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民國時期的各版國歌,第一版對傳統文化的接續最好

恢復和重建文化自信,以成當下舉國上下之共同訴求。但要真的重拾文化自信,就應該首先知道中國的文化自信是從何時,以及為什麼丟掉的。

中國文化自信的消失,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後。本文通過辛亥革命後各個版本國歌的變化,這個獨特的視角,來展示這一變化過程。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模仿西方,推出國歌。在當時特殊的背景下,政府的變換頻率很快,新的政府都會推出新版本的國歌,因此導致國歌版本的變化也很快。

北洋、民國時期的各版國歌,第一版對傳統文化的接續最好

第一版國歌:《卿雲歌》

1912年底眾議員汪榮寶把傳說是上古時代舜所作卿雲歌改編為國歌,由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JoanHautstone)配樂譜。歌詞為:“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1913年4月8日第一屆正式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卿雲歌》為臨時國歌,袁世凱時期廢止。歌詞後兩句為汪榮寶所添加,讓·奧士東(Jean Hautstont)譜曲。

《卿雲歌》原文如下: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明明天上,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弘於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與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於聖賢,莫不鹹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

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參考翻譯:

卿雲燦爛如霞,瑞氣繚繞呈祥。

日月光華照耀,輝煌而又輝煌。

上天至明至尊,燦爛遍佈星辰。

日月光華照耀,嘉祥降於聖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軌運行。

四季變化有常,萬民恭敬誠信。

鼓樂鏗鏘和諧,祝禱上蒼神靈。

帝位禪於賢聖,普天莫不歡欣。

鼓聲鼚鼚動聽,舞姿翩翩輕盈。

精力才華已竭,便當撩衣退隱。

《卿雲歌》,相傳是舜禪位於禹時,同群臣互賀的唱和之作。始見舊題西漢伏生的《尚書大傳》。據《大傳》記載: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禮,鍾石笙筦變聲。樂未罷,疾風發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見於鍾石!”即薦禹使行天子事,並與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云云。鍾石變聲,暗示虞舜遜讓;卿雲呈祥,明兆夏禹受禪。民

國之初選《卿雲歌》做國歌,其意圖是明顯的,就是謳歌對“禪讓制”的恢復。堯舜時代的禪讓制,一直被儒家視作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對世襲制則一直持批判態度。辛亥革命結束帝制,實行議會選舉,卻有恢復禪讓制之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起初《卿雲歌》只是臨時國歌,後來無論是袁世凱政府,還是孫中山南京國民黨政府都推出了自己版本的國歌。直至袁世凱下臺後,北洋政府當政,於1919年再次將《卿雲歌》國歌。不過這次歌詞和配曲均有變化。歌詞變為為:“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而新的曲子則出自作曲家肖友梅之手。蔣介石國民政府上臺後又被廢止。

顯然,直接從中國傳統經典中取材,第一版國歌對中國傳統的接續最好。而且還說明,此時的中國尚未失去文化自信。

北洋、民國時期的各版國歌,第一版對傳統文化的接續最好

第二版國歌:《中華民國國歌》,1912—1915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頒佈了《中華民國國歌》,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

歌詞:

亞東開化中國早

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民國榮光

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在孫中山政府的國歌中“揖美追歐,舊邦新造”現在看來特別刺眼,這樣的論調現在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寫進國歌!這是明確的“文化投降主義”,這意味著孫中山的國民政府,是中國文化自信消失,文化自卑形成的引領者。

北洋、民國時期的各版國歌,第一版對傳統文化的接續最好

第三版國歌:《中華雄踞天地間》,1915—1916

1915年,袁世凱政府廢棄了孫中山頒佈的國歌,啟用《中華雄踞天地間》為國歌。

歌詞是:

中華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胄來從崑崙巔

江湖浩蕩山錦連

勳華揖讓開堯天

億萬年

袁世凱版的國歌與孫中山版截然相反,孫中山版的是文化投降主義,而袁世凱版的則是“中國文化中心主義”,當然這也是一貫的中國傳統觀點。孫中山版的說“揖美追歐”,袁世凱版的說:“中華雄立宇宙間”,“ 華胄來從崑崙巔”。

這意味,在文化的態度上,袁世凱政府與孫中山政府截然相反。袁世凱政府,依然是文化自信的,而孫中山政府則陷入文化投降和文化自卑。

第四版國歌:新版《卿雲歌》

這是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國歌,前面已經說過了。這意味著在文化態度上,後袁世凱時期依然延續了袁世凱的路線:堅持文化自信。不過北洋政府在文化上的影響力已經逐漸式微,因為在國民黨的影響之下,在留日人員的鼓動之下,完全否定中國文化的“新文化運動”已經粉墨登場,且主導了中國社會,甚至今天的中國,依然生活在“新文化”範式之下。

第五版國歌:《三民主義歌》,1930始

三民主義歌由中國國民黨黨員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衝合作作詞。原為廣州黃埔軍校的校歌,首次出自民國十三年6月16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之訓詞。1930年3月24日,由於當時中華民國處在訓政時期,許多國民黨黨員提議使用《三民主義歌》作為國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務委員會批准了提案, 而在1943年, 《三民主義歌》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

歌詞是: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所謂的“三民主義”,實則是對林肯“三個people ”的模仿。林肯的“三個people ”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被孫中山翻譯成“民有、民治、民享”,然後孫氏又依葫蘆畫瓢,搞出了一個“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正如孫中山版的國歌所說:“揖美追歐,舊邦新造”,用歐美的文化來改造中國,“三民主義”恰恰是對這一思想的完美踐行。這不過是文化投降主義的進一步深化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