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分股權,用加法越分越多,用減法越分越少

股權激勵,是通過釋放股權,凝聚人才,股權可以越分越多,人才就能越聚越多。


案例現場

最近遇到一個老闆,他說年前自己準備給兄弟們分股權,當時也沒多想,開完年會後,單獨叫到辦公室,根據我們他們的瞭解,有的給了3%,有的給了5%,有的6%不等。這些兄弟都跟了我很多年了,想讓他們也真正成為公司的主人。

股權激勵分股權,用加法越分越多,用減法越分越少

年後他召集這些許諾了股份的兄弟們開會,大家確實士氣很高,面對這次疫情,大家都主動提出了降薪,以及各種發展建議等。老闆挺高興的,後來想起來應該讓財務把這些人的股權都記錄一下。

結果等財務都記錄好統計完,他傻眼了,怎麼分完股權,自己還剩30%,突然意識到有些不對。他還記得從哪看過,關於股權的三條生死線,最低的那個是34%,擁有一票否決權。這下自己連否決權都沒了,那豈不是要把公司給別人了。他吸了一口冷氣,趕快想辦法。

股權激勵分股權,用加法越分越多,用減法越分越少

我相信以上案例並不是個案,很多老闆也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把股權分給員工,那不是越分越少了,怎麼才能保持控制權?一共100%的股權,那才能給多少人啊?

這種情況下老闆的思維是在做減法,就是把分給員工的股權,從100%中減去,這樣下去肯定是越分越少。

無論是企業針對員工做股權激勵,還是外部吸引合夥人,或者進行資源整合,凡是用到股權的,從來源說一般有以下三種方式:


01 原股東轉讓

公司原有股東按照同比例或者約定比例進行轉讓,這就是做減法,把股權拿了去,用減法的方式股權就會越用越少。

02 預留股權

公司在成立之初或者後期提前做了股權的預留,那麼就可以先使用這部分股權,但是這部分股權也總會有用完的時候,到時候再怎麼辦,才能不讓股權越來越少,而合夥人越來越多呢。

03 增發股權

通過增資擴股或者定向增發的方式,以原始股東同比例稀釋來獲得這部分股權,這種情況下就是做加法,股權就會越來越多,人也會越來越多。

企業在釋放股權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加法的方式增發股權,這樣既能做好股權的控制,也能讓股權越來越多,吸引更多的人才。

前面案列中老闆給兄弟們分股權,用的是比例,給你3%,這種情下大家會關注這個比例,面且很多公司的員工高管,對股權並沒有什麼概念和認知的,他們會認為,你給我的這3%,無論企業幹到什麼時候,我都應該是3%,不能發生變化。但是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有時候會增加註冊資本或者引進更多股東,股權就會被稀釋,稀釋的時候3%也會變少,股權的價值是增大的。但往往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他會說,我不要稀釋股權,也不想讓公司做大,現在每年有分紅就挺好的。到那個時候,老闆更苦惱,而且往往解釋不清楚。

股權激勵分股權,用加法越分越多,用減法越分越少

首先釋放股權時,我們用加法,增發的方式來釋放,同時做股權激勵的時候不建議直接用百分比,最好是用絕對數。就是把公司拆成多少股,或者虛擬成多少股。按照對應的股數進行分配。

具體方式

比如A公司當年估值1000萬,我們可以將A公司的總股本設置為1000萬股。那麼意味著這1000萬股等於公司當下100%的股權。

2019年針對公司的員工做股權激勵,一共需要200萬股,以增發的方式來進行。

股權激勵做完後,公司的總股本就會變成1000萬股+200萬股=1200萬股。

假設其中張三持有15萬股

那他對應的股權佔比為15萬股/1200萬股X100%=1.25%

2020年公司又增發了200萬股,進行了第二次股權激勵,但是張三的持股數沒有發生變化

這時候,張三實際對應的股權佔比為15萬股/(1200+200)萬股X100%=1.07%

這就是股權增發的一個過程,用的是絕對值,而不是股權比例,張三持有的15萬股是沒有發生變化的,但實際上他的比例是被稀釋的。這種情況下好計算,好解釋。雖然人才或者資金的加入,企業在發展,企業的價值也是在增長的。


未來做股權激勵不要用百分比,而要用絕對數。

股權激勵分股權,用加法越分越多,用減法越分越少

如果這個員工做的好,那麼後續的股權激勵仍然可以給他配股,像華為的股權激勵一樣,每年都是配股的。但是如果你不持續的努力,不持續的給公司做貢獻。你可以一直保持15萬股,雖然數值沒變,但實際上是被稀釋了。我們要把股權給到真正給公司做貢獻的人,所以要避免讓獲得股權的人躺在上面睡大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