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昏庸無能,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對於大家都認為的劉阿斗很傻,

這件事情真的是千古奇冤,能夠說出此間樂不思蜀矣的人,怎麼可能是個白痴呢?

作為一個皇帝,願意放權給權臣,任由他施為,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偏偏劉阿斗做到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長期領兵在外,其實留給了政敵們攻擊他的空間很大。但是諸葛亮的地位始終穩如泰山,這裡面難道就沒有劉禪的功勞嗎?所以劉禪這個人絕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無能。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是強悍如曹魏還是狡猾如孫權,他們的權柄最終都被人竊取。而恰恰這個看似最軟弱,最無能的劉阿斗先生,他身上的皇權卻越來越重。尤其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帝國的權利越來越朝向這位大智若愚的皇帝手中傾斜。

當然,這和諸葛亮起到了表率作用很有關係,諸葛亮雖然權傾朝野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大大的權臣,但是諸葛亮的人品可比司馬懿好太多了。他一心忠心體國,從來沒有考慮過結黨營私的事情。

所以等他去世之後,諸葛亮並沒有自己的勢力,而諸葛亮推薦的幾位接班人也非常稱職地履行了他們的職責,使得整個蜀漢帝國的政權處於一個平穩的狀態。所以等到這些人物相繼去世,劉阿斗成為了政府真正的核心之後,整個權力交接的過程波瀾不驚,順風順水。

當然要說阻力肯定是有的,比如說劉備的那個便宜兒子劉封。這位老兄,其實就和曹操的乾兒子曹真一樣,雖然不是他們老劉家的親身骨肉,但是劉備對他還是極為器重的。

那麼如果這位劉大哥不死,等到二世祖劉禪登基的時候,劉備會不會安排這位乾哥哥入場輔助呢?就像曹真在曹魏帝國乾的那樣。

如果劉封此人有些想法的話,我想整個蜀漢朝堂的和諧氣氛,必然會被此人打破,原本就在三國中實力最弱的蜀漢,很有可能面臨一場內耗,結果就是提前N多年被敵人吞併。

這是蜀漢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死在了劉備的前頭,當然他也是有些自己作死的因素,被諸葛亮和劉備抓了小辮子。

最後還有一點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劉禪先生的身體非常好,沒有像三國時期,其他幾位君主那樣,早早的去見自己的父親。在三國時期,人們的壽命普遍不長,20多歲,30多歲,大好年華就逝世的人,一抓一大把。

偏偏這個劉阿斗身體倍棒,幹皇帝幹了40多年,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整個帝國的穩定,沒有出現類似其他兩個國家幼主上臺,需要強力大臣輔政的局面。這也使得劉家始終對四川地區保持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沒有出現大權旁落。

再說了,當時的四川並不處於整個中華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幾戶土豪,但是不夠門閥階級的資格。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遠遠不如的江南四大家族,以及曹操控制區的那些世族。相對於他們而言,劉阿斗先生面臨的壓力要小很多,這也是他統治期間政局非常穩定的一個有利因素。
所以說劉阿斗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穩固,一方面是他擁有諸葛亮,第二點他也有自己的智慧,第三點有一個強健的身體,第四,四川地區還沒有形成特別強大的門閥。在這四重奏的影響之下,劉阿斗才能夠坐在皇位上42年,高枕無憂。


歷史評說


1.不要再被三國演義所誤導了。劉禪昏庸無能?!假的。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五虎大將只剩下一個趙雲了,關

羽,張飛,黃忠,馬超都死了。劉禪就在這樣一個風雨飄

搖,強敵在外,強臣在內,主少國疑,人心不穩的情況

下,當上了這蜀國這個皇帝。

2.劉禪的兩個皇后都是張飛的女兒。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說話沒有美女了嗎?關羽還有一個女

兒呢。原因是,張飛的老婆是魏國夏侯霸的侄女。這麼一

說就大家就想明白了吧。劉禪和夏侯霸是有親戚關係的。

而夏侯霸當時在曹魏政權裡很大實權的。後來司馬懿篡

魏,夏侯霸就帶著他的兵跑到蜀國去投奔劉禪了。


3.劉禪在位40年,前12年是諸葛亮獨攬朝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在這個時候做了三件事。第一,與孫權修好。第二,停止征戰,並多次大赦天下,讓百姓休養生息。第三,好好活著。別小看這三件事。這三件事包含了外交獨立,內政修德。

諸葛亮死後,劉禪獨立做了28年的皇帝。他在諸葛亮死後

的第1件事兒。就是任命吳壹為車騎將軍,蔣琬為尚書

令,改變了諸葛亮是政治軍事權力集於一身的情況。

對於劉禪昏聵的說法,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劉禪的不戰而

降,劉禪是不怕死的,他在投降的時候是帶著棺材去的,

要求鄧艾殺了自己,以保全人民的。劉禪能夠在諸葛亮死

後,劉備上一代勢力全部滅亡的情況下,獨立支撐28年,

已經很不錯了。


少校柳下惠


不管劉禪是否昏庸無能,劉禪的皇位卻是三國中最穩固的。諸葛亮的去世,不僅沒有使劉禪的皇位受到動搖,相反劉禪的皇位卻更加穩固了!

為什麼劉禪的皇位會那麼穩固呢?

因為劉備病重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蜀國,所以有些人就按耐不住了。

就在劉備安排託孤的時候,黃元趁機起兵叛亂了。身在成都的太子劉禪迅速的平息了,比黃元給斬首了!

之後朱褒、高定等人相繼起兵叛亂,這些叛亂也是迅速地被平定。

從這些情況來看,當時蜀境內還是比較擁護劉氏的。隨著這些叛亂著被平定,蜀境內的反蜀將領基本上被抹除掉了!

劉備臨終安排諸葛亮和李嚴共同輔政,又把其餘兩個兒子安排成藩王。各派勢力之間互相制約,很難有一方勢力能夠獨自坐大。

在這種情況下,對劉禪最有影響就剩下宗族了!

劉禪有兩個弟弟。

最小的弟弟是劉理,在劉禪繼位時年齡尚小,早早地就病逝了!

另一個弟弟劉永,一個劉禪的寵臣黃皓就把他搞定了。劉永也對劉禪的皇位沒有任何影響。

最能影響劉禪皇位的是長子劉封。

雖然劉封不是劉備親生的,但是劉封卻不是劉備的乾兒子,而是過繼給劉備的。

在宗法上和劉禪具有同樣的權力,更何況劉封還是長子,在攻打益州的時候還立有戰功。所以劉封對劉禪威脅最大!

諸葛亮考慮到劉備死後,恐怕難以制御住劉封,就勸說劉備把劉封賜死了!

劉封這個最大的威脅,其實早在劉禪繼位前就被消除了!

剩下的就只有權臣了!

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和楊儀相繼被除掉;蔣琬扮演了諸葛亮的角色。

蔣琬去世後,劉禪把權力分給了費禕和姜維,並且取消了開府。從這之後就再也沒有大權獨攬的權臣了。即使是姜維,也還有黃皓、諸葛瞻等人在制約著他。

自此權力徹底地集中到了劉禪手中!

隨著諸葛亮的去世,劉禪的皇位就更加穩固了!這種情況下,還有誰能夠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看來劉備的選擇是正確的,精心的安排也是十分成功!

即便劉禪真的是昏庸無能,到諸葛亮去世時,劉禪也做了那麼多年皇帝了,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被取代的。

司馬氏也是經過好幾代才取得皇位!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據史書上的記載,劉備一共也只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養子劉封、長子劉禪、次子劉永、幼子劉理。

能夠有機會威脅劉禪皇位的,只有劉備的其它兒子們,其中養子劉封早在關羽被殺的當年,被劉備賜死,也就是說,理論上有機奪取劉禪皇位的只有劉永和劉理。



劉永是劉備明媒正娶的吳夫人所生,也就是後來的穆皇后,真算起來的話,劉永才是劉備的嫡子,因為是皇后生的兒子才叫嫡子,而劉禪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只是劉備的小妾,是沒有名份,劉禪只是劉備的庶長子。

按照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繼承製:嫡長子繼承製來看,劉永的繼承順序優先於劉禪,但劉禪的年齡長於劉永,而且是劉備親自指定的繼承人,所以劉禪才得以順利繼位。



但劉備在稱漢中王時,劉禪已經13歲了,史書上沒有記載劉永的出生年月,可以推斷一下,劉備是在214年拿下成都後,在法正的建議下娶了吳夫人為妻,劉備稱王后,吳夫人就成為漢中王后,劉備稱帝后,吳夫人就成為皇后。劉永大概是在214年到219年之間出生的,所以在劉備稱漢中王時,劉永非常小,不到四歲,在亂世之中,不具備立幼小君主的條件,而要求君主能夠儘快掌權理政,所以劉禪就成了劉備的繼承人。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權,諸葛亮是一位強有力的賢臣,繼承了劉備的遺志和未完成的理想,並且對內治理蜀漢依法治國,井井有條,沒有給野心家提供機會,如果不是諸葛亮的強力治理,那麼真有可能有野心家會伺機讓劉永上位,奪取劉禪的皇位。



要知道劉永是有外戚的,而且他的母親貴為皇后,還活著,劉永有兩個舅舅,分別是吳懿和吳班,兩個都是蜀漢軍中的重要將領,吳家在益州也有一定的勢力。如果諸葛亮不在,有野心家挑唆吳家推動劉永即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正是因為諸葛亮在,沒有人敢在諸葛亮面前耍這種陰謀,而最可能挑事的益州本土勢力被諸葛亮壓制得死死的,沒有挑事的機會,諸葛亮去世後,推薦蔣琬和費禕作為自已的第一和第二順位接班人,劉禪同意了,這一年已是公元234年了,這一年劉永差不多20歲,而劉禪已經28歲了。



後主劉禪不是昏庸的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經評價過劉禪 ,大概意思就是劉禪是一個容易受人影響的人,有賢臣輔佐就是明君,如果是奸臣輔佐就是昏君,諸葛亮去世了,當政的是蔣琬和費禕,蔣琬為人正直,費禕為人圓滑,但兩人基本上繼承了諸葛亮的政治遺產和各項制度,對於有陰謀家想奪取劉禪的皇位這種事,是不太可能在蔣琬和費禕當政期間發生的,畢竟會受到兩人的嚴歷打擊。

以諸葛亮、董允、蔣琬、費禕為首的蜀漢四相去世後,蜀漢朝廷的風氣才開始慢慢的變壞,在沒有正直的賢臣約束後,劉禪的行為開始乖張,在宦官黃皓的挑唆下,朝中開始出現不和諧的聲音。劉禪將劉永疏遠,調離中央,使劉永失去參政機會,自然也沒有機會奪取劉禪的皇位,況且早期政治風氣清明,任用賢臣,朝堂之上一派欣欣向榮的氣向,陰謀家和內部的敵對勢力並不敢抬頭挑亂。



蜀漢四相去世後,劉禪已經執政30年,他又不是昏庸之人,只是能力一般,對於蜀漢的政權,已經牢牢掌控在手中,政權已穩,別人想奪也奪不了。在吳懿、吳班及穆皇后先後去世之後,劉永在朝中的外戚勢力也消亡了。而劉備的小兒子劉理也是同樣的情況。

什麼?你說蜀漢中權臣怎麼不奪取劉禪的皇位?



這樣問,就是不瞭解歷史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皇帝的,也不是你勢力強大就能做皇帝的,做皇帝要講名份的,要講法理的,要講血緣的,外臣做皇帝整個兩漢四百年曆史,僅有王莽一人,而且短短几十年就被推翻。

反觀整個蜀漢幾十年歷史,外臣中唯有諸葛亮有這個能力,但是諸葛亮卻沒有這個名份,也沒有這個意願。

在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內部再也沒有出過強有力的權臣,也就不可能奪取劉禪的皇位了,在宗室和權臣都沒有機會奪取劉禪皇位的情況下,那就只有劉禪繼續當皇帝了,直到滅亡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一、劉阿斗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弱智,他的智商至少是中等甚至以上的,他也有政治智慧。

你看他在孔明去世後,在對待魏延、楊儀的爭執上,他分明知道楊儀固無反心,魏延也只不過是和楊儀有隙,任性胡為而已。

但不除魏延,朝臣上下、前線後方均會大鬧天宮,於是他聽從蔣琬等人的力薦,讓楊儀平叛,最終北伐大軍安全歸來,魏延被誅滅三族,整個朝廷算是消停了。

第二件事情廢丞相。

孔明在日,蜀漢(應叫季漢更精確些)政權“政由葛氏,祭由寡人"(劉禪語),劉禪是空殼的皇帝,劉禪當家,孔明作主。劉禪知道:孔明開府執政,上有先主遺詔,下有孔明崇高威望、非凡的軍事、政治才能、對先帝的絕對忠誠,所以劉禪心甘情願,假父假子相處和睦,孔明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佳話。

孔明去後,蜀漢大權必須重新掌控在皇帝之手,對大臣們又充分利用、人盡其才。

於是劉禪廢丞相制,孔明選拔的政治接班人蔣琬、費禕先後官至大將軍、錄尚書事、開府儀同三司。但蔣、費、姜三位大亨誰也沒能再上丞相位,三人間也適當地分了權制衡。

具體如下:孔明逝去,劉禪以蔣琬為尚書令,轉瞬加官都護將軍,假以符節兼益州刺史,又升大將軍、總領尚書檯事,封安陽亭侯。蔣琬才智出類拔萃,成為中流砥柱後,讓他成立府署,次年在府中加官大司馬。

費禕在孔明逝後,先任後軍師,不久任尚書令,蔣琬從漢中返涪縣,費禕升大將軍、總領尚書檯事務。延熙十五年,費禕成立府署。兩人互相制約,避免了權利過分集中。

蜀漢另一大亨就是姜維,建興十二年,姜維回成都,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帥諸軍,又進封他為平襄侯。蔣琬升大司馬,姜維擔任司馬。延熙六年,姜維升鎮西將軍兼涼州刺史,十年升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掌尚書檯事務。

第三件是樂不思蜀的事。

孔明兒子、忠誠但才不堪重用的諸葛瞻在綿竹被鄧芝乾死,劉阿斗見大勢已去,聽從譙周之言投降魏國。後來,姜維遊說鍾會反叛,試圖復國失敗。姜維被殺,也絕了劉禪的望。劉禪身負劉氏家族及蜀漢降臣家族的命運,他步履維艱,有時甚至裝瘋賣傻,他不可能太任性。景元五年三月,魏帝曹奐時封他為安樂縣公。獲得萬戶封邑,子孫擔任三都尉及被封侯者五十多人,善終。面對司馬氏的試探,什麼“此間樂,不思蜀"只不過為了自保及保全家族,權宜之計耳,如劉禪像後世南唐後主寫上“春花秋月何時了"等詞句,這是找死的節奏啊!美國南北戰爭時的南方軍總司令李將軍在戰敗後去辦大學,絕不再尋求東山再起是一樣的明智,識時務者乃為俊傑。

第四件事兒,他極有政治手腕,讓功臣死後極盡哀榮,他對功臣之後極為禮遇。

劉備在世時,只有法正一人獲得諡號。劉禪時,孔明、蔣琬、費禕三位重臣,也都獲得諡號;夏侯霸遠道歸漢,也得諡號,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後均追加諡號。只有陳祗因是寵臣,死後獲諡號。

孔明逝後,劉禪讓孔明子諸葛瞻成了他的駙馬;蔣琬逝後,其子蔣斌襲爵,任綏武將軍、漢城護軍;費禕逝後,讓費禕的兒子繼承爵位,任黃門侍郎,費承弟弟費恭娶公主為妻,讓費禕長女成了太子劉璿的妃……

第五件寵幸陳祗、黃皓。

這是劉禪的汙點,如上文沒有多少功勞的寵臣陳祗死後竟也有諡號。

後期,姜維忠誠有餘,屢次北伐,蜀民面有菜色;宦官黃皓在朝玩弄權術,右大將軍閻宇跟黃皓勾結,陰謀讓閻宇取代姜維。姜維也懷疑黃皓,感到憂懼,避禍沓中,不再返回成都,君臣相安無事。

劉禪厚待重臣,知道姜維精忠報國,至亡國之時仍讓姜維執掌兵權,比趙構對岳飛勝過何止百倍?

只是景耀六年,姜維上書劉禪說鍾會在關中練兵意欲伐蜀,應派張翼、廖化督諸軍分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未然,劉禪聽信黃皓及巫師之言未作防範,直到鍾會殺奔駱谷、鄧艾將近沓中,才派廖化援助姜維,派張翼、董厥前往陽安關口,為時已晚,最終亡國。

二、劉禪時代,群臣絕大多數是忠臣,沒有反心。

孔明作出表率,孔明以下諸位大臣們,絕大多數對劉禪極為忠誠。

孔明、蔣琬、費禕、姜維等無須贅言,都是大大的忠臣。

魏延也無反骨,只是狂傲、與同僚不睦、一心北伐建功、行事任性一點!楊儀功利心重了一點,不過他的崇高理想也就是丞相或大將軍;李嚴,只不過想成為真正的皇封的統管內外軍事!陳祗只不過想討得劉禪歡心,做個寵臣;黃皓這種頭頂生瘡,腳底冒膿的主兒也就是買官賣官,告告刁狀,你要叫他個死太監造反,他定會尿溼了三條褲子!





蒼茫大地顧煒斌


劉禪在位42年,不僅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就是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在位時間超過四十年的皇帝也沒幾個,劉禪是其中之一。而且,劉禪在位期間,權力還在不斷加強,越往後權力越向他手裡集中,這和曹魏、孫吳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曹魏從曹叡去世後,曹爽和司馬懿就先後以輔政的名義,實際上掌控了曹魏政權,司馬氏更是歷經三代四個人,最後完成了皇權轉移。但即便是最後完成了三國歸一的司馬氏,權力也沒有完全集中起來,門閥士族在兩晉都是影響非常大的。東晉如田餘慶先生所說,是門閥以皇權為點綴,但即便是在皇權相對穩固的西晉,門閥士族的影響也非常大,司馬炎也一直在搞政治平衡。

孫吳就更不用說了,從孫權死後,就權臣迭出,先是諸葛恪,後是孫綝、孫峻兄弟,都是權侔人主的權臣,並和曹魏在司馬懿時期一樣,經歷了皇帝廢立,皇帝幾乎沒有什麼實權。一直到孫皓繼位,權力才相對比較集中一些,沒有再出現影響比較大的權臣了。除了權臣,包括朱張顧陸四大家族在內的孫吳其他門閥士族的政治影響也始終非常大。

只有蜀漢始終是個例外。雖然諸葛亮也以託孤大臣的名義實際掌控蜀漢政權十多年,但諸葛亮並沒有在輔政期間過多的培植個人勢力,而是盡心竭力的忠於王室的。到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他安排的接班人蔣琬、費禕雖然也先後輔政,但權力並不集中,他們也和諸葛亮一樣忠於王室,並沒有培植個人勢力。所以,費禕去世之後,劉禪自己親政,並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劉禪能夠迅速掌權,也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在於,此前蜀漢具備權臣潛力的兩個人都被諸葛亮先後設計除掉了,這就是魏延和劉封。劉封是劉備的義子,但曾經被劉備視為繼嗣,在蜀漢的地位類似曹真在曹魏的地位。如果劉封不死,而劉禪也早死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像曹真受遺詔輔政的局面,蜀漢的皇權也可能會受到威脅。魏延也一樣,如果諸葛亮臨終時真的安排他接掌兵權,那麼魏延就有可能成為蜀漢的董卓。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說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偶然性的因素,這就是劉禪本人身體健康,在三國時期算是比較長壽的。他繼位的時候只有十六歲,最後蜀漢滅亡的時候五十八歲,當時他的兒子都已經成年了。假如劉禪也像曹丕、曹叡一樣短命,不斷出現必須依賴輔政大臣才能維持政權運轉的情況,那麼蜀漢的皇權也不一定能夠持續的穩固。而司馬懿能夠篡奪曹魏皇權,一個重要因素也是他長壽,熬死了曹氏三代人。

此外,益州在東漢時期開發程度還比較低,所以並沒有形成太多的當地門閥世家家族,僅有的一些當地豪強實力,也在和劉焉、劉璋父子的對抗中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到劉備入蜀的時候,益州當地豪強的勢力並不強大,也就沒有類似曹魏那種門閥世家和孫吳的朱張顧陸那種當地門閥勢力,並不能威脅蜀漢皇權的安全。有意思的是,反而是在蜀漢後期,益州境內相對安定的環境下,當地反而開始逐步出現了一些門閥勢力,比如譙周家族就是一個例子,後來還建立過譙蜀政權。


蕭武


時至今日,還有人覺得劉禪昏庸無能,也是一件挺奇怪的事。劉禪當然不見得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但至少在權謀方面,絕對是一把好手。有限的史料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也就根本不會輕易被人搶走皇位。


先說說“有可能”搶劉禪皇位的人,也就兩個弟弟劉永和劉理。這兩個人在歷史上記錄寥寥無幾,年齡也要比劉禪小七八歲,又都是庶出。所以他們要奪位,唯一的可能是獲得大臣支持,並且劉禪不得人心。事實上,不可能。

第一,劉禪少年聰慧仁德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是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當然,諸葛亮說的話可能有一定水分,不見得劉禪真的非常出色。但諸葛亮也不至於顛倒黑白,所以,劉禪肯定不是那種蠢笨的弱智,這點毫無疑問。至少,劉禪心智正常,並且不是那種荒淫無度的昏君。況且,自古奪嫡之爭常見。劉備入蜀後,又有了二子劉永、劉理,如果劉禪真的很荒唐,自然會有別有用心的大臣(尤其是益州本土勢力)擁護另兩個兒子,但這都沒有發生,可見劉禪至少沒有犯過明顯錯誤。

第二,劉備死後對諸葛亮絕對信任


劉備死後,劉禪對諸葛亮採取百分百的信任態度,這是不容易的。因為諸葛亮長期不在朝中,他先後南征及五次北伐,不可能一直在朝中做到面面俱到的掌控。有人可能會說曹操也經常南征北戰,漢獻帝也翻不了天,但二者有本質區別。漢獻帝的朝廷,是曹操一手建立,而劉禪的朝廷卻是劉備打下的基業,不少大臣資歷比諸葛亮更老,更有益州勢力(如李嚴、吳懿等)有地利優勢。如果劉禪想借機扳倒諸葛亮並不難。但是,劉禪識大體、懂大局,在諸葛亮掌政期間對其充滿信任,即使第一次北伐失利後諸葛亮自貶為右將軍,劉禪依然讓他仍行丞相職權,並在幾個月後就恢復丞相職位。可見劉禪不是一個昏庸添亂的君主。

第三,諸葛亮死後平穩過度,火速收權


諸葛亮病逝於第五次北伐途中,楊儀、魏延爭權,楊儀命馬岱殺魏延,回朝後自詡為諸葛亮接班人。劉禪能夠分辨真偽,立刻將朝政委於蔣琬,並對不安定因素楊儀及時廢殺,展現出公正。而諸葛亮死後,劉禪廢掉丞相職位,對大臣們的職權進行了明顯的限制。234年,諸葛亮去世後,其繼任者蔣琬只是以大將軍錄尚書事掌兼益州牧相權,直到四年後238年才加大司馬開府,權勢與諸葛亮時期遠遠不能相比。而由於蔣琬身體不好,243年費禕就接任大將軍,錄尚書事,不久又接替了益州牧職務,呈現蔣琬費禕共同掌權局面。246年蔣琬去世,247年姜維就以衛將軍錄尚書事,共分相權,直到252年費禕才獲得開府資格,卻於次年遇刺身亡。所以,從諸葛亮死後,再沒有一人像諸葛亮當年那般能夠大權獨攬。

第四,蜀漢後期的政治三角平衡


費禕死後,姜維開始主持大規模長期北伐,故而不在朝中,諸葛瞻、董厥以平尚書事身份主持政務。另外,宦官黃皓崛起,三股勢力形成鼎足之勢。姜維在外對敵,諸葛瞻、董厥在內主政,黃皓則是劉禪的代表,監督平衡兩派。誠然,黃皓不算什麼好人,但他也沒有很明顯的迫害大臣行為。姜維是鷹派,諸葛瞻、董厥則是鴿派,一直反對姜維的窮兵黷武。所以有黃皓的存在恰恰是給了雙方一個緩衝地帶。諸葛瞻曾說自己“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就是很好的證明。雖然朝中有多股勢力不利於對外,但卻能確保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保證皇位穩固。這充分說明劉禪的政治水平。

第五,著名的樂不思蜀自保之策


劉禪骨頭不硬,這點很清楚,但是他很聰明。對著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現在都明白他是很高明的自保之策。所以司馬昭、司馬炎父子之後對劉禪再無擔憂。要知道,被殘殺的亡國之君多如牛毛,劉禪卻能獲得安樂公爵位善終,著實不易。尤其是姜維還慫恿鍾會發動了成都之亂為蜀漢復國,這樣都沒有讓司馬家懷疑劉禪而除掉他,又豈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綜上,劉禪具有超高的政治智慧,絕非只靠諸葛亮而已。諸葛亮死後,根本無需別人,就可保證皇位穩固。


伊耆角木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誓“繼之以死”來效忠“漢天子”。

我們無須去論證劉禪昏不昏庸,只須去查看輔佐他的幾位蜀漢重臣,就可以明白,弱如劉阿斗這般的皇帝,在位四十餘年,卻無人想要奪位篡權。

劉禪繼位之後,諸葛亮全力輔佐後主。集蜀漢軍政、財政大權於一身的丞相升級為“相父”!

諸葛亮以“偏安一隅,不可久持”的理由,先後六出祁山,舉兵伐魏。然人算不如天算,蜀漢丞相最終未能完成“中興漢室”的宏願,積勞成疾,五丈原回天乏術,一命歸西!

劉禪自17歲繼位以來,一直以來都是“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蜀漢朝中,丞相長史楊儀素來與徵西大將軍魏延不和,相互之間爭奪權利。諸葛亮逝後,魏延被楊儀所殺。軍隊裡的不安定因素解除了。劉禪升任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蔣琬為尚書令。軍、政大權分工管理。

劉禪親政之後,貶楊儀為庶民。聽從諸葛亮生前所薦: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遂升蔣琬為大將軍。

蔣琬,忠厚老誠,屬於謙謙君子之流。其他無須多說,單憑一個諡號——恭!就可以證明,蔣琬別說反劉禪奪位,可能就連奪位的心思都沒有過!

蔣琬過世後,費禕、董允先後主政,此二人從劉禪做太子時就開始輔佐,也屬於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的人。

費禕,性格謙和,廉潔奉公,死後家無餘財!對於這樣的權臣,奪位的事,根本就無從談起!

董允,為官一生,兩袖清風,淡泊名利。宦官黃浩懼其嚴厲正直,不敢造次。作為一國之重臣,不貪不懼者,絕對不會有什麼“奪位”、篡權的想法。

姜維,這位無須多提。劉禪投降之後,姜維還一心想要光復蜀漢,如此軍中庭柱,對蜀漢的忠心就可見一斑了。

這幾位,在蜀國都是有一定的實力“奪位”的權臣,但也是對蜀漢、對劉禪忠心耿耿的人。

至於說黃浩、陳祗之流,有諂諛弄權之心,卻無奪位篡權之力。屬於典型的小人!蜀漢最終過早滅亡,也是栽在瞭如此禍國殃民的宦官之手。






上善若水36526


大飛熊認為,蜀漢後主劉禪不是無能,而昏庸,為何如此說?因為,劉禪跟著名的“傻皇帝”晉惠帝可不一樣,司馬衷是智商有問題,而劉禪不但不傻,諸葛亮還誇過他聰明。更關鍵的是劉備稱帝時,派兩個大臣教導太子劉禪,一個是費禕,一個是董允,都是後來蜀漢“四賢相”裡的人物,所以劉禪的能力智商能差到哪裡去?因此,劉禪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心態有問題,到了後期更加昏聵因貪圖享樂而重用黃皓,還投降鄧艾雖然也算順應了形勢,但是這種“順應”,顯得毫無氣節,這是後話。既然劉禪當皇帝,還是有問題,那為何諸葛亮去世後,沒人覬覦蜀漢的帝位呢?



話說蜀漢立國之初,諸葛亮,賴恭,黃柱等蜀漢重臣勸劉備登基時,說了幾個條件。第一,曹丕篡漢,竊據神器,人心思劉。第二,劉備登基符合易卦。第三,關羽前圍襄陽,有平民張嘉,王休獻玉璽。這即是祥瑞,也是天命所歸,當然也可能有造假成分。第四,劉備皇胄之後。第二條和第三條屬於造勢,這些都好辦,關鍵是第一條和第四條息息相關,也是蜀漢的立國之本,不是順便就能取代的。換句話說,蜀漢真正的叫法是繼西漢,東漢後的“季漢”,沒有皇室身份而奪帝位,名不正言不順,不是你想奪就能奪的。

其次,蜀漢上下官員大部分由荊州,東州,益州三個集團組成,除了皇帝,也就諸葛亮有這資歷,能力和實力讓他們一併臣服。所以,要奪帝位,能力強,地位高還不行,還得有其他的過人之處以及客觀形勢支撐。所以,縱觀諸葛亮留下來的蔣琬,費禕,董允,當然以“四賢相”的品質他們是不可能有“非分之想”的。即便有,他們的能力是強,地位是高,卻還是缺乏對三大集團絕對的掌控力。因此這三位大臣在掌權時期,都是緊密合作,蔣琬因身體原因,老早就主動放權給費禕,費禕和董允更是相得益彰。“四賢相”之後的宗預,諸葛瞻,董闕,樊建等等更是沒有這種條件和能力。因為,除了朝廷外,還有軍事。



蜀漢有四個軍區,分別是中央(朝廷),漢中,南中和江州,要奪帝位,軍事力量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四個軍區,南中軍區的庲降都督大部分由本土士族出任,如李恢,馬忠,張表(張松之子)等等。漢中軍區承擔著北伐和防守任務,屬於重地,都是由軍中的佼佼者如魏延(荊州),王平(降將)等人擔任。江州軍區先後是李嚴(東州),陳到(荊州),閻宇(荊州)等等。中央直屬部隊裡,更是有姜維(降將),胡濟(荊州),陳祗(東州),廖化(荊州)等人。由此可見,三大集團加上降將集團穿梭於四個軍區之間,蜀漢很難出現擁兵自重的情況,更談不上奪取帝位。



陳壽評價劉禪為“循理之君”,是因為劉禪對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都加以任用,即便諸葛亮因為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自動降職,不久後劉禪還是給他官復原職了。而且劉禪對蜀漢四相,並不加以掣肘,這就是劉禪的聰明之處。但是這四位大臣相繼去世後,就一度出現了宮中黃皓和朝中的陳祗互為表裡的情況,這固然是劉禪的昏聵,只是由於姜維領兵在外,再加上上文所說蜀漢內部複雜的客觀條件,也很難出現奪取劉禪帝位之事。


大飛熊騎士


劉禪僅僅是平庸,而非低智商,他在位多年具有處理政事的能力,相反他對權力的認識還相當不錯,甚至強於益州牧劉璋。

以劉禪、諸葛亮為首的蜀漢政權一直以來是團結的集團,他們明確知道外部敵人是曹魏,內部需要警惕的是蜀人。把持蜀漢中樞實權的尚書檯官員無一例外都是外來士族,其中又以荊州人最多。

從耕作於南陽的諸葛亮到零陵人蔣琬、江夏人費禕、南郡人董允、南陽人呂乂、汝南人陳祗、天水人姜維,這些人的特點都不是蜀人,而劉備所建立的政權集結了幽州、冀州、徐州、兗州、涼州、荊州、豫州、徐州等班底,是一個集四方英傑立足於蜀地的政權。

團結一致,復興王業是蜀漢政權明確的政治口號,在這樣的形勢下劉禪、蔣琬、費禕只要智商都還在線,就明白維持下去的根本是穩定的政局,自蔣琬、費禕、陳祗、姜維等對劉禪進行奪權沒有什麼實質的好處,相反捍衛劉禪政權才是他們立足的根本。

劉禪對聽從諸葛亮遺言任用蔣琬、費禕,亦確實維持了蜀漢穩定。

諸葛亮在位時權力高度集中,蔣琬、費禕、董允、姜維時期往往是把諸葛亮的軍、政分化,分由大司馬、大將軍與尚書令、益州刺史執掌。中樞實權又分為尚書檯和侍中寺兩個系統,尚書檯掌握行政權,侍中掌握議政權。


以下圖為例,丞相中心制是蜀漢早期模式,諸葛亮死後權力逐漸迴歸到劉禪,於是擔任尚書令的陳祗、董厥、樊建、中常侍黃皓、尚書僕射兼侍中諸葛瞻等權力日益增大,尤其與配圖不同的是執行權在尚書令,侍中、常侍是決策層,但劉禪經常讓人同時擔任侍中和尚書令、尚書僕射,大將軍姜維的實權已不如大將軍費禕。

黃皓就是憑著中常侍職位與侍中陳祗互相表裡,壟斷了蜀漢高層議政權,這也是劉禪刻意默許。

事實上蜀漢沒人奪位一個原因是劉禪權術得當,劉備臨死前讓劉禪去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治國書籍,劉禪雖然沒有經國雄才,但是具有一定治國的基礎知識。

在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因劉禪對蜀漢權力分配做了調整,他扶持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擔任侍中、尚書僕射,又提拔諸葛亮故吏董厥、樊建執掌尚書檯,大將軍姜維雖然掌握兵權,但中樞力量薄弱,在劉禪分權措施下,已經沒有一個臣子權勢能夠跟昔日的蔣琬、費禕相提並論,自然不具備造反的實力。

同時劉禪把女兒分別嫁給諸葛亮、費禕的兒子,以聯姻牢固高層貴族,反賊想要推翻劉禪,那不就是跟諸葛亮、費禕的故舊官員做對嗎?這方面劉禪聰明得很。

弊端就是劉禪過分倚重外戚和宦官,走回東漢沒落的道路,這使得蜀漢政權末期非常糟糕,在蜀漢滅亡之前,黃皓、諸葛瞻、姜維、閻宇、樊建、董厥等官員陷入內鬥,一事還處於僵局的情況下就被魏國所滅。

即便沒遭到魏國進攻,姜維、諸葛瞻、黃皓之間也定然要進行一場鬥爭才能夠罷休。

故說劉禪昏庸主要還是任用宦官與皇親國戚方面,走回到東漢帝國老路,但是在權力分配方面劉禪反倒有些本事,能夠逐步分化重臣實權來鞏固他的皇權,最不用擔心的就是有人篡劉禪位。晉惠帝司馬衷要是有劉禪這點本事,都不至於太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