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朗述王薌齋拳學

常志朗述王薌齋拳學

常志朗說:“練拳,要真愛,發自真心的愛,以修行的心態忍受孤獨與痛苦,才能享用甜蜜的舒適與得力”。

樁法換勁用功站樁的時間和量一定要大於其它用力的量,否則你其它運動或體力勞動比站樁功夫的勁還用的多,那麼你的勁就跑到其它方面去了。所以樁法的訓練功夫一定要大於其它用力。只有樁法訓練佔據主要地位,順應的筋肉、韌帶、關節、軟骨、神經、氣血等等才能按樁的要求、拳術的要求、技擊的要求發展。這就是變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飛躍,你現在一定變過來了,還得下大苦站,架式低一點,時間再長一點,你再站樁到另一個境界,你還有體會。真有一摸上人就起來的,這就是站樁的作用。站樁先把身體整體起來,與技擊相應的東西都會漸漸的出來。站樁意念:觀想手臂變粗,雙手變厚,兩手心如抓物,雙腿變粗,雙腳變厚,脊柱延長,周身似龍。站樁這不動裡邊有學問,形式不動,裡邊的鬆緊、重心的位置的關聯等等,都在動。

常志朗述王薌齋拳學

王薌齋說,武術的“武”字,是一個干戈的“戈”和一個止步的“止”,這個止,是步的頭,是不動的“步”,不動的步,才叫樁,才是武。不動才是(會)真動。站樁的人,有功夫和沒功夫是不一樣的,有功夫者腳步輕靈穩固,沒功夫的想穩也穩不住,雖然外表挺象。站樁姿勢(架子)要往下,勁要往上,這就是挺拔勁。如果把樁畫成一幅畫,在這幅畫中,在這一動作中,既有抱勁,又有橫勁,還有上下勁、前後勁,想到有什麼勁就有什麼勁。挺拔的勁應先有,如果在這幅畫中看不出想到的勁,說明畫的不好或樁沒站好。

大成拳的廣泛適應性(部分談話、教育、武德等內容)

常志朗述王薌齋拳學

練拳不能只追求動作用的方法,必須從樁裡用功夫,樁裡有功夫了,掌握原則了,其它一些動作一學就會,如果你沒有樁的根基,作出來沒作用。沒作用就連修身養性都談不上。

訓練

大成拳訓練,說慢也不慢,你要狠狠地去站,從站裡去求,你一定能行,他(XXX)現在找不著家,不管是中國拳還是外國拳,只要是兩個人打的東西,主要是全身的協調性、整體性,因為咱們這訓練專門訓練你的整體性,從你的內部機制、關節附件、韌帶、肌腱、軟骨的聯繫,都訓練上了,他那個不停的動作就訓練那組肌肉,訓練不到關節等方面去,越單一的動作、他簡單的動作重複多了,比如上肢的或下肢等某一部分能達到站樁的效果,但不是整體而是局部。訓練的局部,作用的侷限。如標槍、鐵餅等,在特定動作中肌腱、韌帶、軟骨等得到了訓練,非渾圓之力。大成拳是均衡訓練,你這一站,從裡到外,各個地方全都有,是均衡訓練,所以說站樁是個寶,站和站,對和錯,差好遠。現在沒有人、我就給你說現在沒有人會站樁,現在你說找一個能看懂站樁的人都很難,站樁站偏了有人能給你教正,這樣的人現在幾乎沒有。

常志朗述王薌齋拳學

你比如這個胯,這個胯收回來,大轉子怎麼樣,等等好多東西,都是王先生(王薌齋)手把手教我,我又經常仔細觀察,自己琢摩、總結。所以我一看就知道對與不對。師父教徒弟,知道什麼時候、什麼程度應當怎麼練,這樣的師父現在幾乎沒有。我曾教過幾個人,學了幾天,懂了一點道理,他認為這個拳術的道理他懂了,連我沒教的他也懂了,我一看他,其實一動都不對。他全跑到另一邊去了,所以這拳術,趁著你現在的條件,你又懂這些道理,又能找到技擊的感覺,現在你打比賽也好,不打比賽也好,你先把這東西(大成拳)繼承下來。

常志朗述王薌齋拳學

有機會你可選些人,你別怕選到壞人,壞人他練不下去,因為要練出功夫需要心性的安寧,如果找到把這個東西(大成拳)作為終身追求的目標的人,那更好。

斷手實踐

斷手是大成拳各種功法及各種素質與拳術素養的綜合運用和體現。比如掛打一式的用法:步走三角,身起螺旋,以身使手捋掛(接牽、調動)對手的同時變面(曲折有面積的面),蹬、踩過敵,意透敵背發力。

斷手發力的勁變依循的是身體的奇正變化,步法的虛實變化,尤其是小天星的轉變,王薌齋先生說:“轉變全靠小天星”。小天星領勁,手腕子一轉,這身上的勁全變了,就能夠蓄上力,就能夠得勁。手脖子轉和腳上的用力及重心的轉移、身體的鬆緊、要發力的方向、蓄力的角度都要統一。手腕轉帶動身體變勁,變勁也是蓄力和發力、用力;在此過程中身體在圓滿的狀態下即變勁時不失中、不破體;力點準確、重心活變而穩固;打顧一體、步要過人(間架合理)。平時練習身步追人即兩三米之內不破體而會變勁,在思想上、精神上、意念上先假借,才能培養無堅不摧、大無畏的氣概。

功夫、步法、間架結合,鬆緊掌握好,爆發力點清楚,掌握鬆緊,鬆緊動作不大能換力,力點集中清楚,保持間架,用步的虛實來移動和變化重心,觸敵以膨脹或緊縮變化。比如,保持間架,用身子或肩、胯往上一提、或往後一縮,我就可以攻擊了。提拉頓挫隨時蓄髮,左右搖旋往還不斷。一次發力結束是二次發力的蓄力狀態。換勁不是形式上的閃展騰挪,而是輕微的前後左右和內裡邊的變化。

常志朗述王薌齋拳學

斷手,打上人以後的身體位置的變化才是重要的。發力的鬆緊度,打第二下的時候,就等於第一下結束後的蓄力狀態,有一種是形上過他,有一種是形不過勁過,身體怎麼擺動,而又不失中,不絕對。接觸上以後,不能追對方的局部,如頭、手等,而要追對方的重心。

保護時不是你手伸越遠就能保護好,有時給對方引進來,引到你站的最穩的位置上,對方在破體的位置上打上你,你在最穩定的位置上來接他,你就能有變化,有穩定,有餘地。在不穩定的位置求穩定是錯誤的,不必求遠,就求自己穩定。

搭手後要有變身的勁,高矮頓挫,擰擺搖旋等,皆以樁為基。樁無功,問不動人,沒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