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0年历史的古城三宝,其中两宝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吗?


在昨天的文章介绍了保定铁球,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另外的两宝。面酱和春不老。保定的甜面酱,全国有名。在中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中,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而面酱作为北方一直是百姓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佐料。其中北方民间最出名的三大作坊,北京的六必居(干黄酱),保定的槐茂(甜面酱)。山东的玉堂酱园,南方扬州还有四美酱园。全国最为盛名。

有500年历史的古城三宝,其中两宝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吗?


在康熙十年,一对原籍绍兴的北京夫妇迁到保定,由于有家传的制酱手艺,加上保定的一亩泉水,做出的面酱甘甜鲜香。比在北京时期做出的要好吃。又加上夫妇二人,并无其他的帮手。便一直以做面酱为生计。因其家西大街门口有颗大的古槐树。为生意兴隆便取古槐枝繁叶茂之意。店名为槐茂。

有500年历史的古城三宝,其中两宝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吗?


在保定当时还有有几家酱园。但不是单一品种经营。西河沿酱园以酱油,醋为主,兼营其他酱菜。南河坡的全顺和,以经营酱菜为主,其他为辅。因为其它的酱园不以面酱为主(面酱为腌制酱菜的主要原料,把酱菜捞出后,菜已将甜面酱中的精华吸收。剩余的面酱掺入新酱出售,其味道,口感与新酱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当时老保定(对口味有要求的)人分别去买各自品牌的主打产品。

有500年历史的古城三宝,其中两宝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吗?


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西河沿的酱油醋,全顺和的菜。槐茂的面酱成为古城保定习惯的品牌和津津乐道的产品。随生意逐步兴隆,添置人工,槐茂酱园也进入酱菜行业。1900年,慈禧从西安回北京,住行宫现保定二中(莲叶托桃)之处,当事官员上供保定槐茂酱菜,老佛爷大喜,赐名太平菜,从此名声大震。把保定的酱菜推入鼎盛高峰。据传,当时一斤槐茂酱菜达到白银一两七钱。(折合人民币500余元),民国初年,保定的酱菜园有八十余家,缸有三万口,年产面酱三十余万斤,酱菜十余万斤(所产面酱除生产经营腌制酱菜外,占有很大比例。其余才会单独卖出)。

有500年历史的古城三宝,其中两宝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吗?


春不老,亦名雪里红,芥菜的一种,被誉为是保定三宝之一。腌制后,无论存放多久,即不生筋,也不长柴,无苦涩味道,颜色嫩绿新鲜,为冬春季节不可多得的蔬菜。用保定春不老做腌菜、生食和炒菜均宜,是城乡人民颇受欢迎的蔬菜。功效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明目利膈。主治疮痈肿痛,胸隔满闷,咳嗽痰多,耳目失聪,牙龈肿烂等。经面酱腌制,味道更为鲜美,既保持本身味道的爽脆适口,还有面酱中的甜咸鲜美适中,是其他菜类无法比拟的极佳美味。

有500年历史的古城三宝,其中两宝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吗?



保定属华北气候,积雪非到春暖不化,芥菜较长时间被冰雪覆盖着,不见阳光。所以和蒜黄、韭黄一样在生长中能保持青嫩,直到冰雪消融,它才肯露出娇容。保定的“春不老”独到之处在于它根小,直径只有一寸大小,但其叶却长一尺五寸左右,叶柄长而圆,是保定的特产蔬菜。

由于保定各个酱园对各种不同蔬菜的,收获,采摘季节,大小,有严格的要求,加上对腌制工艺的严格把关,使保定酱菜的规格更上档次,名副其实,所以其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一路飙升。渐渐脱离普通百姓的生活。简单举例;黄瓜,茄子,甜瓜都是在其生长初期,顶花带刺。在刚长成雏形时采摘(黄瓜头,茄子包,甜瓜蛋),进行腌制。在收购时不计成本,在腌制时颇费时日。其价格也就不言而喻了。一般百姓就以萝卜,疙瘩头,春不老或面酱为主要选择对象。这也就形成春不老(产量高,价格低)在酱菜中的适民价格。

有500年历史的古城三宝,其中两宝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吗?


解放后进行的公私合营,把全市酱园进行合并(其中最强的三家西河沿,全顺和,槐茂)及大小共计三十余家),统一管理。成立保定市槐茂酱菜厂。改革开放后在中国食品首次评比,中国世界非遗中获得中华老字号称誉。这下你就知道了吧,保定的两宝在槐茂的渊源和典故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