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秦始皇的千古爭議還是因為其偉大

帝王將相、功名利祿,這是千古以來,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歷史的話題。在對歷史的解讀中,人們希望能從中找到啟發和樂趣,可以說,閱讀歷史是人們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這原本是喜聞樂見的好事,但是歷史畢竟是客觀發生的事實,對於既有事實的理解還是要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和既定邏輯,否則歷史變成了一種毫無事實根據的猜測和界定,則失去了歷史本身的意義和價值。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其本身帶來的歷史意義和價值思考是無與倫比的。而秦始皇距離我們時代久遠,歷史在以訛傳訛中很多時候也就變得嚴重失真了。就秦始皇的身世之謎來說,很多人都習慣性想當然地把秦始皇當作是商人呂不韋的兒子,並以此衍生出很多演義、傳奇、故事廣為議論和傳播。如果僅僅把歷史當作一種娛樂,這或許無傷大雅。但是如果把歷史當作一種文化,把歷史人物視為一種文化象徵和符號,那麼這種不加思考的史學觀則有失科學和嚴謹,是對歷史和歷史文化的不尊重,更是對文化傳播的不負責任。

秦始皇被視為“千古一帝”,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功臣和推手,關於他的身世因為史料的缺失而成謎,根據個人喜好而隨意編排、刻意扭曲,委實不好。

秦始皇身世謠言的來龍去脈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秦始皇的成功不是偶然

秦始皇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創者,他在歷史上留下來無數豐功偉績,這些歷史的光環給他帶來了千秋美名,也帶來了百世疑惑。人們總是喜歡把關於秦始皇的一切弄得玄之又玄,似乎只有這樣,這個雄才偉略的皇帝才能滿足人們的幻想。關於秦始皇的身世,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秦始皇並非秦國王室的血脈,呂不韋才是他的親生父親。

這樣的說法固然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獵奇心理,但是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其中的邏輯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秦始皇最終成為一國之君,雖然是一個小概率事件,這其中也有呂不韋的一些影響因素在起作用,但這並不能支持我們可以武斷地說,秦始皇其實呂不韋的兒子。

秦始皇的父親叫子異,也叫異人,是秦國安國君的兒子。公元前265年,安國君被他的父親秦昭王立為太子。也就是說,秦始皇的爺爺是順理成章的王位繼承人。但是這並不能說異人以後當上秦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知道在古代,貴族尤其是王室的繼承是有嚴格的秩序的,立嫡立長就是最基本的原則,雖然這一原則並不是絕對的,但也說明在古代的繼承權方面,競爭由來是很大的。

安國君生了20多個兒子,異人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寵兒,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從外圍的條件來看,異人的母親夏姬恰恰是安國君眾多妻妾中早已失寵的一個,異人的政治助力也明顯不夠。所以異人很小的時候就被當做質子送到了趙國邯鄲。這實際是已經表明了異人當時是被視為政治棄子的。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呂不韋的政治眼光是無可非議的

原本異人身上是沒有太多的政治投資價值的。但是財富日盛的商人呂不韋在慾望的驅使下,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於是誕生了“奇貨可居”的故事。呂不韋的邏輯其實就是今天的風險投資,或者說出奇制勝。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呂不韋當時也沒有更好的政治投資途徑。

商人的思維是活躍的,呂不韋知道變通和包裝。在“母憑子貴”的年代,“子憑母貴”的邏輯也是說得通的。子異的母親既然已經失寵,那麼只能給他再找一個得寵的“媽”。呂不韋通過分析之後,把目標鎖定在華陽夫人身上,理由有三:

1、華陽夫人出生楚國王室,秦國和楚國的王室有著數百年的通婚關係,所以華陽夫人跟安國君的聯姻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華陽夫人背後的政治資源十分充足。

2、秦國宣太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羋八子”,是華陽夫人的姑奶奶

,華陽夫人在秦國後宮的地位和實力都是很強大的。

3、這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點,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一旦安國君當上秦王,註定不會選他做王后。她的既得利益會因此受到很大的損害。所以華陽夫人與呂不韋聯合是與其利益需求相吻合的。

不得不說呂不韋把握住瞭解決問題的關鍵突破口,在他的撮合下,這個政治聯盟順利組成。異人認華陽夫人為乾媽,也在華陽夫人的幫助下被安國君指定為繼承人,華陽夫人也就成了正夫人。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華陽夫人因為成就自己而成就了異人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逝世,當了十多年太子的安國君終於登上了王位,是為秦孝文王。但是秦孝文王在位的時間卻只有短短的一年。異人繼位後被稱為秦莊襄王,但三年後也病逝了。他的兒子,13歲的嬴政即位,他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能夠登上秦王之位,呂不韋確實居功至偉,他憑藉高超的政治手段和敏銳的政治眼光,做到了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就在秦始皇繼位的同時,坊間也就有一種傳言在悄然興起,那就是說秦始皇其實是呂不韋的兒子。因為呂不韋認識異人後,就把自己寵愛的趙姬送給了異人,而異人和趙姬在一起不滿十個月就生下了嬴政。《史記•呂不韋列傳》更是明確地說:“趙姬被送給異人的時候已經懷了呂不韋的孩子。”

秦始皇身世真相的邏輯辯證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趙姬私生活泛濫並不能說明嬴政是呂不韋的孩子

從上述的敘述來看,“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的說法似乎是有理有據而且顯而易見的。但是,這種說法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秦國法律對國民子女的身份有著嚴密細緻的認定程序,對於王室成員的身份認定就更加嚴格了。如果秦始皇的身份問題在秦國如此輕易能夠矇混過關的話,那麼我們顯然低估了王室對於血統的保證和求證能力了。

其次,如果說趙姬是懷著孩子嫁給異人,那麼以當時的醫學水平,確定女性懷孕基本上要到兩個月以後了,也就是說,如果嬴政確定是呂不韋的孩子的話,那麼嬴政應該在趙姬進宮後8個月的時間內就會生下來。異人並不傻,面對這樣明顯異常的事情不可能不加以求證。而且關係到王位的繼承問題,秦王宗室也不容許他不求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風險和後果是很嚴重的,也不符合呂不韋的投資意願。因為一旦被發現身份造假,按照秦國法律,異人和秦始皇的繼承權都會被剝奪,

這顯然不符合呂不韋的利益。

第三,秦始皇並非異人的獨生子,歷史上秦始皇就因為爭奪王位的事情兄弟相殘過。也就是說嬴政並不是秦王唯一的繼承人。如果嬴政的血統確實存在異常的話,那麼嬴政最終繼承王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嬴政順利繼承王位恰恰也可以反證他並非是呂不韋的兒子。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司馬遷筆下的歷史也並不完全可信

最後,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秦始皇的身份沒有任何問題。關於"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的說法只是出現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這本身是一種矛盾。基於矛盾的本身來說,我們應當選擇主次分明。《秦始皇本紀》相對於《呂不韋列傳》的歷史份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司馬遷只級別比較低的《呂不韋列傳》中說明這個事,說明其本身對這個說法也是存疑的。只是民間有這樣一種傳說,他在《史記》中做了一定程度的保留而已。事實上,參考《史記》對於“焚書坑儒”一事的描述,我們也可以得知,有時候盡信書不如無書。

綜上來看,秦始皇在邏輯上不存在是呂不韋私生子的可能。人們對這種說法津津樂道,只是因為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獨攬大權的過程牽涉到了秦國錯綜複雜的宮廷政治。人們傳播這種說法其實是“自以為是”地在人為增強秦始皇掌權這個客觀事實的說服力。

秦始皇掌權背後的政治設想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演繹其實並不需要藝術加工

秦始皇登基的時候只有13歲,這正是主少國疑的時候,也是朝堂之中暗流激盪的時候。

在歷史慣例,一個國王親政以前,國家的實際權力都是委託式分佈或者割據的

。當時的秦國明面上就存在三股勢力:

1、太后集團。趙姬作為秦始皇的生母,當時已經成為了後宮之主。勢必掌握一部分政治權力,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外戚勢力。趙姬也並不是傳說中的地位低下的舞女,她出生於趙國豪門,舞女只是她的一種社交身份。否則,她也很難得到秦國王室的真正認可的。

但是長平之戰點燃了趙國對秦國強烈的仇恨,趙太后的日子顯然不會好過。嬴政因為年少只能依靠母親,而趙姬因為特殊的政治環境只能依靠呂不韋。而呂不韋本身就是把政治希望寄託在趙姬、異人和嬴政身上,所以他們的政治利益是高度統一的。

2、楚人集團。秦始皇的父親子異,就是拜華陽夫人為母才登上秦王之位的。而華陽夫人有如此大的能量,正因為幾百年來,秦、楚兩國聯姻,在秦國之中已經有了一個楚人集團,到秦始皇登基的時候,這個集團已在秦國紮根,華陽夫人就是他們的利益代表,他的親屬昌平君和昌文君,也因此進入政權高層,和呂不韋一起輔佐秦始皇。

3、王室分支。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比趙姬母子早6年回到秦國。這6年內他也並沒有閒著,他時刻在為自己自己的政治基礎努力著,他又娶了個夫人,這個夫人是他生母夏姬政治訴求的延伸,都是韓國勢力的代表,姑且叫她韓國夫人吧。韓國夫人為子異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成蟜”,他比秦始皇小三歲。秦始皇繼位5年後,成蟜出使韓國,不費一兵一卒,讓韓國獻出了大片土地,成蟜因功被封為長安君。這是典型的政治上互相成就。也就是說以這個事說以成蟜為代表的王室分支也在積累自己的勢力,以求爭權奪利。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秦始皇的成功豈是一個呂不韋能夠概括的?

三股政治勢力的局面下,楚人集團因為根基深厚,實力上是首當其衝的。太后集團因為操作得當,實力緊跟其後。王室分支因為各種偶然約束,反而成蟜只能墊底。

公元前237年,也就是秦始皇繼位的第7年,夏姬去世,成蟜利用領兵攻打趙國的機會謀反,最後被鎮壓,三方平衡的局面就此被打破。

三足鼎立的局面變成了雙雄爭霸,但是太后集團又驗證了“NO ZUO NO DIE”的道理。得意忘形的趙姬因為男寵嫪毐的事情迅速衰落。而剩下的楚人集團也被秦始皇以傳統的聯姻方式解決。秦始皇也順利登上了權力的寶座。

當然,最後楚人勢力也在秦始皇的步步為營中慢慢瓦解,這是後話。從秦始皇掌權的過程來看,還是不能排除刻意突出呂不韋的功勞的痕跡,而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無疑是這一邏輯最好的論證。但是,從客觀的事實出發,嬴政的掌權和後來的豐功偉績在根本上是與秦始皇的雄才偉略分不開的,過於依賴呂不韋只是牽強附會的說法

一點歷史思考和現實建議

秦始皇的身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撲簌迷離,我們需要認真地對待歷史

讀歷史永遠需要認真思考

我相信真正希望從歷史中得到借鑑的人,從來不會輕易附和。我也相信,真正的歷史是經得起邏輯論證的。

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從不缺乏喜歡歷史的朋友,但缺乏真正認真思考歷史的人,

而我們生活中缺乏的也正是這樣一種認真思考的態度。

秦始皇雖然離我們很久遠,但是我們對於久遠歷史的思考也並不能脫離基本邏輯的融洽和對客觀事實的尊重。把秦始皇渲染成呂不韋的私生子,固然能夠滿足人們對於歷史趣味性的追求,但這終究是不符合政治邏輯和歷史規律的。

我們常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但是如果我們這樣借鑑是建立在一種虛擬的邏輯上,那麼這背後的意義又如何依附?我始終相信,世間所有的魅力都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所以,我呼籲朋友們和我一起堅持真實的歷史觀和生活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