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進化論丨she’s someon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跟蹤拍攝了多位孩子,向世人展現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初現屏幕時,他們只有7歲,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青春時期,有的人對初衷依然執著,也有人狀態發生了偏移;成年後踏入社會,他們各自體驗著屬於自己的更復雜多變的際遇。

職場達人進化論丨she’s someon


這像極了在職場中成長的我們。

影片一直因為階層問題頗有爭議,職場裡又何嘗不是呢?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他們看起來不需要太費力就可以在許多事上領先於多數人;其餘的多數人則會在生活的起伏裡、低谷時體驗無所適從的感受,和不屈服、反彈的衝力。

喬布斯說:“有些時候,生活會拿起一塊磚頭向你的腦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因此失去信仰。我很清楚,支撐我一路走下去的,是那些我所愛的東西。你需要找到你的所愛,工作如此,愛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將會佔據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要相信這份工作是偉大的,你必須先熱愛它;你只有堅信自己所做的是份偉大的工作,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尋找,不要停下。只要全心全意地去尋找,在你找到的時候,你的心會告訴你的。”


撇開世俗,清醒地直面自己的內心


我們最應該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每一歲都奔走在熱愛裡,就像影片裡那位想成為騎師的東區男孩一樣。

這不是教你隨遇而安或者“沒有理想”地去生活,而是要必須清醒一點:你的追求究竟是你想要的,還是來自二手理論的影響?

職場達人進化論丨she’s someon


按照自己的路去行,我們會更加安定和通透。首先叩問自己的心靈,過濾掉那些跟風的二手理論的雜質,給自己擬一份真實的、給自己看的夢想清單,不關乎別人的評判,可以是一年之中的,也可以是一個長期規劃,就像《遺願清單》一樣。

轉行前,身邊很多人阻攔,有人說:“這麼好的工作,又安逸薪資也理想,別人想進都進不來。你腦袋進水啦?不要去!”

連HR都以專業角度私下找我:“女性適婚年紀不好找工作,你想過這個問題嘛?你都28了,大齡試婚年紀還沒有相關經驗你去面試別人也未必收你,況且學歷也沒有優勢,吃閉門羹的可能會大一些,一定要謹慎三思。”

十分感謝那些關心我的人,但是當我確定喜歡那條路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破釜沉舟了:大不了就是5年的經驗清零,可是如果現在不開始那就永遠都沒有開始了,到老都是做著這樣的事情,外面的世界都不知道,感興趣的行業也不能去知曉;如果晚些時候再考慮開始,自己的精力還夠嗎?

就這樣,我離開了工作5年的平臺,投身到新職場的奮殺中。

接下來就是一步一步去實現它,埋頭去做。如今很多人都不再談論理想,不再糾結和掙扎,比起堅持心中的東西,隨波逐流似乎更加符合大勢所趨,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下去!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轉行那會兒,正如HR所言,到處都是吃閉門羹,甚至當我說:“試用期可以不用支付我薪資,您覺得我可以,就等轉正再按合同來就行。”但是依然沒有人願意收我,甚至有的平臺覺得我說這句話就是超級不自信的表現——他們不知道我已經找了很長時間,自信的我、謙虛的我、誠懇的我、請願的我……已經像分身一樣出現在不同的HR面前。

時間久了,就不單只是前途未卜,連個別友人也疏遠了我,深刻體會到那句: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終日裡都特別煎熬、迷茫無助,常常想:等我老了,會如何回望來時的路呢?

後來想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價值觀自以為很有主見,其實內藏很多二手理論,是關於某種文化理論中的財富、權力、名譽、臉面那些點。越是感覺失敗,心裡越會將自己放在一條既定的跑道上和旁人比高下輸贏。

好在我也意識到無論如何我還是喜歡這條路,它就像一個未知的戀人召喚著我。

門檻過去了,就是門;過不去,就是檻。終於有一天,我翻越過了那面撞不倒的南牆,踏在了夢寐以求的這條路上,以前所不可能的一切都可以靠近去看、去體驗了!

後來有新認識的朋友和我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可你的小城市也不相信眼淚,你早應該出去,在一個包容女性年紀的地方爭取或許會更容易一些。”我想他是對的。

當你逐漸靠近和實現你的夢想時,你會發現這一路的風景和視野都比以往更有意義。就像一個朋友所說的:人生就像一場修行,我希望,在我還年輕時候就讀懂它

穿越至暗時刻,關於人生成長的必修課


那會兒我會經常選擇性地閱讀名人傳記,而非雞湯,因為通過實實在在的故事更容易汲取所需要的力量。

閱歷永遠是比道理更鮮活的東西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美國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兒子初中畢業典禮上說過的一段話: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願你們嚐到背叛滋味,這會教你們領悟忠誠之重要。我還希望你們時常會有孤獨感,這樣才不會將良朋摯友視為理所當然。願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理解你們的成功並非命中註定,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當你們偶爾遭遇失敗時,願你們受到對手幸災樂禍的嘲弄,這才會讓你們理解體育精神的重要性。願你們偶爾被人忽視,這樣才能學會傾聽;感受到切膚之痛,才能對別人有同情的理解。無論我怎麼想,這些遲早會來臨。而你們能否從中獲益,取決於能否參透人生苦難傳遞的信息。”

不管是郭德綱的:一路走來,我們也看到了花團錦簇和燈綵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還是“比普通堅持更難的,是將一手爛牌打下去”的

劉備:一部三國史,斑斑可見劉備的曲折與失落。他少年貧賤,半生漂泊,曾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兩失徐州,棄逃樊城,敗走漢津……

還是遭遇創業危機,被迫離開自己打拼下來的天下的季琦……

亦或是大起大落的知名演員劉曉慶……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真正的擺渡人是: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職場達人進化論丨she’s someon


丘吉爾也說到:“既然必須穿過地獄,那就走下去。”勇氣有時候會讓人絕處逢生,繼續相信踏實、果敢、韌勁,這種精神和結果無關,那段時間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爬行也是一種進步”。

在萬科喊著“活下去”的時候,我寫了這樣一句話:他們是成也英雄敗也英雄

知名領導力學者沃倫·本尼斯在《極客與怪傑》一書提出了“熔爐”的概念,書中對43位出色的領導者進行了訪談,年齡從21歲到93歲不等,結果發現每個人都有過至少一次強烈的、脫胎換骨式的經歷,這種經歷正是成為一個領導者的核心部分。書中這樣說道:

至暗時刻所代表的艱難考驗即是一種典型的“熔爐時刻”。至暗時刻就像一道分水嶺,經歷了至暗時刻而未被摧垮的人會覺得天地大變……經歷過碰撞、破碎,最終得以重建的人,往往能夠在那些沒有光亮的時刻看清更多東西,某些一閃而過的火花甚至足以照亮他們的一生。

無論偉大企業家或普通管理者,這一經歷都促使他們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質疑自己的假設、訓練自己的判斷力,這一極為痛苦的磨練最終令他們戰勝黑暗、脫胎換骨。

2016年春節,劉嘉城關掉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理想空間,一年多內燒光近兩千萬元融資,公司歷經裁員、搬家各種波折,倒閉時還拖欠員工兩個月的工資,而在此之前便一直在靠借錢苦撐的他已負債數百萬元……並且,那會兒一位年輕高管工作期間猝死,逝者親人直接住進家中索要賠償,妻子被迫帶著一歲半的兒子回了孃家……

從公司關門那天起,劉嘉城跌入了長達一年半的人生至暗期,在拆東補西的還債漩渦和對自己的極度懷疑中拼命掙扎,“電話恐懼症”的病根也由此落下。“那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早上天又亮了。為了不看到天亮,就每天熬夜,只是為了睜著眼睛不睡覺。因為你一睡,睜開眼睛,明天又來了。”

粉粹般的痛苦來自外界評價與自我認知之間突然出現的巨大反差,整個世界呈現出一種令人不安的陌生感,這類故事絕非孤例

。我也從中得到了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孤獨的情緒底色走出,不再迷茫,感覺可以再逼自己一把。

知乎創始人周源說:“沒在長夜裡懷疑過自己的CEO不足以談創業。”

硅谷知名投資人本·霍洛維茨在其著作《創業維艱》中寫道:“掙扎是違背承諾、粉碎夢想的地獄,是一身冷汗、五內俱焚的感覺。掙扎不是失敗,但會導致失敗。如果你孱弱不堪,你更容易失敗……掙扎是成就偉大的競技場。”

職場達人進化論丨she’s someon


結語

喬布斯說:“你一定要相信,這些小點也許在你生命中的某個時候會連接起來。你總得相信點什麼:你的勇氣、宿命、生命、因緣……不管什麼。這個過程從沒有讓我失望過,只是讓我的生命與眾不同。”

人生並無標準答案,儘管有過跌跌撞撞,但是,我一直在走自己想走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