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章中,“載營魄抱一”的“營”是什麼含義?第十章為什麼都是疑問句?該怎樣理解這一章?

禪觀位衍


營,可以在中醫營衛之說理解,應指身體,魄指精神。

讓精神安於肉體像道一樣,能沒有分離嗎?保持呼吸平和柔順能像嬰兒一樣嗎?保持心靈純淨像幽深的黑鏡一樣一塵不染嗎?愛護人民治理國家能利用智謀嗎?心靈啟動,可以永守寧靜嗎?心靈明白四達通於道,不能依靠智慧。生養萬物,不佔有她。養育萬物卻不主宰他,這是最深厚的德。

♛從本章我的註釋來看,比較艱澀難以理解。前半部分六個“能...乎”後半部分講“”玄德“”。而且六個“能..乎.”一會講營魄,一會愛民治國,一會講天門。本篇邏輯性關係在哪裡呢?這些和本章最後玄德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也是很迷茫,我查閱了一些書,也只是琢磨了一點,姑且言之。本章前兩個問句講自身修養,中間倆講人事也可以說是政治,最後倆講學問和體悟道。最後引出玄德。由身及事再及道(心)。

♛“能.乎”兩兩一組,由內及外,是彰顯內為外因。只有做到精神內守化而為一,外向表現呼吸道才能像個嬰兒一樣柔順,身體具備嬰兒一樣的生氣。把心靈之鏡滌盪乾淨,幽深平靜沒有私心,做事情,就會仁愛人們,治理國家不需要憑藉智慧制定機謀。把心靈打開永守寧靜虛空,就能做到體悟天道,通達天地之道,哪裡還需要利用智慧去思索。這就是所謂的最深遠的德,它生髮,它廣蓄萬物,不從中佔有什麼,不去支配什麼,卻完成通達了一切



玉剛Lotus


《道德經》第十章怎麼理解?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譯文(大意):

能把靈魂和肉體融為一體,永不分離嗎?能把精氣調和到致柔的狀態,象嬰兒一樣純樸嗎?能清除思想上的塵垢,讓心像明鏡一樣一塵不染嗎?熱愛百姓,治理國家,能保持無為的境界嗎?能不受五官的困惑,保持安靜、守住柔弱嗎?能通曉天地萬物,明察秋毫而放棄智慧嗎?

生養了萬物而不自誇,幫助了萬物而不居其功,成就了萬物而不做萬物的主宰,這就是所說的深刻而廣遠的品德。

簡單解讀:

這一章,老子用了六個問句,涉及“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愛民治國”等諸多內容。強調人生修養,重在修身。如何修身?老子在問中作出了回答,答案就包含在問中。老子認為,靈魂與肉體,即“道”與自身必須合二為一,緊密結合,不能分離。必須把精氣調和到致柔的狀態,象剛剛出生的嬰兒一樣純樸。人生活在世上,難勉受到世俗的侵染,因此要不斷地清除雜念,清除私慾,使心靈如同一塵不染的明鏡一樣。愛民治國,不要總以為自己有什麼功勞,而是要把自己置於無為的境地。做人要甘於“守雌”,處於柔弱。能夠明察天地萬物,也要自覺地摒棄所謂“智慧”。從根本上說,這是老子從“道”出發,對人們特別是對統治者提出的“修身”的基本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本章的最後一段,從“生之畜之”到“是謂玄德”與第五十一章重複,可能是錯簡或傳抄造成的。這裡對這段文字只做譯文,不做解讀,有機會解讀第五十一章時再說。


布衣閒人10


《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我的讀解:載,車載。這裡指身體這個載體。營,營衛。指營氣和衛氣,營氣為陰,衛氣為陽。魄,魂魄。魂為陰,魄為陽。營魄:表示陰陽。抱一:陰陽和而為一之道,即太極陰陽之道。專,紡錘。柔,柔軟的線。玄謂之同,假為銅。覽,觀也。玄覽:銅鏡。疵:瑕疵,毛病。天門開闔:天門開是日出,天門闔是日落。雌:雄起雌伏,引申為順從。智:不是智慧,而是偽智巧詐,搞陰謀詭計。玄德:道德。天為道,地為德。天玄地黃,玄為天,故而玄德是道德。我的譯文:侯王身體力行太極陰陽合二為一之道,能做到行陽道與積陰德不分離嗎?用紡錘捻線時氣息平穩,手指能夠像嬰兒一樣柔軟嗎?清除銅鏡上的灰塵,照見形象沒有毛病嗎?以愛民為出發點的治國理念,能做到無事之先作為(無為)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夠順從這種作息時間而不怠政嗎?以明白四達(正大光明)理政,能夠做到不搞偽智巧詐(陰謀詭計)嗎?天生萬物,地養萬物。天地生養萬物而不擁有萬物,無事之先作為而不恃才傲物,為萬物的尊長而不主宰萬物,時今將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稱作道德。本章開篇就是六問,這是問侯王能否做到這六條做侯王的基本標準。後面六句話,是講做侯王的最高標準,就是像天地那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這就是道德。


朱清國1


章曰:人之生也柔弱.......。柔弱者生之徒。 1,《道德經》第十章編目:識〈有無同一〉規律知的靈魂。

解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是對人及人類本質的髙度概括。載營魄是靈魂和肉體的結合。靈魂者:是大腦機能的表現,大腦能通過感覺對存在進行認識,以此分辨事物;此事物為此事物彼事物為彼事物,不能混淆更不能混亂。這要靠事物存在之特殊性與以分辨。事物和認識一樣也是從無到有,有無相生,的認識過程。

人類的認知能力,具有無限性,“抱一”之〈一〉是存在認識論“有無同一”規律之〈一〉。一個一個存在的事物是認識之源,與認識論是不能分離否則就會產生唯心主義的錯誤,為宗教迷信開方便之門。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在這宇宙世界上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事物,毎個事物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構成這種特殊性的因素就稱之為專氣。(有點像現在所說的基因)專氣決定了 雞蛋能變成小雞而石頭則不能。。致柔:柔弱,人之生也柔弱,柔弱者生之徒。事物這種專氣致柔的生命性,就如嬰兒成長一樣伴隨,事物的終身。你能這樣認識嗎?

(滌除玄鑑,能無疵乎?)。 滌除:不用。玄:有無同一。 鑑,:鑑別。不用“有無同一規律來鑑別事物能不發生錯誤嗎?。

23

愛民治國,能無為

爰民治國 。厶

 


老喬218152046


本章是【老子】中最為難解的一章。但通過對【老子帛書】的研究,我們還是能夠對其進行完整解讀的。關於【老子帛書】,可以參閱本人的付費專欄【老子帛書原旨】。

具體到本章,通行本一般寫做: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

長而弗宰也, 是謂玄德!


而帛書則寫做:

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

槫氣至柔,能嬰兒乎?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

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天門啟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

長而弗宰, 是謂玄德!


首先,對比本章的第一句。

通行本寫做【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帛書原文曰【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

戴,《說文》曰:分物得增益曰戴,引申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營,《說文》曰:環繞而居也,軍壘曰營。營,即今字「營」,引申為環繞而居,營衛君主的親軍,即軍隊。袙,pà,《說文》無此字。《集韻》曰:帳也。帳與營,形成對仗。故引申為行營帳內,輔佐君主的近臣,即官僚。毋,禁止也。


所以,帛書之【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意即:

分享物品與軍隊和官僚,以換取擁戴,並且抱持民心,團結一致,就能禁止離心離德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和下文之【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也是存在呼應關係的。

——為什麼答案是否定的呢?

——老聃馬上解釋到【槫氣至柔,能嬰兒乎】?

——凝息聚氣,使身心達到可曲可直的柔和狀態,就能是嬰兒了嗎?

這顯然同樣是不可能的。


因為【嬰兒】是一種自然狀態,而【槫氣至柔】則是一種人為的扭曲狀態。

因為【民心不離】是一種自然狀態,而【愛民栝國】則是一種人為的扭曲狀態。


統治者一切的所作所為,無非是要鞏固權位,禁止離心離德。

通過分享利益,換取軍隊官僚的擁戴;

通過施行仁愛,愛民如子,換取民心;

通過控制國家,把握機關,掌控權力;


然而:


一旦利益開始發生衝突,軍隊和官僚,就會叛變離心。

一旦仁愛開始破壞公平,民眾和民心,就會分崩離析。

一旦控制開始鉗制自由,機關和權力,就會背道離德。


所以,老聃以為,應當捨棄這些人為的,有意識的東西。所謂分享利益,施行仁愛,控制機關,等等,這些政策,所能換來的,只能是一種扭曲後的結果。


天下之治道,在無為治也。統治者,真正要做的,應該是:


——停止軍隊與官僚,對民眾的壓迫與盤剝。


——放棄仁愛與私心,還民眾以真正公平公正的環境。


——淡忘機關與權力,和民眾之心,同文明之向,使天下復歸於自然,復歸於自由,復歸於道德,復歸於無極。


所以,老聃後文曰:【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葉培盛


289《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監,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載:承載。

營:行動,目標。

魄:精神,價值觀。

一:真理。

柔:生命的特徵。

滌:洗滌。

疵:瑕疵。

玄:根本,本質,空虛,奇妙。

玄德:道本來的秉性,原來如此。

導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跟(天地)真理保持一致嗎?心中那種最純潔,最純真,最原始的生命氣息,能夠保持嬰兒一樣自由自在,純潔無暇嗎?在心靈的最深處,在最本質的心思意念中,能夠消除一切私心雜念保持單純嗎?熱愛人民,治理國家能夠像大道一樣公平,公正,公義嗎?天門開合,自然造化,怎麼可能不是剛柔並濟,陰陽共生呢?日月星辰運行有序,春夏秋冬不時而至,世間萬物沒有一樣可以離開規律而獨立存在,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被遺忘,這難道不是最智慧的知識嗎?真理生規律,能量充滿規律,生養萬物而不佔有萬物。天地因真理而立,萬物因能量而生,善良從來不因為自己有功而桀驁不馴。天不隱奸,地不藏私,播種而不收割,施恩而不圖回報,從善如流,這就是大道本來的秉性啊。


裘承信微讀道德經


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學習道德經需有宏大的視角,有敢於俯視全世界的魄力。縮短歷史,放大事物的方法論。不可局於當下的具體事情形勢中,不可拘泥於前人的解釋。亦不固滯於一詞一語的釋義。

正像道德經所言,世人皆謂我道大不肖,若肖不為道也。

由此種要求與狀態,才能夠以現實存在的事物為目標,找到其中激烈變動的因子,放大,解剖,研究,最後以現實存在運動形式加以表達。

整句是,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找不到合適的的解釋,只能大概說說。就是下決心做某一件事物為已任,做到至善,就要時時照拂,發揚光大。

就象黨指揮槍的原則,落到實際,就是黨委制度,但不能只是說說,浮在空中。必須團有黨委,連有支部,班有小組。大事必須通過黨委,一票否決制。也是高壓線,底限。

就像君子慎獨,人多的地方是君子,人少怕地方也要君子,清夜獨處,問心也要無愧。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時時勤照拂,莫使惹塵埃。

士不可以弘意,任重而道遠。

孟母三遷,斷機柕。

用人不疑。

雖領城不同,但可類此,意會於此。

象易經裡說的,遊魂為變。

也有聖經傳教士聖保羅說的,你覺得你看懂了,你就看懂了。

為道之人,懷玉衣褚。心裡覺是這麼回事情,但又往往講不出來。不能保證完全正確,是否為人承認。不如不語。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美好的結果總是證明你是正確的,現實不是這樣的嗎。


董事長慢慢懂事慢慢長


老子該章節內容,應該不是疑問句,而是反問句。

營為動詞,本義是四周壘土而居,可以理解為圍繞著某個中心構建固定不變的狀態(圍繞而居、營謂周垣)。如營業、營造、營運、營養……等等。中醫也有“營衛之氣”,行於脈中為營,行於脈外為衛。

老子所言“載(承載、揹負之意,帛書為戴,覆之於上為戴,可以引申為是敬奉)營魄(依賴身體存在而表現出的精氣神。帛書亦寫為袙,袙為帳,所喻與魄相同)抱一,能無(帛書為毋,禁止之意)離乎?”,其大意是:敬奉(揹負)以中心構建某種具體形式為而固守不變,能否禁錮背離的情形出現呢?抱一,豈能忘記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此句之後的“專(摶,憑藉、專注於)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能毋以知乎“,也都是以舉例的方式,闡釋在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修身治國之理。世事時移,能固執一端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 是謂玄德!”應該是老子在本章節所要表達的主旨,如何理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意是:事物產生與成長的發展過程,生而不違逆其根其本,長而不妨其修其制,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奧難以理解的修為。


李培軍


個人見解,讀古書,尤其老子的書,不可過度拘泥於對字、詞、句的對應解讀,而應著眼於全段全章,可能的話,最好是將全篇的邏輯關係理清楚,弄明白作者寫作全文的本意和大義,之後,再折返回來,逐字逐句一一解讀。其間,也許有些字詞難予理解,不妨繞開。畢竟,看清了全文的概貌,比什麼都重要,至於理解不了的,一時弄不明白的,放一放再說。不是不想究真,畢竟相距一兩千年的時空距離,即便所謂專家學者們至今都在爭論不休呢。

本章老子連發六問,是想強調六問之下,其實人類無一能做到,所以人類必須學習道(宇宙時空及其運行規律),必須尊祟道的法則。

以下我在《時空之外·道法自然》中,對老子《道德經》第十章的理解,供參考。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大意譯解:

肉身與靈魂合為一體,能不再分離嗎?通過最極致的柔韌鍛練,能回覆到嬰兒的狀態嗎?

內心若是明鏡,能滌除所有塵埃嗎?愛民治國,能夠做到無為而治(尊重規律順應規律不亂作為)嗎?

當天門(百會穴)開合推動陽性(雄)物質能量運行時,能同時接受陰性(雌)的信息能量嗎?通曉時空世界明白宇宙法則之後,能放棄智巧不再自做聰明嗎?

宇宙時空(道)生養萬物,從不據為己有,也不恃為己功,更不會主宰萬物,這才配稱玄德。


劉怯之


要解釋這句話一定要全章理解,全文如下: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營”是“營衞”的簡稱。黃帝內經中營衞指的是精氣,“魄”是魂魄之意,營魄就是人體的精、氣、神,全句的意思是: 承載精、氣、神的身體能身心不分離嗎? 調息呼吸能像嬰兒般至柔順和嗎? 心境能像鏡子常保清浄而不擦拭嗎? 愛國治民能無為而治嗎? 開天眼神通能守雌低調嗎? 通達智慧之後還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嗎? 只有身具“道”才能做到。而“道”生萬物、畜養萬物、從不將萬物生養的功勞據為己有這種無私的作為叫作“玄德”。 老子用六個問句的目的就是要説明“道”的修為法以及得到“道”之後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