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都有哪四致

【长垣四致八景歌】

四致八景,出在蒲城。

北杏坛,南蘧公,子路坟,府君厅。

毛家潭里有个秋月明,

铜钟、石鼓按时响,

双头石鱼水上行,

尊经阁,琉璃井,

北门里头玉芽生,

玄帝庙上灵芝草,

白衣阁上金小虫,

圣人琴,自己鸣,

关夫子勒马听琴声,

金马驹,卫王城,

桧楷二树最有名,

我说这话并不假,

你没看,

竹林寺有影无踪。

长垣四致八景的传说流传民间几百年了,它们到底是什么?它都有什么神奇的传说?今天我们就为您先说下四致,客官且听:

北杏坛

长垣都有哪四致


长垣都有哪四致

杏坛位于城东北十里,即学堂岗圣庙,孔子讲学旧址。嘉靖天顺三年知县刘弘重修。庙貌宽广,形势巍峨,石碑林立,正面之间宏大的宫殿式建筑,就是“圣殿”。重檐飞脊、黄瓦盖顶、群兽相依,形象各异。廊下“金钟”“木铎”分悬两侧,加之红墙花窗,光彩夺目,雕梁花柱,金碧辉煌,步入殿内,令人肃然起敬。过去,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四面八方的学生云集在这里,举行祭孔仪式,整个大殿里,鼓乐齐鸣,香烟缭绕,呈现一派尊孔,崇孔的挚烈气氛。如今学堂岗村的三月十一庙会依然十分热闹。

南蘧公

长垣都有哪四致

蘧公,名瑷,字伯玉,春秋时卫国蒲邑(河南长垣)人,卫国士大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称其为君子。伯玉为孔子挚友对孔子儒家思想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现今的蘧公祠,座落在蘧公故里——伯玉村西占地7000余平方米,全高5.8米的汉白玉雕像耸立中央,重达10余吨的雄狮把守着大门,祠中遍植名贵花木,从原祠中移来的两通明代碑刻,现已被长垣县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子路坟

长垣都有哪四致

子路曾担任过蒲邑(长垣)得令宰,祠墓一直延续千年,杜仁杰记载“自公结缨之后,蒲之民时而思之,父母祠而祀之,神明之者,有年矣。逮秦汉魏晋而下,六朝隋唐之间,天下不知其几陵迟,而几版荡。……丧乱后,独此祠仅存”。

长垣县仲子墓,据《仲子三墓志》记载,一说长垣子路墓葬其骨骼,一说为衣冠墓。该墓在宋代子路被追封为河内公后,称河内公墓,入元明两朝也一直称为河内公墓,清之后,俗称“子路坟”。位于长垣城东北岳庄村东北100米处。

墓前有祠。至元八年,监察御史王恽撰《重修河内公庙化縁疏》,呼吁重修长垣子路墓祠,邑人薛某响应,“岁涓月除,朝经暮构,至于一草、一芥、一瓦、一砾,皆手所自掇,而又执契券以明公私,按图志以杜侵冒。虽尺寸之地不得匿。若夫门三,其首榱栋已陈;庑两,其旁阶陛随筑,骎骎乎见落成之渐。”济南杜仁杰有记。此碑兵灾后不存,明弘治八年岁次乙卯春二月既望,知县杜启等重立石于城东三里仲子墓前,高六尺,宽二尺七寸,正书字径寸许。

明正统年,知县萧翼重修墓祠。天顺间,知县刘弘増修。成化五年正月十六钦差大理寺左寺正刘瀚为书墓碣“大贤河内公子路墓”(字径七寸),巡按监察御史俞荩树石。”字径二寸。

弘治十八年,知县白思诚悉撤其旧新之。嘉靖三十五年,知县钟崇武置祭田六亩。隆庆六年,知县胡宥重修,置祭田五十亩。

万历三十年,墓祠颓败不堪,知县张文炫重修,焕然一新。

万历四十三年,大名府知府陈所行批准泗水仲氏六十代宗子仲铨之子仲则达仲则威分守长垣开州清丰三墓。

崇祯六年十月十六,吏部尚书邑人王永光撰《崇祯六年复先贤子路墓田碑记》立碑于仲子墓,记载仲子六十代孙仲则达仲则威守墓、接管祀田的缘由。

清朝之前,长垣仲子墓祠的规模如下:前有山门,山门右旁立“先贤仲由祠墓”巨碑。过山门为牌坊,上书“三善遗踪”金匾。过牌坊为影壁墙。牌坊与影壁左侧为庑一排,右侧为筒子楼三层。影壁后为子路祠主殿,门上方有“先贤河内公墓”六个大字,后改为“正大高明”匾。主殿后为子路墓,墓前有巨型石碑,上书“大贤河内公子路墓”(字径七寸)。整个祠墓占地数十亩。春秋二祭,除祀田所得外,县衙每次拨银三两为助。

国朝康熙十八年,知县宗琮、教谕刘汉裔因年久毁废,建修门堂墙垣塑像,种树,焕然一新,有碑记。

乾隆十九年,知县屠祖赉、邑人贡生杨锺恒重修。

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吴钢再次重修。

乾隆五十六年所立记载,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在子路墓前举行敬贤大会,公布子路墓附近村民的优免事项。该碑碑高1.93米,宽0.71米,厚0.20米,今存。

可惜的是,1930年代黄河泛滥,子路祠墓均被冲垮,如今仅剩遗址,坟头都没了。但仅《仲子三墓》流传下来的赞颂长垣河内公墓的明朝诗歌就有一百余首,其文化积淀不容忽视。

府君亭

长垣都有哪四致

在县西三里耿村东北,传说此处有一老者,名叫王志,一天他去田中劳作,看到树下有二个老人在下棋,就把手中的斧子别在腰上,坐在边上看。看着看着,他发现身旁的树叶一会黄一会绿,也不知道变了多少回。时间过了许久,王志要起身回家,突然斧头掉到了地上,斧把已经全糟了。王志心里奇怪,但也没多想。当他回到村里一看,村里大不一样,村里几个老人问他找谁,他说出自己的名姓之后,几位老人大吃一惊,说,数百年前有一老前辈名唤王志,去犁地未归,无有踪影。王志听了这话,简直是惊呆了,无奈之下只好走出了村,不知所踪。后人为纪念他,便就把府君厅改为烂柯台。

到此,这就是长垣的四致八景中的四致。关注我,下次继续向您解释长垣的八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