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一文看懂 股權“激勵”與 股權“獎勵”的區別?

股權,願分是格局,會分是智慧



據美國(財富)志的數據表明,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在美國排名前一千位的公司中,有90的公司對管理人員實行了股權激勵。據統計,全球排名前500位的大型企業,幾乎全部實行了股權激勵機制。全世界任何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比如微軟、沃爾瑪、IBM、戴爾、 Google、聯想、阿里巴巴..... 都是在股權激勵下快速成長起來,或者歷經艱難,通過股權激勵又重新煥發青春的。


加上國內像華為、小米、海底撈等 成千上萬家企業實施了股權激勵,通過股權激勵讓高管保持了高度穩定性,讓企業快速裂變,上市,產生了無數的千萬、億萬富翁。越來越多的事例證明,目前已經到了人無股權不富的時代。從而很多企業家,都對企業導入股權激勵產生了不少興趣,願意去和團隊共享利益。但,有願意分的格局,就能分的好嗎?


股權激勵≠股權獎勵



股權激勵是一把雙刃劍,分的好可以威力無窮,分不好會自傷經脈!

股權激勵本質上是企業所有者對經營者的一項長期激勵制度。在這種制度安排下,企業所有者讓渡部分股權,利用股權的長期潛在收益激勵經營者,促使其與所有者的利益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以保證企業財富的持續增長。

股權激勵重在“激勵”兩個字,這種機制的主要評判標準是 基於對未來的創造,而不是根據經營者對過去的貢獻。如果是基於對過去的貢獻,則叫作“獎勵”,切不可將“激勵”與“獎勵”的概念混淆。

很多企業老闆都希望在自己的企業內部導入股權激勵機制,但是錯把激勵變成了獎勵,公司把股份分出去,不但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比過去更差,致使股權激勵趨於失敗。

下圖是某公司做的股權激勵計劃,其設計思路是根據激勵對象的職務和工齡來分配佔股比例。 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中國大部分企業開始導入股權激勵時都是這麼操作的。


一文看懂 股權“激勵”與 股權“獎勵”的區別?



有很多企業進行股權激勵都是跟A公司的邏輯一樣的:什麼人在什麼崗位上工作了多少年,應該得多少股份。 結果呢?股份分下去以後效果卻適得其反,因為這種分配方法是基於每個人過去對企業的貢獻,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貢獻大,自己應該多拿股份。所以這種方法會讓所有人都覺得不公平。

比如,銷售部馬八心裡會想:

我在公司待了5年,創造了無數的業績,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你陳七才來2年,憑什麼股份比我多?難道就因為你是副總經理嗎?

而副總經理王五心裡可能也會嘀咕:

我只不過比李四晚1年來公司,平時的貢獻也不必他少。憑什麼他就能拿比我多一倍的股份?

而副總經理王五心裡也可能會嘀咕:

我只不過是比李四晚一年來公司,平時貢獻也不比他少,憑什麼他就能比我多拿一倍的股份、。

我們都知道,“民不患貧而患不均”,窮點都沒關係,只要大家都是相同的。如果公司股份分的讓員工覺得不公平員工怎麼會有積極性呢?

如果是論功行賞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功勞最大。更重要的是,既然是論功行賞當然是根據過去所做的貢獻。

既然是過去的貢獻所換來的東西,那公司應該早就分給他們。換句話說,對於激勵對象會認為,這些股份本來就是他們應該得的,現在給他們也是理所應當。你沒給我就是欠我,現在給我,我沒必要表示感謝。

所以,這樣做股權激勵,不但起不到激勵的效果,反倒會引起內部矛盾,站在企業家的角度,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權力下放了,股分配了,利益共享了,沒有起到,激勵效果。得不償失。而且,對老闆來說,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把股權分出去了,以後想要索回就很難了,這無形中便增加了企業的風險。

因此,“激勵”和“獎勵”這兩個概念不可混淆,獎勵是基於過去的貢獻,而激勵是基於未來的創造。制度只是是表象,人性才是根本。願分是胸懷,會分是智慧。錯誤的起點就決定了錯誤的終點,凡是用股權獎勵的思路來做股權激勵的,這個思路出現的那一刻,往往就是企業走向下坡路的那個轉折點。



股權激勵的“道”與“術”



股權激勵是一套非常科學系統的機制,在股權君看來,股權激勵的成功是道和術的結合,術只是其次,道才是核心。制度只是表象,人性才是根本;方法技巧只是術,那做股權激勵的道是什麼呢?


老闆的格局決定企業的結局

企業導入股權激勵能否成功和老闆的起心動念息息相關。導入股權激勵的核心一定是老闆本著成就他人【合夥人,核心高管,員工,上下游,外界資源】的精神理念,通過成就他人從而成就公司,成就老闆,打造一個共同利益體生態圈。


一文看懂 股權“激勵”與 股權“獎勵”的區別?


因為我覺得老闆做任何一件事,起心動念很重要,如果老闆導入股權激勵只想著算計員工、算計客戶、算計上下游等,只為了獲取私利,我敢保證不管你股權激勵方案做的多完美,考核多詳盡,公司導入股權激勵必定會失敗。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無論是國家、社會組織,還是企業,變革實質上都

是機制引發的問題。即:我們到底是為誰而幹?幹完了以後所得如何分配?

對企業來講,如果機制沒有改變,導入任何管理模式都發揮不了太大的成效。股權激勵是一種全新的機制,是一種企業家治理企業的智慧,是令企業基業長青的藝術。

經營企業的本質是經營各方需求,作為企業家,只有抱著“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理念,從經營員工需求出發,幫助員工達成目標,從經營客戶需求出發,幫客戶解決問題,從經營社會需求出發,幫社會解決衝突。企業的發展才能順利實現。

所以做股權激勵之前,老闆的胸懷、格局、智慧顯得尤為重要,只有你抱著共贏、利他、成人達己的初心去導入股權激勵,你的核心高層和員工才能感受到你的這份真心,才能最終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目標方向一致,上下同欲,內外一心的一種向上的正向力量。



俏江南vs海底撈


幾年前,俏江南的回鍋油事件。

做了水煮魚,客人走了之後,這油你看可惜了,店家就捨不得倒,怎麼辦呢?那就接著做菜。

有記者臥底在俏江南餐廳說,做菜把回鍋油接著端出來吃。


一文看懂 股權“激勵”與 股權“獎勵”的區別?


這一刻,你是俏江南的公關,你會怎麼面對媒體?

牛逼的俏江南就說了兩點:

  • 第一,這個事從來沒發生過;
  • 第二,我們做回鍋油就是隻給自己員工吃,不給顧客吃。

我們尊重顧客,顧客是上帝,因為他是付錢的。員工是掙我錢的,那就該吃回鍋油?

這樣的一個澄清事實真相的行為背後,暴露出來俏江南對自己員工的極端不尊重。

俏江南全國所有的員工,看到這樣的回應,不知作何感想,也許最直接的想法是——你心裡面根本就沒我。

既然如此,我幹嘛那麼認真幹活;開餐廳的千千萬萬,幹嘛非要在你這一家。

後來俏江南上市失敗,接連關閉數家門店,不能說跟員工流失率沒有關係。

在來看海底撈:

為什麼多少錢都挖不動她?

一文看懂 股權“激勵”與 股權“獎勵”的區別?


2008年那會兒,楊麗娟拒絕了很多獵頭的價碼後,還是有人認為是錢不夠的問題,就直接問她:你當真多少錢都不走?

楊麗娟回答:我說的是真話,海底撈是我家,沒有海底撈就沒有我,我不可能背叛她。再說了,人給自己家裡幹活,和給別人加幹活,能一樣麼?

為什麼多少錢都動不了她的凡心?

為什麼她真把海底撈當成自己家?

楊麗娟加入海底撈的第一年,和其他同事不同,她完全沒有回家的打算,因為之前每年過年,家裡都擠滿了要債的。

結果一天,楊麗娟媽媽來到店裡,半年不見,她發現媽媽憔悴不少,趕緊拉媽媽到包間說話。原來,一個債主今年來得早,把家裡所有能值點錢的東西都拿走了,媽媽希望小麗在城裡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借800元,不然今年別的債主都沒法應付。

楊麗娟自己每個月就給自己留10塊錢,其它的都寄回家了,自己是沒有錢。同樣的,其它同事也都是農民姐妹,人家也都要帶錢回家過年,哪裡能借得起800元?

娘倆抱在一起在包間裡哭紅了眼也沒想出法子。

結果媽媽走後,張勇知道了此事,馬上讓公司借給楊麗娟800元。

楊麗娟激動不已:每月從我的工資里扣吧!

張勇說:扣了,你家不還是沒錢?年底再還吧。

年底了,大家都去會計處領獎金。楊麗娟沒去,她覺得肯定沒自己的事,獎金都不一定夠還那800元的。

結果會計喊她過去說:張大哥說了,你家還債的800元錢公司出了,不用你還了!因此,你這些獎金照發!

正是這一天,這個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姑娘發誓:從此,海底撈就是家,誰要損害公司利益,我就敢跟誰拼命!

這句話不僅是嘴上說說,她是真的敢跟人玩命——如果你想上海海底撈的話。

做餐飲的朋友都知道,餐館裡除了吃飯就是喝酒,有喝酒的就一定有喝醉的,有喝醉的就一定有打架的,在中國開飯館沒遇到過打架的,肯定是中彩票了,所以海底撈這種營業到深夜的肯定不例外。

一天,海底撈西安店裡3個男的喝醉後,跟服務員吵起架來了,而且還動手打了兩個女服務員。結果男服務員不幹了,就圍上去把三個男的打了一頓。

三個男的來者不善,走的時候撂下一句:你們就等著吧!

沒過3個小時,兩輛卡車開過來,跳下60多個手持棍棒的大漢。對方再次撂下狠話:給5萬賠償,否則直接砸店!

海底撈馬上撥打了110報警,可警察來畢竟需要一段時間,這時候店被砸了怎麼辦?!

萬分火急是最考驗人的時候,楊麗娟一聲令下,100多名店員衝出店,男的在前,女的在後,不到一米六的她衝到最前面的中間,氣勢洶洶!

大家都知道,老實的怕兇的,兇的怕不要命的!看見海底撈這陣勢,那60個大漢卻心虛了,站在馬路對面,愣是沒敢過來。

不一會3個民警趕到,緊接著3輛110警車鳴著警笛趕到。這一次,楊麗娟守住了自己的家——海底撈,她說當時忘了害怕,只是一個念頭上來,這個店花了這麼多錢裝修,絕對不能讓人給砸了! 這一年楊麗娟才21歲。

同樣是餐飲企業,老闆對員工的初心不同,得到的結果完全不同,人都是這樣,將心比心,人心換人心,你真我就真。你投桃我報李!但凡有智慧有格局的老闆對自己的員工都不會差。




認識到股權激勵道的重要性後,再來實施股權激勵的術其實就簡單了,因為在道的層面是需要開悟的,一般人沒那麼容易想明白;而術就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只要通過系統的學習幾乎都能掌握。

其實 股權激勵是一門“聚財”的藝術,股權激勵形似散財,實則聚財。“散”是為了更好地“聚"。

股權激勵的核心,是要讓被激勵者從打工者變為企業主人翁,將自身利益與股東利益緊密結合,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決策、承擔風險,並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豐厚利潤;積極主動地關心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與價值增長,從而促進企業一步步走向輝煌。

股權激勵的方法和技巧有非常多種,根據企業的各個階段分別導入不通的方法效果才最佳。因為篇幅有限,今天就不給大家分享股權激勵的具體方法,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可以單獨分享一期。 接下來重點分享下怎麼避免把股權激勵做成了股權獎勵。


一、股權激勵是預售,而不是授予。

注意:預售,是預先售賣給你,但是你能不能拿到,還要看你是否達成考核,是否完成目標,能拿到多少是根據你完成目標的多少來定的! (簡稱 看得到,得不到!)

而 授予,是已經得到的東西。

舉個栗子:股權激勵就好比男孩子追女孩子一樣。男孩子什麼時候最積極,最有動力? 肯定是還沒有追到的時候,當你沒沒追到女孩子的時候你會想盡一切辦法。如:請吃飯,看電影,送花、 製造驚喜,創造一切可以接觸的機會。

同理,做股權激勵什麼時候最有積極性?在看得到還沒拿到的過程最有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業績,完成目標,優化流程,節約成本,減少短期行為,促進長期發展;更有大局觀。

追的過程就叫股權激勵追到後就叫股權分配達成目標的過程才叫股權激勵。 這就是人性,誰也逃不掉,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過後就會積極性大減。) 還記得你當初夢寐以求想得到的 手機、鞋、奢侈品包包、車...得到以後,它們現在 在你心中還那麼重要嗎?


二、分配的依據是基於未來的創造而不是過去的貢獻。

前面文章也說了,過去的貢獻叫獎勵,未來的創造才叫激勵。

因為股權激勵一定要保證公正公平,如果基於過去的貢獻,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才是公司最大的功臣,所以一旦他的激勵額度比別人小,就容易產生不平衡心裡,這樣就達不到激勵的效果。但是如果是基於未來的創造,因為未來的創造是不確定性的,所以我們必須通過一些可數字量化的目標來作為考核標準,

最後分配的額度就根據目標的達成率來設定,達成越少分的越少,達成越多分的越多,達不成沒得分。這樣才能達到激勵的效果。

所以,股權激勵一定要有進入條件和目標考核,沒有目標系統的叫股權福利,有目標系統的才叫股權激勵。股權是企業最核心、最稀缺的資源。股權激勵一定是一個稀罕玩意,一定是要你通過辛苦的努力,達成目標才有機會拿到,而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的。



三、股權激勵對崗不對人

什麼意思?股權激勵是針對這個崗位,而不是針對這個人。

所以在導入股權激勵之前一定要做崗位價值評估,評估只與崗位有關,與人無關。這樣開可以做到量化考核,公平公正。

例如:張三在總經理這個崗位,分得20%的分紅權,如果他離開了這個崗位,也就不享有這個崗位的分紅權;或者是有人替代了他做總經理這個職位,他也不享有總經理的這個崗位分紅權。(股權對崗不對人,股隨崗走非人走;人走股留待高人,人走股走大悲人。)

四、股權激勵,不是讓所有人成為股東,而是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股東。

股權激勵的導入一定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享受到,股權激勵一定是有進入條件的。被激勵者當然非常高興,非常積極,非常正面。但未被激勵到的那部分呢? 如何讓他們也沐浴在股權激勵的陽光下。在導入股權激勵的那一刻,老闆就要在公司股權激勵大會上宣導形成一種積極正面的文化。

今天公司之所以對這批高層導入股權激勵,是因為他們相信公司,認同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通過他們自己3-5年甚至10年的努力,陪著公司做到了公司的這個崗位上。股權激勵是針對他們這個崗位做的 而不是針對他們這批人,只要你願意相信公司,相信我xx總,全力以赴,腳踏實地,跟著公司的戰略,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你們也會做到公司的核心崗位上,而他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我敢保證你們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公司股東。


一文看懂 股權“激勵”與 股權“獎勵”的區別?


經過老闆的這番激情演講,我相信你公司只要是個想做事的,他一定會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去大幹一番。通過這種文化的宣導,讓拿到的人心生安慰,讓沒拿到的人心生嚮往。從而達到全員激勵,上下同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