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回曆史,可以救一人並留在他身邊,你會救誰?以什麼身份?

月夜歸舟


如果可以穿越回曆史,可以救一人並陪在她身邊,我會選擇救貂蟬,救完後娶了她,割據一方,在亂世中給她一片心靈的安寧。

理由如下:


一、貂蟬成功分解了董呂聯盟,有大功勞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陳壽的《三國志》,關於貂蟬,都有記載。她的事蹟,大家幾乎都耳熟能詳。

當時,董卓揮師入關,攻佔了洛陽城,脅迫漢獻帝,大權獨攬,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多少朝臣,被其肆意侮辱,懷恨在心,卻鑑於董卓和呂布的強大組合,敢怒不敢言。

這時候,貂蟬出現了。她嫣然一笑,隨便吹了吹枕邊風,便成功利用風波亭事件,挑起了呂布與董卓之間的矛盾,最終二人怒目而視,董卓持刀,呂布持戟,刀戟相加,徹底翻臉。


失去了呂布這一強力幫手,董卓很快被趕出洛陽,結束了他的歷史使命。曹操、袁紹、劉備、孫權等,開始作為主角走上歷史舞臺,跌宕起伏的三國時代,開始掀開序幕。一個弱女子,加快了歷史的進程,讓無數男子汗顏。

二、貂蟬的命運很悲慘,讓人惋惜。

貂蟬是一個長相姣好的弱女子,據史料記載,她被司徒王允看中,認做義女。按照常理,很可能被王允納為小妾,嫁給這個糟老頭子。雖然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但我們有理由猜測,她在被認為義女不久後,很可能就先被王允這糟老頭子佔有(看下圖的眼神)。


雖然王的年齡都可以當她爸了,但王是成功人士,能給予貂蟬在亂世中以穩定,保障她的生活。雖然可能並不那麼愛她,但貂蟬只是一個懵懂單純的少女,要求的並不多。她只是渴望愛情,渴望被關心,哪怕只有一點點,她都很滿足。我相信,那時的貂蟬,是開心的。

然而,董卓、呂布的出現,讓王允的權力受到了極大壓制。有董卓這個太上皇在,王允膨脹的權力慾望,被極大遏制。要想大權獨攬,就必須除掉董卓。可有呂布這個勇猛無比的乾兒子在,來硬的肯定是不行。

那就只好來軟的了。常言道,軟刀子殺人最厲害。而美女,就是最好的軟刀子。

可憐的貂蟬,昨天還沉浸在難得的片刻穩定和幸福中,今天就被告知,要去捨身飼虎,陪呂布睡,陪董卓睡,吹枕邊風,挑撥二人矛盾。

貂蟬是帶著對王的怨恨去的。自然,剛開始對董卓,呂布也沒有什麼好感。可世事難料,接觸了一段時間,她發現,董卓和呂布對她很好。尤其是呂布,讓她成功找到了被人疼,被人愛的感覺。她的愛情的春天,來了。她好開心。

然而,她的美夢很快就破滅了。王司徒再次約見她,告訴她,要不忘初心,抓緊行動。貂蟬鬱悶的想吐血。本姑娘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真正愛我的男人,你竟然逼著我要背叛他,甚至幹掉他…

雖然萬分不情願,但王允對她有恩,她還是做了。最終,董卓逃亡,呂布帶著她逃亡,王允大權獨攬。

然後,呂布死了,她年紀輕輕便成了寡婦。關羽看到她時,她以為關羽是大英雄,能夠保護她,希望嫁給他,關羽嗤之以鼻。

貂蟬最後去哪裡了?我們不知道。史無記載。

三、亂世中貌美的女人,命運往往很可悲,理應得到更好的對待。

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一直不高。如果恰逢盛世,運氣好,可能嫁個好人家。但亂世,越漂亮,越容易被人垂涎三尺,命運很可悲。

西施很可悲,完成了使命,滅了吳國,結果懷著大肚子,祖國人民不歡迎她。幸好,有范蠡陪著她,盪舟西湖。

王昭君很可憐,遠嫁匈奴,客死他鄉。幸好,有匈奴單于愛她。

楊玉環,死在馬嵬坡,幸好,愛過,有李隆基。

陳圓圓,晚年青燈古佛伴餘生。然而,吳三桂雖然不再愛她,但畢竟曾經愛過,而且生活上有保障,有地位。

貂蟬,無任何確切史料記載其晚年。可謂生不祥,死不祥。

對一個有功勞,只是渴望一點點愛的美人,這樣的結局有點太過分。

四、亂世中,只有擁有強大的實力,才能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

很多男人想保護自己愛的人。

想要保護人,就得有這個實力。實力越強,你越能保護想保護的人。

要麼,你是割據一方的諸侯,手裡有部隊,有地盤,自己說了算。部隊越多,地盤越多,說話底氣越足。

要麼,你是大的割據勢力中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重臣。比如,曹魏的郭嘉,荀彧,蜀漢的諸葛亮,五虎上將,江東的周瑜、呂蒙等。

否則,有心想安寧,可亂世中,哪裡又可能有真正的淨土,讓你遠離人世間的煩惱?

總結:如果可以穿越,我想娶貂蟬,陪她,給予她哪怕一丁點的愛與關心。對於這個有過功勞,身不由己,命運悽慘的女子,我想保護她。而要做到這點,要麼割據一方,要麼朝廷重臣。


執著的放牛娃


您好,在下杉竹居士來回答此問。

如果有機會穿越回曆史,我選擇以謀士的身份回到明末救崇禎帝並以今日之所學改變歷史走向,原因有三:

1、\t明朝近300年的統治根基相當強大,崇禎帝死後南明尚能殘存數十年,作為漢人正統王朝,國人無日不思反清復明;

2、崇禎帝朱由檢雖是亡國之君,但並不算昏庸,只是運氣不好執政於內憂外患之非常時期,旱災鼠疫不斷,導致民間大亂,但朱由檢相當勤政,厲行節儉,如能採取正確方法處理好危禍,用好袁崇煥、孫傳庭、洪承疇等名將能臣,絕不至亡國,並可大有所為;

3、明末萬曆年間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東西方交流日趨頻繁,中國如能於17世紀初率先開啟工業革命,則我中華民族將在全球始終保持國力遙遙領先的地位,何至於會有後來的百年恥辱。


杉竹居士


如果穿越回古代,可以就一人並留在他身邊,我選救公子扶蘇,輔佐他繼承帝位,做他的丞相。

為什麼會選扶蘇呢,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悲情人物,而實在是自他一死,中國的歷史走向便跑偏了不少。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政權,改變了以往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實在是歷史一大進步。秦始皇四處巡遊廣袤的帝國版圖,固然有炫耀和求仙問道的成分在,但更重要的還是巡視震懾,鞏固政權之舉。以至最後死在巡遊路上,年僅49歲,何嘗不和終日操勞奔波有關。臨死的始皇還是清醒的,留遺詔讓大兒子扶蘇繼位。

扶蘇因反對始皇坑儒而被調到上郡,和大將蒙恬一起修長城,手握三十萬大軍。所以有人認為秦始皇不喜歡扶蘇所以發配到邊關,但這何嘗不是想要錘鍊兒子的帝王之術呢,若真不想扶蘇繼位是不會給他兵權的。

太監趙高夥同李斯勾結,假傳遺詔給扶蘇讓其自殺,扶植二世胡亥繼位,之後又獨攬大權,殺掉李斯,胡亥完全成為一個傀儡皇帝。大秦帝國在指鹿為馬的趙高任性胡為中,迅速走向敗亡。

秦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後世主要歸因於秦朝的暴政和嚴酷律法,並把酷法之蔽歸於法家思想。因而推翻秦朝後,漢雖基本上繼承了秦制,唯獨明面上拋棄了法家思想。

漢初以黃老思想為指導思想,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可總是無為而治也不行啊。漢武帝時,一個叫董仲舒的小老兒自作聰明,把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加入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讖緯迷信思想,皇上是天子了,權利是老天授予的,不再是那個名不正言不順的起義農民了,漢武帝龍心大悅,於是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獨步天下,長期佔據統治地位一直到民國。真不知倡導不語怪力鬼神的儒家開山鼻祖孔子若是知道,還有這樣一個不惜篡改門規,急功近利的後輩,會怎麼想。

秦朝短暫而亡帶來的最大的歷史遺憾就是法家思想隨著秦朝的滅亡而中道崩殂,沒有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成一個法制社會,而使人治、人情社會長期存在。雖然漢武帝及其後的帝王多是外儒內法揉之以道,但完全偏離了法家思想,使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離法制社會越來越遠。


作冊佐郎


感謝提問。作為歷史的愛好者,看到這個題目:“如果可穿越回曆史,可以救一人”。不假思索,我會選擇讓自己覺得有些遺憾的歷史人物。他是——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史稱一代奸雄。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經評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後又在詞作《浪淘沙·北戴河》稱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通過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精彩敘述,曹操的人物形象已經被勾勒的飽滿豐富。曹操生逢亂世,臨危不懼,雖有竊國奸相之罵名,但是身處兵荒馬亂的時代,不能自強而起,就是被人欺辱,任人宰割。曹操世家大族,不安於現狀,胸懷安定天下的豪邁勇氣,他的文治武功,他的傳奇一生,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

之所以有遺憾,是因為我從影視資料上得知,限制於當時的醫療水平,曹公死於偏頭痛。每每看到這裡,我都唏噓不已,心想要是曹操沒得這個病,是不是歷史會被改寫,也未可知。所以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就要用現代的醫術治好他(假設我會醫術,嘻嘻),然後輔佐他光復九州,一統天下!





leo大劉


如果穿越回曆史可以救一人,我會救扶蘇,並以神仙身份揭穿趙高李斯胡亥等陰謀。使大秦不至於二世而斬。歷史也不必經歷生靈塗炭的楚漢之爭。以扶蘇的文韜武略必然會安撫百姓,休養生息,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對外我會指點扶蘇招募項羽、韓信為將,與蒙恬各領雄師百萬,越過長城進擊匈奴收服單于,帶匈奴戰隊一起跨越歐亞優撫遠東,進擊希臘統一歐洲。使歐洲成為華夏兒孫,讓後來的羅馬帝國沒有產生的歷史條件。於內會點撥扶蘇改革朝政,尊法副儒,法德並治,廣納人才。並充分信任原六國的平民官吏,讓蕭何主管戶部,治劉邦無賴之罪,派陳平張良東渡日本,將求仙問道的徐福逮回治罪,把日本分成兩郡,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

不說了,再說下去世界都是我們的了,按我的理想大同社會在千年之前就實現了。


一芥舟


扶蘇呀!

這樣秦國就沒有胡亥什麼事了!

扶蘇可以改革,進行一次從嚴到寬的變法。

天下苦秦久矣,無非就是秦國法制太嚴。

然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把項羽劉邦和他們屬下都請來赴鴻門宴。

與民修養生息!

如果我是女的,想辦法讓他愛我!

如果我是男的!權臣是做不了了,去網羅美女給他。

利用這和皇上好這種關係搞點發明啥的!

現在才發現,原來古代需要的不是飛機火箭坦克大炮。

雜交水稻,很重要!!!

打算明天去學,那麼請問穿越這事啥時候動身!





顏醜文良吖


我想救的、我心疼的,都是我拼盡全力也無法拯救的。

難道那個能吸引我、能使我驚歎的人,沒有努力生活嗎?難道他不是各方面碾壓我嗎?我憑什麼救他啊?

就憑我知道劇情?就憑我開了上帝視角?


真正把我拋進歷史當中,“知道劇情”這個優勢是沒什麼作用的。

根據蝴蝶效應,一點點變數就會引發一系列的變動。你可能直接被這樣變化打暈了。

當然我們不僅有知道劇情一個優勢。史書上還記載他們的性格、氣質、愛好等等,這些是比較有用的。事情會變,人不會變。

可是,生在和平年代,天天宅在家裡,書可能也沒有人家看的多的你,真的乾的過那些專業坑人的古人?

你這是瞧不起那個你想挽救的人😂

史書上的隻言片語,相對於那個人的一生,不過是流螢之於明月。一個憑藉著史書上隻言片語就讓我驚歎折服的人,不是我有能力挽留的。


人是一種很奇妙的生物。有時候你明知道路的那一頭是災難,是痛苦,但是你還是會選擇走這條路。

忠臣知道進諫可能會帶來禍患,可他還是會諫言;將軍知道上戰場可能會戰死,可他還是會廝殺;改革家知道會受到舊勢力的反撲,可他還是會變法。

這就是義無反顧,這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就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那個“死的很可惜”的人沒什麼可後悔的,我們這些嘆息的人也沒什麼可悲傷的。


不過假如真的可以穿越,我很想參與進某個人的生活。

比如,丞相你缺書童嗎?


稚舒筆談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穿越的小說看了很多,但從沒想過如果自己穿越會選擇誰,藉助你的問題認真的思考了一回,我覺得有兩種答案。

一、如果穿越的是漢唐盛世,我希望能做個幸福的小衙內,呵呵,至於為什麼大家不防猜猜。

二、如果穿越的是戰亂的年代,我希望最好是三國的張繡。你要問為什麼?那我就談談我的想法。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張繡和他的叔父張濟駐紮在宛城,張繡自身武功應該不錯,人稱北地槍王,和趙雲是師兄弟。還有個軍師賈詡。

張繡願是董卓的大將,在董卓被滅後,自成一股勢力。只不過,不思進取,也不關注各地霸主風雲,最終被曹操給滅了。

看小說發現,張繡他想追求的是小富即安的地主生活。有發展勢力的機會都沒有把握。

比如,在董卓被殺,張繡的宛城距離長安並不遠,他完全可以領兵北上,搶佔長安,這樣就可以佔據有力地形,發展壯大。

另外還有個原因是張繡是西涼人,和馬超是同鄉。他可以藉助西涼的影響力,繼續發展。

張繡的地主思想,讓他沒有把握好這些機會,只能坐吃等死。

我如穿越去三國,成了張繡。我將在董卓被殺後,領兵北上,搶佔長安,如能拿下涼州更好,佔據有利地勢。向北可吞併匈奴大片的土地,向南可打諸侯,到時,要人有人,要馬有馬,土地肥沃,大力發展經濟。無論是過小富即安的富家翁,還是稱王稱霸的諸侯,真可謂是氣吞山河。


閒吃土豆看三國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看我穿越到什麼時代再做決定

一、如果是三國救漢靈帝,身份“宦官”

漢靈帝東漢第十二位皇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幾乎就是一邊倒罵聲如潮,說他寵幸宦官、賣官鬻爵等等等等,但是寵幸宦官可有人他們得到一分實權?如果有後來的曹操袁紹之流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剿滅他們?至於賣官鬻爵也都是一些虛名而已,不足道哉。另外中國有句古話叫虎父無犬子,試問如果他真的如此不堪又怎麼可能教育出少帝、獻帝這樣的孩子,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靈帝懂得放權一般不出手,但是他一旦出手絕對必勝,每每到這時我就會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另外一個人他就是春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只是可惜這位年經的君主年僅三十就匆匆去世了,如果他不死或者說撐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這天下依舊是大漢的天下曹操依舊是治世之能臣,也就不會發生後來那麼多的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至於為什麼選擇“宦官”的身份,是因為可以隨時督促這位君王成就一番偉業。

如果是宋救趙匡胤,身份武將。

說起趙匡胤可以說是古代歷代皇帝中最優秀的一位了,他杯酒釋兵權、他注重農業經濟發展關心百姓疾苦、他橫刀立馬無往而不勝能跟著這樣一位英雄自然是每個血性男兒的無上榮耀,身份選武將是想和他一起收復燕雲十六州還我祖國大好河山,何其壯哉!

如果是共和國最想救周總理身份警衛員

我最尊敬的一位,戰爭時期不辭辛勞冒著槍林彈雨解放勞苦大眾、文革時期保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黨員、外交時期據理力爭誓死捍衛祖國尊嚴與權益,這樣一位偉大的領袖哪怕是在他身邊做一個警衛員也是無上的榮幸,總理放心此時盛世如您所願。

喜歡的關注一下,您的關注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西廂奇談


奏曰:“陛下,臣有奇書兩本喚作《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今獻與陛下,書中可窺得天機,知後世兩千年之事。”

始皇帝:“大膽佞臣,竟敢劇透!來人,速速焚了這妖書,將這狂徒押下去嚴查問罪!”

題主大駭,擲書於地,書頁盡散。正欲發動回城卷軸,卻聽得始皇帝言:“這書中插圖甚美,且將此圖呈上。”

“此圖何名?”

答曰:“世界地圖。”

後世有文載曰: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越洋拓疆,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呂宋、柔佛。西取安息之國,以為安西、新月。乃使蒙恬築長城而守藩籬,修雄關以鎮蠻頑。盡徙天下之囚徒,以塞邊關。西遷多瑙,因巨城而羈日耳曼;南越囂洋,赴不毛而戍澳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