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的鐵木辛哥算是優秀的將領嗎?

生活360x


鐵木辛哥元帥是二戰蘇軍中少數幾個經歷了整個偉大的戰爭的高級將領之一,他精通戰略、戰術,具有很強的指揮能力。尤其是在衛國戰爭的前兩年,在德軍的強大軍事打擊下,蘇軍中一大批無能的高級將領被無情的淘汰掉了,鐵木辛哥則倖存了下來,儘管他也經歷了數次嚴重的失敗,但是並非他指揮之責,而且在1941年的冬季大反攻中,鐵木辛哥從德軍手裡奪回了羅斯托夫,並迫使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進行戰略撤退,其成就並不亞於朱可夫在莫斯科門前擊退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戰爭的前兩年,能夠正面擊退德軍的蘇軍將領寥寥無幾,這足以證明鐵木辛哥的能力。



對於鐵木辛哥最有爭議的就是1942年由其負責指揮的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作為西南方向總司令統一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64萬人發起這場冬季戰役結束後的第一場戰略反攻,利用蘇軍在冬季戰役中形成的伊久姆突出部,發起一場鉗形攻勢,目標直指哈爾科夫這個戰略要點。但是這場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戰略進攻最終以慘敗而告終,蘇軍的損失超過40萬人,而德軍僅僅傷亡不到兩萬。根據最新的解密檔案顯示,蘇軍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為進攻部隊提供堅強的側翼掩護,在德軍發起反擊並取得一定進展時,鐵木辛哥便已經向蘇軍最高統帥部請求兵力增援以遏制德軍的反擊,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戰略預備隊的到達至少需要三天時間,眼下只能是從前線撤回坦克部隊以阻止德軍在側翼的進攻,但是這一舉措遭到了最高統帥部的拒絕,他們拒絕鐵木辛哥暫停進攻,最終導致了這一悲劇的發生。直到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達成決定性突破時,最高統帥部才同意了撤退請求,可以為時已晚。


從戰略上來看,鐵木辛哥的這場反擊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德軍1942年的戰略重點放在了南翼,在這裡集結了強大的裝甲部隊,各部隊都優先得到了補充,南方集團軍群的實力空前強大。而鐵木辛哥的南翼兩個方面軍雖然得到了大量的補充,但是蘇軍整個防禦的重心仍舊在中路的莫斯科方向,那裡集結了蘇軍大部分的野戰集團軍和戰略預備隊,蘇軍確信德軍的進攻仍舊會在莫斯科方向上,而為了削弱該方向上的德軍實力,希望通過鐵木辛哥發起的一場局部進攻來牽制一部分中路德軍,使其被迫南下增援,打亂德軍的進攻部署。誰知這一牽制性進攻撞上了德軍主力部隊,這也是為何德軍能夠迅速的做出反應,幾乎就是在蘇軍發起不久即發起了強大的反擊,無需進行緊急的集結。


此後鐵木辛哥領導的西南方面軍在德軍強大的南翼攻勢下進行了艱苦的抵抗,儘管丟失了大量的土地,但是保持了方面軍建制的完整,超過半數的部隊得以倖存,他們在即將到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正是鐵木辛哥讓西南方面軍免於被德軍殲滅,從而使德軍失去了快速佔領斯大林格勒的機會,這也是德軍失敗的開始。可惜鐵木辛哥沒有機會再參與南翼的決戰,必須要有人為南翼初期的失敗負責,鐵木辛哥被調往次要的北方戰場,沒能參與後來為期兩年的南翼決戰,勝利的光環沒能籠罩在這位元帥身上,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位元帥在戰爭初期所做的貢獻,即便是“戰神”朱可夫也對這個老領導讚賞有加,稱其是真正的戰略家。


戰略論


提起二戰蘇聯的優秀將領,大家首先想起的肯定是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這三位名帥,他們是二戰時期蘇聯的中流砥柱,先後指揮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白俄羅斯等一系列決定性會戰,不僅使蘇聯頂住了德國最兇猛的進攻,而且還帶領蘇聯成功反攻德國。

而鐵木辛哥作為蘇德戰爭爆發時的蘇軍高級指揮官,卻因指揮哈爾科夫會戰失利,被斯大林一直耿耿於懷,在此後的作戰中一直很難施展自己的才能,但不可否認,鐵木辛哥是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也是獲得了無數榮譽勳章的蘇聯元帥。

傳統騎兵派的靈魂人物

鐵木辛哥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小鎮的農民家庭,20歲出頭的鐵木辛哥就同小夥伴們一起入伍參軍,並參與了一戰。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後,他隨部隊參與了平定反革命叛亂的作戰,並於第二年加入蘇聯紅軍,成為騎兵部隊指揮官。

在之後的日子裡,鐵木辛哥率領騎兵部隊在各地輾轉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到了國內戰爭和蘇波戰爭末期,鐵木辛哥已經成為了紅軍騎兵的總指揮(當然這也與鐵木辛哥與斯大林關係緊密有關,鐵木辛哥在斯大林主政時期得到迅速提拔,此外鐵木辛哥在大清洗中也未收任何牽連)。

後來鐵木辛哥和布瓊尼成為蘇聯內部受到斯大林青睞的“騎兵派”的主要成員,掌握著紅軍的主要指揮權。

到了1940年1月,由於伏羅希洛夫指揮蘇芬戰爭不力,斯大林安排鐵木辛哥接手指揮,鐵木辛哥首先整頓軍紀,恢復了嚴酷的紀律,蘇軍在付出慘重傷亡後成功突破芬蘭軍隊位於卡累利阿的防線,迫使芬蘭向蘇聯求和。鐵木辛哥因此役威望大升,被授予蘇聯元帥稱號。

可以說鐵木辛哥在衛國戰爭之前一直都是順風順水,但是對於二戰的蘇聯將領來說,殘酷的衛國戰爭才是他們檢驗他們的試金石。

較強的戰略眼光、高度的戰爭警覺

1940年鐵木辛哥擔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之後,面臨西邊德國人的威脅,積極的進行了戰爭準備,雖然鐵木辛哥是傳統騎兵派出身,其作戰思維卻沒有受到騎兵戰術的束縛,他擁有較強的戰略眼光和指揮能力。

鐵木辛哥大力推進蘇聯紅軍軍隊建設,改革軍隊體制,改進武器裝備,加快軍隊機械化步伐,增置了大量的坦克,以應對逐漸逼近的戰爭。

特別是在德國發動進攻之前,鐵木辛哥擁有著敏銳的戰爭嗅覺和高度的戰爭警覺,他時刻關注德軍在蘇聯邊境的動向,甚至在1941年6月13日,也就是德國發動巴巴羅斯計劃前9天,就電話請示斯大林,建議邊境部隊進入作戰狀態,但是被斯大林拒絕,直到戰爭爆發前幾天,德國表現出明顯的進攻狀態時,斯大林才下令。

在戰局極度不利情況下善於穩定軍心、整頓軍紀,組織防禦

德國發動突襲後,鐵木辛哥指揮的西方方面軍成為首當其衝的部隊,德國中央集團軍以29個師的兵力,在強大空中力量支援下,發起裝甲部隊鉗形突擊。由於鐵木辛哥只有24個師,兵力武器不足並且沒有建立縱深梯次防禦配置,戰爭爆發後不久就有將近20個師陷入德國的合圍,可以說蘇聯的西方方面軍危在旦夕。

但是鐵木辛哥很快就從德國的進攻中回過神來,鐵木辛哥首先指揮左翼第21集團軍發動反擊,襲擊中央集團軍群南翼,牽制了德軍8個師,然後利用蘇聯統帥部從預備隊中撥出來的30個師發動隊德軍的大規模反攻,蘇聯西方方面軍被圍的第16、第20集團軍趁勢突圍成功。

此役雖然蘇聯紅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蘇聯軍隊的英勇作戰嚴重削弱了敵人的力量,粉碎了德軍急進莫斯科的企圖。

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方向受阻後,轉向西南戰區的烏克蘭,鐵木辛哥接替布瓊尼擔任西南戰區司令,鐵木辛哥接管指揮權後就發現德軍已經形成合圍,局勢已經無法挽回。他立即下令部隊向東進攻,企圖撕裂德軍的合圍,但是未能成功,鐵木辛哥集合各部不惜一切代價突圍,使得15萬官兵突出重圍。

1941年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企圖經過羅斯托夫向高加索突擊,鐵木辛哥指揮所轄的南方面軍隊對羅斯托夫的德國第1裝甲軍全力進攻,兩天以後德國第一集團軍主力師團被消滅,殘部倉皇潰退,鐵木辛哥的的這次進攻不僅粉碎了德軍突向高加索的企圖,而且牽制了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

但是在隨後的哈爾科夫進攻戰中,由於左翼突進,德國軍隊得到克萊斯特裝甲集群增援後發動反擊,蘇軍在哈爾科夫戰鬥中失利,斯大林也因此役對鐵木辛哥耿耿於懷,認為成功指揮莫斯科會戰勝利的朱可夫的能力在鐵木辛哥之上,遂令朱可夫接替了鐵木辛哥的前線指揮權,此後一直到二戰結束,鐵木辛哥一直擔任大本營的代表,協調各方面軍的作戰。

綜上所述,鐵木辛哥是一個擁有較強的戰略眼光、善於整頓軍隊、並且防禦強於進攻的優秀統帥。


小油瓶侃歷史


鐵木辛格是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的重要將領,全名鐵木辛格_謝苗_康斯坦丁諾維奇。1918年參加紅軍,1919年10月任騎兵師長。1925年曆任騎兵軍軍長,軍區副司令員,軍區司令員,方面軍司令員。1940年5月到1941年7月任國防人民委員。後來歷任副國防人民委員,最高統帥部成員,方向總司令,方面軍司令員,大本營代表。1960年任國防部總監部總監。生於1895年,卒於1970年。


這個是1940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以後的鐵木辛格。
這個應該是他的標準照。

鐵木辛格由於屬於第一騎兵軍系統,相對提升比較快,再加入紅軍僅僅一年以後就已經是騎兵師長,而且躲過了大清洗,由於大量高級將領的空缺,他的職務提升還是比較快的。而在蘇芬戰爭中,鐵木辛格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在替換下伏羅希洛夫以後,集中大量重炮強攻曼納海姆防線,並且最終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達到了蘇聯人想要得到的目標,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通過蘇芬戰爭,鐵木辛格晉升為蘇聯元帥。

在擔任國防人民委員期間,鐵木辛格主持進行了規模巨大的蘇軍擴軍備戰行動,這些在朱可夫以及其他一些蘇軍將領的回憶錄中均有提到,不過由於蘇軍本身缺乏軍官,同時又有大清洗的雪上加霜,蘇軍的擴軍備戰進行的速度十分緩慢,在戰爭爆發以前,蘇軍無法完成備戰工作,使得蘇軍在開戰之初遭到了慘敗。

這個時候的鐵木辛格和朱可夫一樣,也是救火隊長,而且鐵木辛格更多的是收拾殘局。西方面軍被大部全殲以後,鐵木辛格指揮增援部隊在斯摩稜斯克阻擊德軍,雖然斯摩稜斯克最終失守,但是戰線也暫時穩定下來。而鐵木辛格也被調到西南防線收拾由於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合圍以後的殘局,並且利用殘餘部隊和增援部隊,保持了西南防線沒有全線崩潰。並且在羅斯托夫擊敗了克萊斯特,羅斯托夫的勝利比蘇軍在莫斯科城下擊敗德軍還要早。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當時蘇軍沒有給鐵木辛格什麼支援,蘇軍當時可以說是全力保莫斯科,羅斯托夫的反擊部隊是鐵木辛格拆東牆 補西牆湊出來的,這一點可以看出鐵木辛格的確是有些辦法的。

鐵木辛格在哈爾科夫反擊戰後可以說是變得默默無聞,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失利,導致蘇軍在西南戰略方向全線崩潰,德軍一路打到了斯大林格勒,鬧的斯大林出了一個227號命令,不許後退一步。最終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籌劃下才最終扭轉了戰局。但是以後,鐵木辛格就很少出現在後來的戰役中了,後來看到他的名字好像是在戰爭末期的匈牙利,鐵木辛格負責協調烏克蘭第三,四方面軍的行動。

對於鐵木辛格來說1942年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是一個分水嶺,鐵木辛格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犯了一個經驗主義的錯誤,在羅斯托夫反擊戰中,鐵木辛格其實就是冒險成功,鐵木辛格的反擊部隊向德軍的側後方向突擊,而德軍則是進攻羅斯托夫,而蘇軍的預備隊很少,可以說鐵木辛格是在豪賭,他賭德軍會由於顧及側後的安全而從羅斯托夫撤下來,這一場豪賭鐵木辛格贏了。而在哈爾科夫,鐵木辛格想重複這一次的勝利,但是在面對大大加強了的德軍,這次賭博,鐵木辛格輸了,而且輸的很慘。

應該說鐵木辛格還是具備一定的能力,但是對於戰爭的各種認識還是不如其他蘇軍將領快,尤其是同齡人朱可夫。應該說,鐵木辛格也可以視為朱可夫的貴人,沒有他的推薦,朱可夫就去不了蒙古,而朱可夫在諾門罕的戰功,使朱可夫確立了在斯大林眼中的位置。而且兩個人似乎私交還不錯,有時候相互可以稍微發一發對於斯大林的牢騷,而朱可夫也是在後來多次為鐵木辛格說話,在斯摩稜斯克失守以後,斯大林對於鐵木辛格不滿,還是朱可夫為他說了話,把他又派到西南方向。不過,哈爾科夫的失利對於鐵木辛格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可以說哈爾科夫以後,鐵木辛格在斯大林年前徹底失寵。
貼一個福利,據說鐵木辛格還有一種翻譯方法叫做季莫申科,就是這位美女的姓氏。


紅色手電筒


要說最優秀,我支持羅科索夫斯基。鐵木辛哥功勳顯赫,但到了二戰那會兒只能算比較優秀,排不進頂級。布瓊尼還有一手騎兵機械化呢,個人感覺鐵木辛哥真實水平最多大概跟華西列夫斯基相當,比瓦杜丁、梅列茨科夫差一個檔次。羅科索夫斯基、朱可夫和科涅夫差不多,但三人之中羅帥臨陣操作更高明一些。

其實二戰蘇軍之中有不少將領犧牲或是被俘有點早,能力很強但沒機會施展。比如葉夫列莫夫、盧金等,感覺要是能熬到戰爭結束,可能功績不會比上述幾位差多少。

不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功績都擺在那,乍一看都挺唬人的;非要比較誰強誰弱,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有自己的理解,這個問題如此,歷史也正是如此。


審度


在俄羅斯2005年的二戰傑出活動家和統帥排行榜中,鐵木辛哥屬於第一序列-戰略和戰役-戰略級的統帥和將領,他的排名是是第八,位於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馬林諾夫斯基、戈沃羅夫和安東諾夫之後。對他的簡介是“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最高統帥部成員,西部和西南方向總司令。從1942年7月起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從1943年起在各方面軍任最高統帥部代表。它的特點是貼近部隊、瞭解部隊、理解部隊生活,能夠穩定部隊軍心。被授予勝利勳章”。

鐵木辛哥1915年加入俄軍,參加過一戰。1918年加入紅軍,內戰中從排長逐步升到師長。1920年8月,由於原騎兵第4師師長利圖諾夫在利沃夫作戰犧牲,他改任騎兵第4師師長,在蘇波戰爭後期率領騎兵第4師不辱使命,猛烈攻擊波軍騎兵第1師側翼,掩護騎兵第1集團軍主力突圍。

1920年3月,騎兵第1集團軍指戰員合影,第二排左二是時任騎兵第6師師長的鐵木辛哥

內戰結束後,參加了高級指揮人員培訓班,1925年任騎兵第3軍軍長。1933年8月任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1935年9月任基輔軍區副司令,1937年7月任北高加索軍區司令,9月任哈爾科夫軍區司令,9月10日晉升二級集團軍級軍銜。1938年2月任基輔特別軍區司令,1939年2月8日晉升一級集團軍級軍銜,1939年9月指揮烏克蘭方面軍進軍波蘭。

1926年的鐵木辛哥

蘇芬戰爭期間,1940年1月任西北方面軍司令,指揮部隊突破曼納海姆防線。因為戰功卓著,在1940年3月21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5月7日起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晉升元帥軍銜。他積極進行反侵略戰爭準備,大力促進軍隊建設,完善動員體制,改進武器裝備。蘇德戰爭前夕,曾建議邊境部隊進入戰備狀態,但未被採納。

1940年夏季的鐵木辛哥元帥

蘇德戰爭爆發後,鐵木辛哥最初擔任了總統帥部大本營主席,即最高統帥,直到7月9日。在此期間,所有的軍事訓令都是鐵木辛哥和時任總參謀長的朱可夫簽署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形式上領導國防人民委員會的鐵木辛哥實際上並沒有、也不可能從斯大林那裡得到實權。他下達的所有訓令實際上都需要和斯大林推敲並取得後者的同意。戰爭之初的事態表明,身為最高總司令的鐵木辛哥和總參謀長朱可夫所下達的訓令既不符合德國所發動這場戰爭的規模也不符合這場戰爭的真實性質。這些訓令埋下了重大政治失誤和戰略(以及戰役性的)失誤的伏筆。同時,訓令中的一些不清楚、不明確的地方也讓執行者無所適從。

7月2日,由於蘇軍在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的失敗,他被任命為西方向總司令(9月10日,該方向總指揮部撤銷)並任西方面軍司令(7月2日-19日,7月30日-9月12日)。 在擔任西方面軍司令之後,他在7月6日-9日組織機械化第5和第7軍的1400輛坦克對德軍第7和第17裝甲師(共400輛坦克)實施反突擊,結果損失832輛坦克 。

1941年7月1日-10日西方面軍北翼作戰示意圖

在之後的斯摩稜斯克會戰中,他指揮方面軍部隊與德軍激戰,遲滯了德軍向莫斯科方向進攻的速度。

1941年9月13日,鐵木辛哥改任西南方向總司令兼西南方面軍司令(1941年9月30日-12月,1942年4-7月)。在就任西南方向總司令之初,他按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指示,力圖守住基輔。不過幾天之後,他根據前線實際情況,最終同意了西南方面軍參謀長圖裡科夫的建議撤離基輔。不過時間已經太晚了,德軍完成了合圍,最終蘇聯西南方面軍損失殆盡。

9月30日,鐵木辛哥開始就任重建的西南方面軍司令。當時方面軍正在進行蘇梅-哈爾科夫防禦戰役(1941年10月1日-10月19日),蘇軍參戰4個集團軍19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和8個坦克旅,共14.71萬人,德軍有20個師。經過激戰,丟失了哈爾科夫,損失96509人。

1941年10月25日德軍在哈爾科夫羅莎-盧森堡廣場

而左翼部隊則在進行頓巴斯-羅斯托夫防禦戰役1941年9月29日-11月16日。他指揮部隊重整旗鼓,穩定住了戰線。蘇軍參戰南方面軍(第9、12和第18集團軍)和西南方面軍左翼(第6集團軍),共54.16萬人。德國方面參戰有德軍第1裝甲集群、第11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匈牙利快速軍以及意大利部隊,共21個又10個旅。最終蘇軍純減員143133人,傷病17263人;德軍損失17527人

1941年冬,克萊斯特坦克集群向羅斯托夫猛攻。鐵木辛哥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對其進行側翼突擊。收復羅斯托夫,重創克萊斯特坦克集群。羅斯托夫反攻戰役1941年11月17日-12月2日,這是紅軍第一次大的勝利,也是克萊斯特坦克集群第一次遭到如此重的打擊。蘇軍稱殲敵3萬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275輛、火炮359門、迫擊炮111門和400挺機槍。 蘇軍自身損失33111人-純減員15264人

羅斯托夫進攻戰役示意圖

在1941年冬季反攻時,其所部第21和第40集團軍發動了庫爾斯克-奧博揚戰役1941年12月20日-1942年1月26日。蘇軍共參戰12.192萬人,在1942年1月2日-1月26日損失30582人-純減員10586人,第40集團軍僅僅前進15-30千米,而第21集團軍基本沒有進展。

蘇軍在哈爾科夫遺棄的重炮

在此後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導致紅軍3個集團軍被合圍,西南方面軍再次覆沒 。蘇軍損失277190人-純減員170958人,參戰的1200輛坦克損失700輛以上,損失近2000門火炮和近4000門迫擊炮,926架飛機損失542架;德國和羅馬尼亞軍隊損失3.2萬人。

哈爾科夫交戰

1942年7月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

1942年10月-1943年3月任西北方面軍司令,指揮方面軍部隊摧毀了德軍傑米揚斯克登陸場(2月15日-2月28日)以及進行了舊魯薩戰役。

舊魯薩戰役1943年3月4日-3月19日。蘇軍西北方面軍轄第11、27、34、53、68集團軍和突擊第1集團軍,共40.119萬人,損失103108人-純減員31789人;德軍參戰15萬人,損失13393人-亡2919人、傷9932人,失蹤542人。進攻是在極端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的:早春使地面道路不適合部隊運動,並在許多河流和沼澤上開闢冰。由於天氣原因而預先組建的滑雪旅不能用於預定目的,他們像往常一樣被投入戰鬥。進攻的第一天,蘇軍就進展很小,只有10-15千米。由於哈爾科夫出現嚴重局面,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被調出。在沒有坦克部隊支援下,蘇軍步兵經過激戰,到3月19日只是前進了5千米。蘇軍戰史記載則是“大本營要求西北方面軍繼續進攻,任務是進抵波利斯特河並攻佔舊魯薩。蘇軍的進攻不斷遭到兵力密集的敵軍集團的頑強抵抗。這些抵抗雖然被一一摧毀,但蘇軍在九天的時間內僅前進了10-15千米。3月17日雙方的戰線最終在列迪亞河一帶穩定下來”。

傑米揚斯克戰役1943年

1943年3月起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身份,先後對各方面軍行動進行協調

列寧格勒和沃爾霍夫方面軍1943年3-6月

北高加索方面軍和黑海艦隊1943年6-11月

波羅的海沿岸第2和第3方面軍1944年2-6月

烏克蘭第2-4方面軍1944年8月-1945年5月

他參與了許多重大戰役,比如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不過總體來說沒有什麼特別亮眼的地方。

戰後歷任巴拉諾維奇軍區司令、南烏拉爾軍區司令、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國防部總監等職,1970年3月去世。

60年代末期的鐵木辛哥

實事求是地說,鐵木辛哥比起布瓊尼或者伏羅希洛夫來說,還是比較適應現代戰爭的,這在斯摩稜斯克會戰和羅斯托夫反攻中等都得以體現,應該屬於優秀將領中水準一般的,因而他最終獲得的勝利勳章也是對他的一種肯定。


榮華之武器堂


鐵木辛哥是騎兵將領出身屬於斯大林一派的騎兵第一集團軍,雖然他本身不排除機械化兵器的新生事物。鐵木辛哥屬於傳統型將領,在其任職期間,他在紅軍中恢復了沙俄時期軍隊的嚴酷紀律。但與當時紅軍中其他一些保守派將領相比,他具有較強的戰略眼光和指揮能力。在他的力主之下,紅軍加快了軍隊機械化步伐,增置了大批坦克,以應付預料逼近的蘇德戰爭。後來的戰事證明,這些措施是非常及時的。但是蘇德戰爭爆發後騎一集出身的老帥們在前線指揮頻頻失誤,加之後起之秀的朱可夫 科涅夫 羅埃科索夫斯基、切爾尼霍夫斯基等優秀將領在指揮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逐漸展露出來,當然了相比較其他老帥鐵木辛哥是比較適應當時戰爭的。在羅斯托夫和西北方面軍任上他都表現出了相對的指揮能力。但時運不濟,哈爾科夫戰役之後,斯大林再也不相信那群讓他失望的老元帥們了,其中也包括鐵木辛哥。所以後來很少在主要戰略方向指揮作戰,而是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協調幾個方面軍的作戰行動,相對來說還是屬於一名優秀的將領。


捷列克河畔的哥薩克


比較像中國的賀龍元帥


文史觀察員大郭


算優秀的將領


鉑萊酒店


他也是舊時代的吧!比伏和布要好一些,但也不完全適應現代戰爭。但是二戰初他也是協調有功的,也被授予勝利勳章。


星湖逸士


在戰爭前期發揮過很大作用,是戰前元帥中唯一水準以上的。但1942年哈爾科夫反擊戰孤注一擲,造成的損失也極其慘重。後期新生代將領成長後即處於散養狀態。

總的來說一般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