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不如近鄰

遠親不如近鄰

2003年我傾盡所有積蓄,貸款10萬元,購賣了現在的房子。面積不大,僅112平米,不知不覺住了近十七年了。雖然是樓房,但我居一樓,樓後有60多平米一方地方可供個人使用,儼然獨家小院,平整後植花種草,陽光充足,在小城住樓人群裡也算不錯的,朋友們都很羨慕。

對門原先住著一位昔日同學,後來賣了房不知去向。房子易主後,搬來一家四口,後來房子的年輕人也不在這住了,只留下年老的夫婦。除了植綠,在他後院有棵石榴樹,我後院種了三葡萄樹,十幾年下來,石榴樹枝繁葉茂,葡萄樹也莖粗藤蔓。每到春夏這兩種植物相競展綠,小院很是幽雅。閒來,搬把椅子,展開書頁讀上幾段小文,也自在其樂。

那株石榴樹是我同學母親植的,老人家嬌小但幹練,每每把小院拾掇的乾乾淨淨,樹葉兒修剪的整整齊齊。因為對門加同學母親,我夫妻對老人尊敬有加,日常兩家偶做好吃食,和缺蔥少蒜的隔著圍欄就遞了過去。同學母親早年離過婚,雖說三個子女,但不是一個家生的。儘管如此三個子女走動如親,不是長時間在一起,外人根本看不出來。我媳婦是個自來熟,和人家兩個女兒,同學媳婦十分熱絡,在我們這個小區怕是少有的好鄰里。後來不幸,老人家上街讓車撞著了,竟然離開了人世。因為做生意原故同學賣了房,一家也搬走了,如今只在後院留下這棵石榴樹。

遠親不如近鄰


我住的很有意思,左右都是同學,一個做生意住著住著買了。右邊隔了單元,但也是挨牆鄰居,也不知什麼原因買了房搬走了。惟我一住十幾年,好幾次有人買房,就是捨不得賣。有句俗話,樹挪死人挪活,據我所知他們也沒“活”到那裡去,人啊!還是安分點好,根據自身條件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人的俗望無窮,但最好的生活還是安然。隨遇而安,隨心而安,隨事而安的好。

這十幾年間,貸款早就還清了,十七年也把孩子養大了,自己也步入中年,一切順心。後搬來的老夫妻是城北的,因為拆遷賣下了對門這座房子。前幾年老漢也辭世了,如今只留下孤單老人了。偶而修個水龍頭,電燈管什麼的敲門讓幫忙,一個孤寡老人住著真是不太方便。有一次從外邊回來,媒氣,電都欠費給停了,老人想喝口水,煤氣燒不著,電熱壺也不能用,老人敲我門,我趕緊燒了一大鍋開水,遞了一個暖瓶。鄰里之間應相互照應,何況我鄰居是個七八十歲的老人。現在社會上空巢老人很多,從心智身力都適合獨居了,我們提倡“常回家看看”,但我希望鄰居之間更應“常過去看看”。

遠親不如親鄰,以前我認為“遠親”是關係遠了的親戚,現在我明白了“遠親不如親鄰”,就是兒子住遠了也是“遠親”。

時間如白駒過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每個人都做過很多事,都有自己的故事。事故是自己演的,別人說的,願我們每個人都演好自己,演出精彩。(耿言)

作者簡介:耿言 原名馮永紅,曾用筆名馮嵐。河津市委宣傳部工作,愛好文化和寫作,河津市史志研究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