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想要別人乖乖聽你的話,這個套路必不能少

鬼谷子:想要別人乖乖聽你的話,這個套路必不能少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孫策年僅十七歲,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盧江郡。但佔據盧江的軍閥劉勳勢力強大,孫策認為硬攻很難取勝,便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孫策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

劉勳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因此決定發兵上繚。

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勳哪裡聽得進去?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率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分順利地控制了盧江。劉勳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要想在競爭中獲得勝利,一定要訴諸於手段。根據目標的不同,採取的手段也各不相同。主要的問題在於,你的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打動你想打動的人?鬼谷子在這裡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策略,或者稱之為“情感攻勢”,對我們有頗多的借鑑意義: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直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摩”有多種方式,有的靠平和,有的靠正義,有的靠取悅,有的靠憤怒,有的靠名望,有用靠行為,有用靠廉潔,有的靠信義,有的靠利益,有的靠謙卑。運用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目的:靠平和是使其冷靜思考;靠正義是曉之以理;靠取悅是為了麻痺對方;靠憤怒是為了震動對方;靠名望是為了威嚇對方;靠行為推動是為了成功;靠廉潔是為了清白;靠信義是為了使對方明智;靠利益是為了誘惑對方;靠謙卑是為了滿足對方虛榮心總之,聖人所施用的“摩”術,平常人都可以使用,然而沒有運用成功的,是因為他們運用不當

另外一個類似的例子發生在兩晉末年,當時幽州都督王浚企圖謀反篡位。石勒聞訊後,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但王浚勢力強大,石勒恐一時難以取勝。為了麻痺王浚,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珠寶物,敬獻王浚。並寫信向王浚表示擁戴他為天子。王浚看了信後喜滋滋的,信以為真。

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到了幽州城,王浚還矇在鼓裡,以為石勒來擁戴他稱帝,根本沒有準備應戰。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將士捉拿時,才如夢初醒,最終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在上面的兩個戰例中,孫策、石勒充分利用對方恃強自傲的心理,故意用謙卑的言辭來打動對方、麻痺對方,最後出其不意地一舉擊敗對方。

在洞察人性的基礎上,用訴諸情感的方式去打動人,使之順從自己的意願。這是現代交際中常用的法則,也是最有效的成功方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