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在早期,海外客家人開設的會館,不叫客家會館,而叫應和會館,自稱唐人或者嶺東人。還有其他代稱,比如循人,嶺東人,應和人,崇正人等。客家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只不過名稱經歷了變化。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攝於1887-1901,兵勇護著官員出巡


在客家一詞並尚未成為民系的名稱的時候,海外華僑一直用循人一詞代替客家。循人,就是循州人,就是過去惠州的名字。這個稱呼怎麼來的呢?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紡織的惠州客家女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惠州的中山公園


循州,就是來自於惠州的古稱。惠州最早是隋開皇十年(590),在梌山(今中山公園)設立循州總管府,轄歸善、博羅、河源、新豐、興寧、海豐6縣。今天梅州地區的興寧、五華在歷史上曾經是惠州府的屬縣。所以惠州、河源、深圳、韶關、海陸豐客家與梅州客家實為一整體。至今海外同鄉仍有“惠州十屬同一家”的共識。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攝於1918-1924

惠州西枝江

連接惠州與歸善縣的浮橋

府城牆的大東門和文筆塔清晰可見


民國時期,尚有行政區堅持取名循州道。只是後來客家學說的興起,原來自稱循人的人,唐人都改稱客家人了。字面上沒有貶義,所以接受這個作為族群的稱呼。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惠州客家女

《惠州近代歷史圖錄》


從方言而言,自古以來惠州、梅州、韶關、河源、海陸豐就是廣東的客方言區。這裡“邑地枕山面海,周圍二百里,奇形勝跡不一而足,而山輝澤美,珍寶之氣萃焉,故舊郡名以‘寶安’”。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惠州的客家匠人

《惠州近代歷史圖錄》


惠州古稱“鵝城”,“仙人乘木鵝至此,古稱鵝嶺,在羅浮西北,即惠陽也”,從這個傳說,可以想見惠州風光之美。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惠州文星塔,又稱大江塔

攝於1881-1910

位於惠城區下角回龍寺,高踞於東江邊三臺石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同一個圖,對比一下兩圖的文字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當年被日軍炸燬的中國軍隊汽車的照片

畫面遠處是文星塔


惠州歷史悠久,歷來是名宦、文人墨客薈萃之地。特別是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同年10月2日攜侍妾王朝雲、三子蘇過抵惠。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在惠期間,他先後寫下了160首詩詞和幾十篇散文、序跋。其詩文歌詠惠州風物,使惠州名揚四海,誠如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惠州近代歷史圖錄》


惠州於淳佑四年(1244年)建聚賢堂,10年後改為豐湖書院。明清時期,惠州文風更盛。豐湖書院是惠州的最高學府。自創立以後,雖屢經興衰,但“從者雲集,人競向學”。


從此惠州人文蔚起,名士輩出。


近代來看,我們比較熟悉的,廖仲愷、廖承志、陳香梅、葉挺、葉正大、吉隆坡王葉亞來、鐵漢鄧承修、鐵軍之父鄧仲元、惠州英才鄧演達,辛亥革命先區惠州起義領導者淡水鄭士良等,皆是惠州客家人。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攝於1887-1901,歸善縣浮橋

從府城隔江望縣城

可見水東街一帶的建築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攝於1931-1940

日本軍隊從惠州撤出時炸燬橋樑


1938年10月15惠州第一次淪陷,直至12月9日才由中國軍隊收復惠州。日軍退出惠州時,將使用僅半年的東新橋炸燬。東新橋,斷橋左邊的那間樓,多年前叫“太白茶樓”,臨兩江之水,覽雙城之空。老輩曾言內有名家書法李太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因而叫太白茶樓。

日寇在1938年10月12日從大亞灣登陸入侵廣東,至1945年8月15戰敗投降,曾四次佔據惠州,燒殺搶掠。史稱惠州“沙下”大慘案發生在1942年2月日寇第三次侵佔惠州後,屠殺民眾達3000多人。警鐘長鳴!


講古 | 出了鄧仲元、廖仲愷、葉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樣的?

歸善縣城北門娛江門,攝於1933年

位於今天的和平直街出濱江路口處


以上影像源自美國南加州大學和《惠州近代歷史圖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