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來首次閉園兩個月,成都熊貓基地的“滾滾”們還好嗎?

“這次是1987年建園以來首次閉園。”3月25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恢復開園,不知不覺間,距離1月25日閉園已經過去兩個月了。

在沒有遊客的日子裡,大熊貓會不會覺得有些寂寞,日常生活習慣是否會有變化?春天來了,大熊貓又到了“求偶”的季節,今年和往年的情況會有不同嗎?除了大熊貓,經歷疫情,重新開園,基地情況如何呢?

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活動之變

行為數據表明

沒有遊客它們更“隨性”

“以前我們都會提醒遊客,最好九點半或者十點前來看活躍的大熊貓。”熊貓基地動管部高級畜牧師吳孔菊表示,因為九點半過後,可能就看不到大熊貓吃竹子或活動了。閉園之前,大熊貓看到人多,還是會有些緊張,大部分可能就爬到棲架或樹上去睡覺了。來晚的遊客,可能找一圈,最後卻看到它們在樹上縮成一團,睡得正香。

隨著1月25日熊貓基地閉園,大熊貓們也過得越來越“隨性”。3月26日上午11點過,在園區一處有著四五隻亞成年大熊貓的室外活動場內,一隻熊貓躺在地上吃著竹子,一隻熊貓在一米多高的樹窩裡打盹,還有一隻熊貓踱步到了離圍欄一米多遠的位置,一會兒聞聞草地,一會兒抬頭打量遊人,接著沿著圍欄邊散起了步。

“以前很少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吳孔菊介紹說,這樣的畫面,也是基於大熊貓放鬆的狀態。趁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閉園的機會,熊貓基地動管部和研究中心聯合開展了大熊貓應激反應激素測定的科研項目。“我們收集了不同年齡段大熊貓的尿液,以檢測與應激相關的激素含量。”並且選了其中的幾隻大熊貓進行了日常行為觀察,行為數據表明,大熊貓的日常行為,如活動時間和吃食時間都有所延長。

而檢測的激素,有點類似人的腎上腺素,突遇意外情況情緒波動較大時,會大量分泌;而放鬆安靜狀態下,含量則會很低。接下來,熊貓基地還會持續開展該項研究,觀察隨著人流量的增多,大熊貓尿液中應激相關的激素含量的變化,收集更多的數據,更好地把握大熊貓情緒的變化,在保證遊客觀賞效果的同時,儘可能讓大熊貓可以過得輕鬆自在。

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繁殖之變

產仔時間之早創了紀錄

談戀愛也講究“臭味相投”

在閉園期間,基地迎來了三隻熊貓寶寶。3月17日,大熊貓“福娃”產下今年全球首對雄性大熊貓雙胞胎幼仔;3月21日,大熊貓“芝芝”產下一隻雄性大熊貓幼仔。其中雙胞胎幼仔初生體重分別為159.8克和119.5克,“芝芝”所產幼仔初生體重176.7克。目前,3只新生幼仔各項身體指徵良好。

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2020年3月25日,月亮產房幼年熊貓

“這對雙胞胎是熊貓基地有記錄以來,出生時間最早的熊貓寶寶。”吳孔菊介紹說,基地的大熊貓一般在2-5月份發情配種,7-9月份產仔。大熊貓的孕期一般在68天到180天之間不等。

“是典型的春季發情,秋季產仔;後來發情時間越來越提前,冬春季發情,夏秋季產仔;今年又刷新了記錄,冬季發情,春季產仔,而且一產就是兩胎三隻。”

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產仔先要找對象。吳孔菊介紹說,每隻大熊貓都有譜系,也就是大熊貓的家譜,工作人員首先會根據遺傳關係進行配對,確定相親對象,避免近親繁殖。確定了相親對象後,工作人員在發情期會安排雙方見面。“大熊貓選對象挑得很,有的甚至會打起來,互相沖著對方吼叫。”為了避免相親變成打鬥,工作人員會讓雙方先熟悉下彼此,不過不是像人一樣看照片,熊貓有更靠譜的方式——聞味識“貓”。

吳孔菊表示,雌性大熊貓發情時會產生一些分泌物。工作人員會先沾取一些分泌物,給作為候選相親對象的幾隻雄性大熊貓嗅聞。“有些大熊貓聞到了不喜歡的味道,也會做出乾嘔的動作,扭頭就走。”這種情況下,一般就不會安排雙方見面了。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圈養大熊貓相親的選擇對象不是很多。如果正常戀愛相親失敗,工作人員就會採取人工授精的方式使其懷孕。

獸舍之變

曾經的豪宅再度升級

增加室內外消殺次數

沿坡而建的14號獸舍,佔地1200平米,1988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基地第一座獸舍。最初入住的是從野外救助回來的6只病、餓大熊貓。“當時也算是‘豪宅’,用的大幅的落地窗,而不是當時常見的鐵柵欄。”吳孔菊表示,去年基地開始對獸舍進行升級改造。順著獸舍下到坡地獸舍靠近主幹道的一側,俯視轉變為了平視,一人多高的落地窗,讓人彷彿置身其間。而改造前該處沒有路,是實體圍牆和竹林。

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2020年3月26日,新建成的大熊貓14號獸舍觀景平臺。

新增的觀景走廊不僅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增加了一條連接主幹道的通道。遊客逛完該獸舍後,可以由此走上主幹道,就在幾步遠的地方就是成年大熊貓別墅區通道的入口。在之前沒有該通道的時候,逛完14號獸舍的遊客,走到主幹道時,已經走過成年大熊貓別墅區通道入口幾十米遠了。“很多時候,遊客就錯過成年大熊貓別墅區了。”

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2020年3月26日,新建成的大熊貓14號獸舍觀景平臺。

另外為了增加大熊貓活動的豐富性,工作人員模仿野外環境搭建了各種棲架供大熊貓攀爬玩耍。“有使用釘子固定地方,我們都會用麻繩纏繞包裹。”吳孔菊表示,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保證大熊貓的安全,同時在視覺和觸覺方面都可以更加貼近自然。

“平時我們也穿防護服,戴口罩和一次性帽子,所以對穿著防護服的飼養員,大熊貓並不會有什麼不適應。”吳孔菊表示,疫情期間,熊貓基地加大了消毒的頻率,室外運動場從以前的一週一次,增加到了一週兩次;室內活動場從一天一次,增加到了一天三次,採用84和全效衛康兩種消毒液輪換消殺。“消殺之前都會先把‘貓’隔離開,消毒液的濃度由疫病防控部提前確定,確保不會影響到大熊貓。”

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2020年3月26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園區內進行消毒。

口糧之變

口糧要備三四天保證不斷供

晚上還要安排宵夜

除了增加消殺頻率,疫情期間,吳孔菊和同事們有段時間,最擔心的是大熊貓們的口糧。我們每天會為成年大熊貓提供大約50公斤竹子; “一般喂竹子為主,以窩窩頭、水果等為輔。”根據季節的不同會提供不同種類的竹子或竹筍。這個季節竹子和竹筍會搭配使用,懷孕以及哺乳期的寶媽、老年大熊貓、正在長身體的亞成年熊貓喂的竹筍會更多一點。整個基地一天大概會消耗約一萬斤竹筍。

為了保證大熊貓口糧不斷,基地及時與不同地區的供應商加強聯繫,疫情期間,一直儲備著三四天的存量,確保大熊貓的口糧不會斷供。除了儲備好竹子,吳孔菊介紹說,大熊貓每天白天和夜間各有兩、三次進食高峰,晚上那頓大概在九點到十點左右。所以飼養員晚上也會進行一輪投餵。“基本上可以說是全天候的保姆”。

另外為防止人與動物之間出現交叉感染,疫情期間,基地的飼養員都沒有休假,也不換崗。熊貓基地閉園,大熊貓過得並不寂寞,但飼養確實有些孤單,能不接觸其他人就不接觸其他人,晚上宿舍也是一人一間。另外在熊貓基地開園以後,也會加強疫情防控,每天限流5000人,購票實行一人一證一票,遊客入園需進行體溫檢測,佩戴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