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何能籠絡住江東士大夫?


三國時的名士張昭年輕時就以博學聞名。東漢末年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

主政江東的孫策早聞張昭大名,就請他出來做事,授予他長史和撫軍中郎將的職務,把江東六郡軍政財文一應諸事,全部交給張昭處理,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櫃。張昭也盡心盡力,把江東的一應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時間一長,北方士大夫每每寫信給張昭,把江東這邊的文治武功一概歸之於張昭並加以讚美。張昭收到這樣的書信一多,心中開始不安,如此狀況往往會被斥之為弱幹強枝,或者大權旁落,很容易招來殺身之禍。那麼這些書信又該怎麼處理呢?不給孫策吧,一旦暴露,會說他藏私;給孫策吧,就成了倒持干戈授人以柄的事情。

孫策,為何能籠絡住江東士大夫?

正當進退維谷之時,孫策知道了,他哈哈大笑道:“當年管仲在齊國為相,這裡說他是仲父,那裡也說他是仲父,天下皆稱其為仲父,而齊桓公卻是春秋五霸之鼻祖。今天張昭有才能,我能放手使用他,他的功名,豈不一概歸之於我嗎!”孫策如此恢弘的氣度讓張昭先是吃驚,繼而歎服,從此以後,更是嘔心瀝血為孫策管理江東六郡事務。

而孫策也在去世前叮嚀張昭說:“假如我弟孫權擔不起這副擔子,你可以取而代之。假如始終打不開局面,在東南難以立足,那就從容地歸降朝廷,不要有顧慮。”如此交待,更讓張昭痛哭流涕,感恩戴德。

誠如《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寫道:“孫策的為人,和藹可親,愛說笑話,善於用人。士民見者,莫不盡心,以至於為他而死也成了快樂的事情。”人心從來都是用人心去交換。交際中,若要他人如何待你,首先自己要心無芥蒂,只有用心相交,才能贏得摯友。領導用人更是如此,只有將心比心,才能得到屬下的真心擁戴。

(摘自《演講與口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