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繼驚蟄後我們迎來了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在古代春分不僅僅是一個節氣,還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不會少關於春分時節的詩作,今天我就來分享幾首。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佚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常常會見到,佚名是指不知道作者,或者不明身份的人,這些無名氏也貢獻了許多好的作品,比如今天這首:

《春分》

春分雨腳落聲微,

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

可知早有綠腰肥。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在這春分時節,春雨也跟著落了下來,大地上萬物復甦,楊柳扶岸,春分時節後的清明節也將在外的親人都召回來了,這個時令在北方顯得有些晚,此時的南方早已經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草長鶯飛。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春分時節萬物回暖,此時的南方應是春意盎然,然而極端的天氣自古便有,春分時節的南方也會下雪,蘇東坡的一首詩便記載春分時的一場雪:

《癸丑春分後雪》

雪入春分省見稀,

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

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

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

更暖須留御臘衣。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現代詩人左河水寫了二十四節氣詩,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二十四節氣,今天我就來分享一首他寫的其中一首詩作:

《春分》

風雷掣電鬧中春,

桃柳著裝日日新。

赤道金陽一照面,

白天黑夜兩均分。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春分在古代僅僅只是節氣,也是帝王的祭祀慶典,古代有著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可想對於古人的重要性。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如今已然是沒有了這些東西,但還有著留下來的其他風俗,放風箏、吃春菜、送春牛等等。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不妨分享一下。

(作者:有鹿從渠求鹿夢,本文由“有鹿從渠求鹿夢”創作)我不生產詩詞,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