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0年曆史的古城三寶,其中兩寶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嗎?


在昨天的文章介紹了保定鐵球,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的是另外的兩寶。麵醬和春不老。保定的甜麵醬,全國有名。在中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差異中,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而麵醬作為北方一直是百姓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佐料。其中北方民間最出名的三大作坊,北京的六必居(幹黃醬),保定的槐茂(甜麵醬)。山東的玉堂醬園,南方揚州還有四美醬園。全國最為盛名。

有500年曆史的古城三寶,其中兩寶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嗎?


在康熙十年,一對原籍紹興的北京夫婦遷到保定,由於有家傳的制醬手藝,加上保定的一畝泉水,做出的麵醬甘甜鮮香。比在北京時期做出的要好吃。又加上夫婦二人,並無其他的幫手。便一直以做麵醬為生計。因其家西大街門口有顆大的古槐樹。為生意興隆便取古槐枝繁葉茂之意。店名為槐茂。

有500年曆史的古城三寶,其中兩寶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嗎?


在保定當時還有有幾家醬園。但不是單一品種經營。西河沿醬園以醬油,醋為主,兼營其他醬菜。南河坡的全順和,以經營醬菜為主,其他為輔。因為其它的醬園不以麵醬為主(麵醬為醃製醬菜的主要原料,把醬菜撈出後,菜已將甜麵醬中的精華吸收。剩餘的麵醬摻入新醬出售,其味道,口感與新醬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當時老保定(對口味有要求的)人分別去買各自品牌的主打產品。

有500年曆史的古城三寶,其中兩寶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嗎?


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西河沿的醬油醋,全順和的菜。槐茂的麵醬成為古城保定習慣的品牌和津津樂道的產品。隨生意逐步興隆,添置人工,槐茂醬園也進入醬菜行業。1900年,慈禧從西安回北京,住行宮現保定二中(蓮葉託桃)之處,當事官員上供保定槐茂醬菜,老佛爺大喜,賜名太平菜,從此名聲大震。把保定的醬菜推入鼎盛高峰。據傳,當時一斤槐茂醬菜達到白銀一兩七錢。(摺合人民幣500餘元),民國初年,保定的醬菜園有八十餘家,缸有三萬口,年產麵醬三十餘萬斤,醬菜十餘萬斤(所產麵醬除生產經營醃製醬菜外,佔有很大比例。其餘才會單獨賣出)。

有500年曆史的古城三寶,其中兩寶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嗎?


春不老,亦名雪裡紅,芥菜的一種,被譽為是保定三寶之一。醃製後,無論存放多久,即不生筋,也不長柴,無苦澀味道,顏色嫩綠新鮮,為冬春季節不可多得的蔬菜。用保定春不老做醃菜、生食和炒菜均宜,是城鄉人民頗受歡迎的蔬菜。功效有解毒消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明目利膈。主治瘡癰腫痛,胸隔滿悶,咳嗽痰多,耳目失聰,牙齦腫爛等。經麵醬醃製,味道更為鮮美,既保持本身味道的爽脆適口,還有面醬中的甜鹹鮮美適中,是其他菜類無法比擬的極佳美味。

有500年曆史的古城三寶,其中兩寶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嗎?



保定屬華北氣候,積雪非到春暖不化,芥菜較長時間被冰雪覆蓋著,不見陽光。所以和蒜黃、韭黃一樣在生長中能保持青嫩,直到冰雪消融,它才肯露出嬌容。保定的“春不老”獨到之處在於它根小,直徑只有一寸大小,但其葉卻長一尺五寸左右,葉柄長而圓,是保定的特產蔬菜。

由於保定各個醬園對各種不同蔬菜的,收穫,採摘季節,大小,有嚴格的要求,加上對醃製工藝的嚴格把關,使保定醬菜的規格更上檔次,名副其實,所以其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一路飆升。漸漸脫離普通百姓的生活。簡單舉例;黃瓜,茄子,甜瓜都是在其生長初期,頂花帶刺。在剛長成雛形時採摘(黃瓜頭,茄子包,甜瓜蛋),進行醃製。在收購時不計成本,在醃製時頗費時日。其價格也就不言而喻了。一般百姓就以蘿蔔,疙瘩頭,春不老或麵醬為主要選擇對象。這也就形成春不老(產量高,價格低)在醬菜中的適民價格。

有500年曆史的古城三寶,其中兩寶在槐茂,你知道原因嗎?


解放後進行的公私合營,把全市醬園進行合併(其中最強的三家西河沿,全順和,槐茂)及大小共計三十餘家),統一管理。成立保定市槐茂醬菜廠。改革開放後在中國食品首次評比,中國世界非遺中獲得中華老字號稱譽。這下你就知道了吧,保定的兩寶在槐茂的淵源和典故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