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鲁国之图》碑


掌故知鲁 | 宋代《鲁国之图》碑


长期以来,人们把苏州保存的石刻《平江图》,当成我国最早的城市平面石刻地图,殊不知还有比它更早的同类图,那就是保存在湖北省阳新县的《鲁国之图》。

《鲁国之图》刻于南宋绍兴二十年,即公元1154年,比苏州的《平江图》要早57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存世最早的城市平面石刻地图。《鲁国之图》碑高194厘米 ,宽110厘米 ,碑额题隶书“鲁国之图”,碑身中部为鲁国故城布局图,下部为跋文。

公元1985年,此时新中国成立不到四十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革开放的起步期。举国上下,百废待兴。社会面临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提升的迫切要求,而作为遭受战争摧残,文革劫难等百余年冲击的民族文化亟需回归和重构。这一年秋天,湖北省阳新县第一中学,似乎像往年一样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师者为师,学生修学。而就在对原学堂旧房改造之时,却在一面墙上发现了一块宋代《鲁国之图》石碑。可惜在发现时,石碑上面所刻内容已不甚清晰。但值得庆幸的是,此碑刻成之后不久,即被人拓,拓帖现存于国家图书馆,传世至今。

此碑一经发现,立即在当时的史学界和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关于其真伪的争论颇为激烈。此地距离曲阜甚远,交通并不发达的当时,鲁国地图为什么会出现在阳新呢?他的始作者又是谁呢?

“鲁国之图”碑下的跋文为我们提供了模糊的答案线索:

恭惟!国家广开黉宇以幸多士,士之弦诵六经,如见圣人。森森乎!有邹鲁之风,可谓盛矣。犹是东鲁之邦,阙里杏坛之迹,宛然如在,而耳目或未接。为游圣人之门,而不知其出处,游怠之地岂足以称军师教育之意乎!舜凯顷者负笈四方,得此图于袭庆府,藏之逾三十年。今幸承乏,敢请于郡,模刻置‘大成殿’之东庑。庶使朝夕于斯者,得以考圣贤之轨躅。而他日成才之効举,无愧于从游速肖之列,仰副圣朝化成之文,则此图亦不为无补。

绍兴甲戍四月十五日,左迪功郎充兴国军军学教授俞舜凯谨识。

由跋文可知此碑为南宋兴国军教授俞舜凯所绘立。历史的久远湮没了许多故事的真实细节,通过查阅史料得知,俞舜凯是南宋徽州婺源(现江西婺源)人。曾屡考进士不中,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试仍不第,后由于南宋王朝特殊的需要,被造另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成为特奏名进士。终被朝廷赐第和授官,由将仕郎升为京府助教。《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八》载:“(高宗绍兴十八年)乙巳,特奏名进士俞舜凯等四百五十七人,武举进士柯燕等七人,特奏名一人,赐第、授官有差。”宋高宗是宋朝南迁的第一位皇帝,此时的俞舜凯追随南宋王朝在临安(今杭州)。

原来,北宋末期俞舜凯为理想化寻求儒家思想的真谛,曾在袭庆府(后改为兖州府)游学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近乎疯狂的游迹于圣地的山山水水,广结当地名人雅士,儒生骚客,如饥似渴地学习儒家经典。偶然得到了一幅绘有曲阜城市地貌的《鲁国之图》,他如获至宝,对此倍加呵护,随身收藏了起来。他十分留恋这里,本来还可以在此多住些日子,但此时金兵压境和摇摇欲坠的北宋王朝,迫使他不得不随着南逃的人流南迁。后来在被南宋朝廷赐第后,任兴国军(阳新)军学教授,传教儒学经典。

俞舜凯在收藏了此图30年之后,已是迹黄斑斑,伤痕累累了。为了使图长久传于后世,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请人刻于石碑,并将石碑安置在兴国军军学大成殿的东庑。根据下方跋文“得以考圣贤之轨躅,而他日成才之効举”,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他是为了让学子们更多地了解儒学“圣地”的建筑布局、山川地貌等人文地理环境与氛围,深刻感悟孔子思想的历史底蕴,真正拥有学习儒学的热情,并能够真切承袭圣师的思想。

《鲁国之图》反映宋代曲阜的鲁国都城及其附近的地理形势,以故城为中心,外有里居、古迹、山河、川流分布。其图与现代地图的视觉方向一致并按一定方位绘制,相对位置明了确切;地点、名称有明确的标记;里道、城镇都用不同的视图来标示。图上对区域河流源头及流向、交汇有序标示,河流的大小运用不同的线条加以区分。所绘范围,北到泰山,西临泗水河,东有蒙山,南抵峄山,与文献记载鲁国范围基本一致。特别注意的是,史籍中所记历代帝王封禅的山川多在其中,泰山既不便提,还有云云山、社首山、亭亭山、梁父山。河流与树木交相辉映,既有平铺的画面美感,又有历史的厚重。

另外,对“鲁城”城垣遗址与城门,城内外的孔庙、杏坛、孔府、阙里、孔林以及泗河、沂水等突出表示,绘画醒目。有鲁国故都宫殿遗址、文宪王庙(即周公庙)、胜果寺和城外东部的县衙、太极观、景灵宫,以及东南部的颜母庙、宣圣庙和圣侯庙等。比较重要的墓地颁布在鲁城北部和东部地区。有孔子墓、伯鱼墓、子思墓、陈景韶墓、齐国公墓、鲁文公墓、鲁恭公墓和孟子墓等。同时图上标出居民地多达几十处。另有五座古城镇坐落在古鲁城数里之外。对当时大型的建筑群给予细腻的刻画,院落结构、房屋间数都清晰可辨。图中内容偏重于北宋年间该地区古宫殿建筑、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的分布状况。山脉用写景法表示,主要山峰的名称排列有序而形成一个个山系,并有不同种类树木的点缀,表现了大自然的丰富性和生机活力。整幅画面大气磅礴、简冗有度,固有很强的俯瞰效果,对鲁国整体的方位以及重要的内部构造都有很强的重点突出效果,可以使人一览无余,让观者可容万千山河胸中,风光地貌尽览无余。

图的下部的跋文为行书所提,笔墨干练,遒劲有力;词句儒雅,情感真切,留露出题者的谦卑的性情和对儒学的虔诚,说明了此图作碑的缘由,传达着俞舜凯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

《鲁国之图》折射出了北宋曲阜地区历史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地名等诸多方面的变迁,它是一份忠实的历史档案,是历史中前人的智慧浓缩的画卷。地图像一个时空存储器,把曲阜城域北宋历史史貌刻在历史记忆的硬盘。当我们现代人打开凝视它时,虽有些许陌生及隔阂,但是呈现的影像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当我们静下心来观摩欣赏时,仿佛神游其中,胸有群山万壑,自然吞吐万里。

为了能让大家看到此图,领略鲁都曲阜历史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曲阜文物部门已将此碑复制,立在了周公庙门前《世界文化遗产-鲁国故城标志碑》之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