出的策略目標,而是富士康創立 40 年最重要的中心思想。
而若還原剖析彭博社 21 日新聞的源頭,其實是來自一場在 10 月底於富士康內部的會議,相較於被外界放大關注的“200 億元支出節省”、或者是“10%非技術性人員的調節”,在這份備忘錄中有一個重點是,“2019 年是非常艱苦並且非常競爭的一年,一定要謹慎保守”。
“謹慎保守”或許才是這場富士康內部會議的重點,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所有人的警覺性,而 200 億元之類的數字,是不是真正執行的目標,則仍值得持續觀察。畢竟,以富士康一年 450 億到 500 億元的支出來看,一下子砍掉超過 40%,先不論是否可行,但在整體集團系統運作上的穩定性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卻也是富士康在實際執行上考慮的重點。
簡單講,如果單看裁減開支的數字,並沒有真正看到富士康此事凸顯的意義,目前許多人都直接將富士康的裁減開支與蘋果 iPhone 銷售不佳砍單連結在一起,再加上蘋果、富士康股價連續重挫的效應,似乎讓兩件事的連結更深。
但事實上,這其中確實存有部份迷思。首先,富士康不只有蘋果一個客戶,即使蘋果是富士康最重要的營收來源,過去幾年平均佔富士集團整體收入比重約 45% 上下水準,但現在當前遭遇的問題,不是蘋果消失不見,而是蘋果在 2019 年發表的 3 款新機部份銷售表現不佳,這部份對於富士康的整體影響有多大?會大到要砍掉公司支出的 40% 嗎?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除了蘋果以外,富士康手握全世界知名品牌大廠的客戶訂單,每一年有超過 40% 的 IT 資訊通信新產品是由富士康生產,如果富士康真的確定要大砍支出達 40%,那應該看到有砍單狀況的公司,不只有蘋果,而有更多其他品牌產品公司也是如此,但目前的狀況是如此嗎?似乎並沒有看到更多明確的數字足以證明。
第三個要討論的問題是,也許現在不砍單,但不代表未來不砍單,這的確也是富士康內部會議提到必須非常謹慎因應 2019 年的主因。但就如同渠道存貨的去化調整需要時間一樣,整體供應鏈的調整也需要時間,也會有時間上的落差,所有的調整都必須要考慮到複雜的供應鏈調整細節,一刀砍掉 40% 這種事,聽起來俐落,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現實的情況是,所有富士康的客戶都能認同富士康降低成本的作法,但如果談到因為降低成本而要影響到品牌客戶自己本身的出貨排程,或者是產品開發資源的縮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也因此,當傳出富士商要削減成本,客戶會關心或許是成本能降多少,但更會關心富士康對自己的服務支持會不會縮水。而這點對富士康而言,也是操作上要非常小心的問題,否則就可能因此丟了客戶,反而可能演變成另一個潛在的危機。
大家都說 iPhone 砍單,到底砍了多少單?
而若再回頭來看蘋果 iPhone 砍單這件事,根據 DT 君的觀察,這一波蘋果 iPhone 砍單的消息,其實已經到了眾說紛雲、積非成是的階段。現在大部份媒體都直接以“蘋果砍單 3 成”來推論報導,但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是什麼訂單被砍了 3 成?是蘋果全年出貨量?是 3 款新機的總出貨量?還是 iPhone XR 的出貨量?
目前大部份的消息都直指這波蘋果新機銷售狀況與預期落差最大的 iPhone XR,是導致這波砍單風暴的主因。但事實上,iPhone XR 佔整體蘋果 2019 年新機出貨量目標約在 50% 上下水準,而根據目前的市場傳言的版本,普遍估算 iPhone XR 遭砍單的比例約在 30% 上下。也就說,這波因為 iPhone XR 銷售狀況不佳,而可能造成的訂單數量落差,大概是會影響整體蘋果 3 款新機總量的 15%。
但以整體目前下單量來看,大部份研究報告推算的新機佔供應鏈的下單比重大概是 60% 上下,也就是先前幾代的 iPhone 仍有 40% 的訂單持續在供應鏈進行生產。以此推算,則因為 iPhoone XR 砍單造成的整體 iPhone 訂單量影響比重,則粗略估計約在 9% 上下水準。
若以上述的推估過程來看,其實就就可以看到,在這一波看似風聲鶴唳的 iPhobe 砍單恐慌中,到底真正被砍的單影響有多大?“9%”和“30%”之間的差距,就不是是消息傳聞真假的問題,而是是否具有合理常理判斷對錯的問題,而這或許是很多人都沒有看到的重點。
再從另一個總體眼光的層面來看,蘋果 iPhone 手機一年的銷售額目前約在 2 億支上下水準,這其中除了美國市場以外,中國市場是全球 iPhone 銷售第二大市場。如果真的要擔心後續蘋果 iPhone 的銷售狀況,與其擔心短線 iPhone XR 到底砍了多少單,還不如關心後續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狀況,或許更可從中看出端倪,進一步推演出後續蘋果 iPhone 銷售量消長可能造成的影響。
永遠都會有冬天,過冬準備才是關鍵
暫且不論 200 億元的削減開支是否可行,或 iPhone 到底被砍了多少單,這些都只是短期的訊號,也都值得繼續關注。但不可否認的是,富士康內部的這一場會議,凸顯的一件其實很多人都已經感覺到的事—冬天要來了。
其實不只是富士康,許多公司都已經、或者一直都有一套過冬計劃正在執行,但在執行落實過冬計劃的同時,與其關心單一產品銷售量的短期消長,或許更應該深入看看整體產業結構的變化徵結。以蘋果來看,與其再繼續猜測從下一季開始就不再公佈的硬件產品銷量,或許更該關心其在服務收入部份的競爭力與技術投資,例如醫療照護行業,或者是 AI 技術的投資,對富士康而言,現在能夠變革其營運模式的,也不再只是期望蘋果會再出一支像 iPhone Plus 一樣大賣狂賣的新機,而是富士康在年初提到的另一個策略主軸“雲端人智慧為競爭力”。
整體來看,對企業與產業而言,市場需求、景氣循環的起伏一直都會有的常態,冬天並不可怕,沒做好過冬準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閱讀更多 DeepTech深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