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前言:

①本考略不作官窑器的物理特征追问,亦不作器物的理化数据分析;

②宋代官窑器多无纪年铭文,笔者文中所断器物烧造年代,以国家《古代文物艺术品年代检测仪》检测结论为准;

③笔者仅从"以物证史"角度展开考略,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开国重器:《宋煌官窑》《元祖清凉寺御官窑制》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煌官窑》烧造于960年~970年区间,其中的"煌"字是有来历的。民间传说赵匡胤在龙袍做好后,即行将举事夺权之前,曾请教商丘清凉寺方丈如何规避不吉?住持告诉赵匡胤:将军命相聚火德,事始点占位东离(先天八卦之东方),向如旺火,故宜晚间举2万众火把形势,功成矣。史载陈桥兵变龙袍加身时间正是晚上,所以赵匡胤对"火德"一说深信不疑,这便是宋朝第一个官窑口瓷器之"煌"字铭文的来历。这里的"煌"字,应是代表宋太祖本人。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这款《元祖清凉寺御官窑制》铭文瓷器,与上面《宋煌官窑》铭文瓷器,应是同一时间段烧造,亦有可能是宋太宗朝烧造;做为祭祀器,太祖、太宗用此铭文都是成立的。

如果"清凉寺"是汝官窑窑址,而这款瓷器又不是汝窑瓷器,那么,《宋瓷轶事》上有关宋初汝窑与官窑混建在一起的描述,就得到了此铭文款识内容的印证。

960年时代,宋太祖禁铸了青铜器,创烧瓷器,就是一件方兴未艾的、无比辉煌的国家大事!起码,前朝周世宗是这样示范的。

以上两款瓷器的物理特征,与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的唐朝、五代瓷器类比,无同类别或相近之器物,可以肯定为宋太祖朝创烧。亦可以确定"官窑"出现的时间节点在960年~963年之间。

二,宋太宗《大宋官窑》《修内司》横空出世

公元976年,即北宋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其皇弟赵匡义依"金匮之盟"约定续登皇位,庙号为:宋太宗。

宋太宗深知,在皇哥禁铸青铜器的皇规下,其瓷器所代表的政权、皇权、皇威及经济之重要,他亲眼目睹后周朝之皇家贵族、大臣军将,无不对《柴窑》瓷器的顶礼膜拜;也亲身经历了"建隆-乾德-开宝年清凉寺御制"与《宋煌官窑》对支撑和巩固开国之大宋朝廷的作用,因此,继位伊始,宋太宗便口谕修内司接管原由大内内侍管理的汝官窑及宋煌官窑口,又谕大内内侍广罗天下制瓷技艺名匠,其目的就是他要准备创烧属于他太宗帝的《大宋官窑》瓷器。

977年,即太平兴国二年右,宋太宗窑口组建完毕,所谓完毕,就是在商丘清凉寺原《宋煌官窑》口上进行扩展和人员补充。

为了感激皇哥信守"金匮之盟"的约定,亦为了延续和怀念皇哥的开国伟绩,更为自已留下"胸怀坦荡"的君王美名,太宗帝口谕修内司:《宋煌官窑》瓷器继续烧造,在烧造技艺不作更改的前提下,将瓷器铭文改为《大宋御哥》《大宋哥窑》。这就是民间史传"官哥不分家"的由来。

太宗帝行将烧造的瓷器谕旨为《大宋官窑》《哥弟窑》等铭文款识。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大宋御哥》的前身就是《宋煌官窑》瓷器,两者类比,如出一辙;《大宋御哥》就是后来的《大宋哥窑》瓷器。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这款《大宋官窑》就是按宋太宗谕旨烧造的,其釉质明显优于上款瓷器,但其余物理特征,仍与《大宋御哥》相近。这大概就是器物上"官哥不分"的另一个出处?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哥弟窑》是宋太宗对皇哥宋太祖的寄托铭文,属于官窑器,鳝血纹理已区别于上面的《大宋御哥》、《大宋官窑》瓷器了。烧造时间约在977年~996年区间。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这款《大宋官窑》瓷器与上面几款瓷器,是同期烧造的,但金丝已不见了踪影,这是宋太宗有意而为之的,他想努力挣脱《哥窑》的影子。

这就是单一人工开片的官窑器来历。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挺拨俊朗的《修内司》,疑似修内司在杭州郊坛设置的官窑口创烧(后面有史物证明),创烧时间约在990年左右。这款里程碑式的瓷器,一直影响和主导北宋官窑130多年,直到北宋结束。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大宋官窑》与上款《修内司》,是同窑同期器物,只是铭文不同而已。北宋官窑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铁足紫口;釉面沉静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光沉稳而养眼,鳝血纹理归于天成。

太宗帝要的就是这种传颂千古之器物。

三,"以物证史"追问官窑

①官监民烧之《大宋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疑似《鲁山段家窑》烧造,鲁山段家窑来自一枚十二生肖汝窑印鉴铭文,所指应系现代的"鲁山段店窑"。

②官监民烧之《大宋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疑似钧窑系窑口瓷器,宋徽宗时代烧造。

③官监民烧之《大宋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亦疑似《鲁山段家窑》烧造;从铭文制式,圈足表现上看,①②③三款瓷器系不同纪年,不同皇帝时期的订烧器。笔者断义的"官监民烧"器,不是信口而出,是有史传依据的。《宋瓷轶事》上说,凡无铁足紫口形制的"官窑铭文"器,均为"官监民烧"器。形成铁足紫口的材料,是一种暗红色的矿物粉末,是汝官哥专用之材料(汝官窑器偶有铁足表现),此种材料民间限制买卖。这就是除"官哥"之外,钧、定、越、磁、龙泉等窑系瓷器,无铁足的原因。

北宋为什么会出现"官监民烧"器呢?《宋瓷轶事》上有讲过,这与"汝官哥"烧造成本太高有直接关系。毕竟,像仁宗、神宗、哲宗等,还是比较节俭的帝王!

④《昌平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从圈足表现形制看,《昌平窑》系官窑无疑,窑址所在地暂时无从考证。

⑤《郊坛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郊坛官窑》与前面的《修内司》、《大宋官窑》系同一窑口不同时期烧造的器物;釉色、胎土、物理特征、鳝血纹理等,都如出一辙。

郊坛官窑疑似宋太宗朝修内司在杭州郊坛置建的官窑口,一直烧到宋徽宗朝中期,由于胎土枯竭,又转移至几公里远的郊坛下另立官窑。《郊坛下官窑》可在史载里找到记述。

⑥《汴京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汴京官窑》铭文款识,在北宋167年历史里出现过三次。这款汴京官窑瓷器是宋徽宗崇宁弍年,专为冰裂纹瓷器置建的窑口。因为窑口置建在汴京管辖范围内,故称:《汴京官窑》。窑口具体位置疑似在黄河河道的边坡上。

《汴京官窑》冰裂纹瓷器,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容器里只要盛水,一二个时辰后,冰裂就会消融,把水倒出以后,又逐渐恢复了冰裂表现。这种由繁致简、由简致繁的哲学哲理,正是宋徽宗本人的治国之道与艺术追求!)

⑦"京师置器"官窑口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这款铭文《宣和庚子京师置器臣庶勿用》,吻合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及叶窴《垣斋笔衡》"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的史料记载。顾文荐、叶窴只知"京师置窑",但不知此窑所烧瓷器之旷世绝伦!

这款瓷器是北宋最后一个官窑口创烧的最后一款北宋官窑瓷器,它汇聚了哥窑、官窑、汴京官窑(冰裂纹)三重最高制瓷的技艺;它是北宋官窑的最后绝响,亦是北宋瓷器的完美句号!

⑧北宋《郊坛下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上二图均为北宋时代创烧瓷器。

⑨南宋《郊坛下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南宋郊坛下官窑是沿用北宋郊坛下官窑续烧的窑口,由于汝州窑口沦陷,郊坛下官窑承担起了仿烧汝窑器的重任。

⑩南宋《修内司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从圈足表现看,此器疑似南宋后期,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烧造,《修内司窑》与《修内司》是一个概念。

对修内司的解读,我们是有误区的;客观上《修内司》铭文款识既不能代表皇权,亦不能代表朝威;既不能当赏赐器,亦不能做祭祀器。它仅仅是一个官衙的名称,由于修内司负责烧造事宜,故"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已,它与"尚药局"、"尚食局"铭文一样,同属于小众范围的铭文款识。

11.南宋龙泉《溪口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在溪口窑的发掘出土器里,均未发现官窑铭文字样的器物。所以溪口窑不足印证为官窑窑口。

12.官私合一《汴京官窑张家造》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崇宁五年汴京官窑张家造》(类似的铭文还有陈家、王家等)

这是款"官私合一"的铭文,在这里不做解读。笔者之所以图例这个铭文款识,是想说明北宋官窑丰富多彩的内容,已远超我们狭窄的认知。

史传《易定》为北宋官窑烧造,因为"易定"二字不俱官窑含义,又无史载支撑或窑口印证,所以《易定》铭文不作考略。但这并不影响《易定》为北宋精品瓷器的定论。

《官》字铭文的定窑器,经笔者考略,多为五代或辽朝订烧器。

南宋《甲申殿》款越窑器,是官监民烧瓷器,同样不作考略追问。

《東京官窑》仅现于汝官窑铭文里,故不作追问。

……

四,官窑范畴追问

北宋167年里,有许多应入围官窑范畴的瓷器还不被人们认识,它们是: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大宋淳化年制"(990年~994年)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大宋明道元年造"(1032年)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大宋明道元年造"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大宋皇祐元年仲秋吉日造"(1049年)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同上)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大宋元祐二年造"(1086年)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钧窑系"尚食局",官监民烧官窑器。

上面瓷器铭文纪年夸度近100年,它们真实存在于北宋的岁月中。"大宋"铭文,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铭文一样,是严格受律法限制使用的,可以直言,没有皇帝谕旨或朝廷授权,是不敢铭文"大宋"的。由此,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认作官窑器呢?起码,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它们不是官窑器。

从本考略图例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宋代《官窑》应是一个很宽泛的称谓,它不局限于一个二个特征,也不受限于二个三个窑口…

宋代五大名窑中,婀娜多姿,五彩缤纷当属《官窑》!

五,结束语

本考略仅代表本人之认知与观点,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全文完 谢谢阅读!

古瓷探史:明友许

2020年2月26日于遵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