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提到西楚霸王项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身高八尺,英姿飒爽,胯下乌骓马,手中霸王枪,勇猛指数爆表,无人能及,他曾以三万兵马于彭城击败刘邦联军五十六万,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军事神话,可与三国武力排名第一的吕布相媲美。

然而这样一个神话般的英雄人物却被“无赖泼皮”的刘邦所打败,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被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所打败。垓下一战,项羽被刘邦五路大军围困,兵败突围后逃至乌江,最终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过江,战至最后一人,自刎而死,时年30岁,他的尸体也被汉军哄抢,分割成了好几块。

那么,是什么导致不可一世的项羽兵败自杀呢?这恐怕还要从项羽的性格养成说起了。

一、性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楚国名将项燕。项燕曾打败李信率领的二十万秦军而名满天下,后来,秦国任用老将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楚,项燕倾楚国之兵进行抵御,双方对峙一年后,楚军在东撤时被秦军乘机一举攻破,项燕战死,不久楚国亦被灭亡。

项羽就是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作为没落贵族之后,项羽从小就不愿意读书写字,“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就说他要学“万人敌”,也就是兵法谋略,于是项梁就传授他兵法,没过多久,项羽就又放弃不学了。

项羽长大后,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这就使得他在诸多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以致锋芒毕露,“吴中子弟皆已惮”,吴中的很多贵族子弟都很敬畏他,这就为项羽日后的称王争霸打下了基础。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项羽24岁时,天下形势发生了转变。由于秦的徭役和暴政,在秦二世胡亥时,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于吴中起兵进行反秦。

可能从小接受秦的残暴的教育影响,项羽对秦十分的憎恨,从后来对秦的几次大战中我们看出:

其一:项梁派项羽率军攻打襄城,襄城守将坚守城池,拒不投降,项羽在攻破城以后,全部坑杀了守城军民,

“已拔,皆阬之”

其二:项梁派项羽和刘邦共同进攻城阳,攻破城后,屠毁了县城,“攻城阳,屠之”

其三:宋义、项羽带兵救援赵国,宋义驻兵不前,项羽杀宋义后,大破秦军,俘王离,降章邯,坑杀秦军二十万,“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其四:项羽入关后,屠毁咸阳,杀死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焚烧秦朝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熄灭,“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以上看来,项羽对秦的憎恨是发自骨子里的,为了彻底震慑秦军,项羽每下一城,对反抗的秦军甚至是普通平民进行屠杀,还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并焚烧秦宫,残忍之至,令人发指。相比之下,宽厚仁和的刘邦提出的“约法三章”更显得亲民、得民心,这也是刘邦凭借人和能最终战胜项羽的一个重要因素。

项羽不仅痛恨暴秦,屠城坑杀,对于叛乱的诸侯国也曾坑杀。据记载,项羽称王后,齐王田荣叛乱,项羽领兵北上打败田荣后,烧毁齐国房屋,夷平齐国城池,坑杀齐国降卒,掳掠老弱妇女,“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

项羽更是因为谋臣韩生的一句“沐猴而冠”而将其烹杀,之后又烹死了刘邦的大臣周苛,滥用酷刑,残忍之至。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不可一世、残忍之至,这是建立在项羽武力值相当爆表的勇猛指数基础上的。项羽有多勇猛?据《史记》记载,24岁,“力能扛鼎”,古代一般的鼎也在300~400公斤左右,可见项羽的气力是相当大的。

不仅如此,项羽还创造了两次以少胜多的军事神话。一次是巨鹿之战,项羽以5万兵力打败了王离、章邯的40万秦军;另一次就是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精兵打败了刘邦联军56万人马。

纵观项羽一生,所向披靡、未有对手(当然这里不包括与韩信的最后一战),尤其自封西楚霸王后,功成名就,荣归故里,天下闻名,这也就难免会养成其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贵族范儿”

二、宁信天命,不求苟活

楚汉战争共相持了四年,这也是刘邦第一次与项羽之间正面发生的战争,当然是胜少败多,先是彭城之败

,刘邦连妻儿老小都丢给了项羽;然后是荥阳再败,刘邦混在妇女中才侥幸逃脱,接着是成皋三败,刘邦不战而逃。最后还是在韩信、彭越的后方袭扰下才站稳脚跟。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在腹背受敌、粮草短缺的情况下,同意刘邦的劝说,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和刘邦罢兵言和,史称

“鸿沟和议”

之后,项羽领兵东撤,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撕毁和约,进攻楚军,同时以丰厚的封赏使韩信、彭越南下,刘贾、英布北上,五路大军共计60余万人马最终将项羽围在了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

要是搁在平常以项羽的勇猛带兵突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他还有10万的兵马,然而此时韩信运用了强大的攻心之计,他命令汉军中会唱楚歌的人于晚上在四周唱起了楚歌。项羽的楚军被歌声所感染,逃散了一大半,剩下的也都全无斗志。

项羽听见歌声,以为楚地尽失,又见大势已去,哪还有什么雄心壮志,不由悲伤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的爱妃虞姬也伤感地和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完,拔剑自刎。虞姬的死令项羽悲痛不已,更使他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是天要亡他。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接下来项羽又以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是天要亡他的这一说法。项羽突围后,迷失了方向,又陷入了一大片沼泽中,致使汉军追上,身边骑兵只剩下了二十八人,这是其一;项羽将骑兵分为四队,冲锋出去,“斩将刈旗”,杀数十百人,仅亡两骑,更证实了是上天要灭亡他,不是他仗打的不行,这是其二

而在有机会渡过乌江时,项羽的贵族气概立刻就迸发出来了,他终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选择了留下,血战至死。项羽为什么不愿渡江、不愿投降,而选择面对死亡?究其原因,我们可揣测分析如下

第一,相信天命。位置越高的人似乎越相信天命,尤其在封建社会那个时代,更是认为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在韩信强大的攻心计策下,楚军置身于四面楚歌之中,人人思念家乡,无心战争,没有了士气的军队哪还有打仗的决心和勇气。再加上后来的迷路又被汉军围困等等,一系列巧合的因素影响下,更加坚定了项羽认为是上天要灭亡他的思想;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第二,虞姬之死。虞姬是项羽最疼爱的妃子,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突围选择了自刎而死,这是对项羽极大的打击,勇猛之人最是重情重义,虞姬的自刎无疑浇灭了项羽不愿苟活的最后一丝希望;

第三,骄傲自负。从项羽的性格来看,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征战以来,从未有过败绩,从未遇过敌手,何曾有过今天如此惨败的情形,因此,宁愿树立自己战死沙场的英雄形象,也不愿苟活而遭人笑话;

第四,自尊心强。当初项羽凭借江东八千子弟兵才有了今日的辉煌,如今十万将士仅剩二十余人,而乌江亭长的船也只能渡项羽一人过江,丢下兄弟誓死拼命,自己只身回去,岂是大丈夫英雄所为?况且只身回去有何颜面面对对江东父老?是故,项羽不肯渡江

1300多年后,南宋朝廷在金的屡屡进逼下,没有选择抵抗到底,而是残害主战忠臣,一味地卑躬屈膝,割让求和,诗人李清照写下了《夏日绝句》,借项羽来隐喻南宋朝廷。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再强大的人也都其致命的弱点,韩信正是抓住了项羽的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弱点,给予其致命的一击,从此一代英雄人物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写在最后:

垓下之战,项羽数次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于老天,认为是天要亡他,而没有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问题。

韩信的成功正是源于对项羽性格的认知,对其用兵之道的熟悉,韩信先从项粱,又从项羽,多次对项羽献策未被采纳,深谙项羽的用兵之道和存在的弊端。垓下一战,正是利用了项羽骄兵必败的道理诱其进入了五路大军的包围圈,同时再施以四面楚歌的攻心之计,从心理上彻底打败项羽。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项羽的失败在于他没有真正去了解对手,面对狡诈无赖的刘邦,他还一再遵循兄弟情义,几次放虎归山,欲共享天下;对于亚父范增的意见不仅不听从,反而远离他,自断臂膀;对于韩信挑衅,没有细心分析,而是贸然追击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其最终兵败的“贵族范儿”的毛病引起的。

“贵族范儿”是项羽在当时特定的环境因素下,通过不断的战争积累而养成的人格特性。他的贵族出身、他的勇猛和胆略、他的以少胜多的战绩、他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等等都养成了他特有的“贵族范儿”,而这也是造成了他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们站在圣人的角度上去评判前人,谁知自身不会存在有短视的眼光。而我们要做得就是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正视自身的优点和毛病,扬长避短,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后来者树立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些许前进的光芒。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参考文献:《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