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祕訣!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提到發力,有人可能認為,發力不就是使勁嗎,使勁誰不會使呢。實際上.拳術之“勁”不是人人都會使的。有的人力氣很大,可是在拳術上卻有勁使不出來,有的人力氣並不甚大,可是能發揮得很好。我的老師楊德茂先生在教我推手時,他的本力較我差很多,可他的胳膊搭在我的胳膊上,我卻抬不起來。他還曾經向我說過,王薌齋老先生在晚年時,端一小簸箕煤球就喘.當與人接觸時,一發力能把人彈出丈餘,並摔倒在地。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認為不用站樁,試力、走摩擦步就可以練好發力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大成拳的發力本身是拳術的勁.它包含很多的方法和內容,並不是笨力氣,它是通過站樁.試力.走摩擦步得來的一種內勁即能量.通過發力得以釋放。如果在站樁,試力.走摩擦步方面沒有深厚的功底,要想掌握好正確的大成拳發力是不可能的。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通過站樁,試力,走摩擦步的訓練所得的勁,發出來.是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習慣用力是有所不同的,它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含義。因為雙方在進行搏擊時,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徒手搏擊,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人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應該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隨機應變地發力,以期克敵制勝。這是大成拳學之所以不講招法,不講套路的原因。 

王薌齋老先生在其《大成拳論》中對大成拳的特殊性是這樣說的:“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煉,統而言之,使人體與大氣相接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則原理以為體,養成神圓力方,形屈意直,虛實無定,練成觸覺活力之本能,以言其體,則無力不具,以言其用,則有感即應。” 一有感覺就有反應,發力是無定位的,無論是頭、手、肩、足、肘、膝、胯任何一個部位,只要有感覺就要立即發力,所以叫做有感即應。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有些初練大成拳的人,往往急於求成,願意在某些枝節動作上下功夫,不是認真練習站樁。孰不知沒有站樁.試力.走摩擦步的深厚基礎,要想學會發力是不太容易的、往往有人有了感覺而沒有反應,當有了反應.已經遲了。所以說初學大成拳的人不可先練發力,如果本末倒置.將是誤入歧途。易形成錯誤的用力習慣.以後要改就比較困難,甚至比初學還難。 ·

大成拳的核心就是以站樁、試力、走摩擦步為基礎.在站樁的過程中.通過精神假借,意念誘導.在無力中求有力,在不動中求微動.在靜中求動。培養掌握並至運用“渾元力”的方法。實踐證明通過站樁.試力,走摩擦步的訓練,就可以從精神到四肢百骸都能達到高度諧調和統一,並能在運動中充分發揮,本身內在的能量和潛力。用精神假借.意念誘導加速運動技能形成和發展,是大成拳始終不渝的練功原則。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站樁是蓄力,如何把所蓄之力釋放出來就是發力。發力歸根到底仍然是一鬆一緊的矛盾對立統一的問題。大成拳認為:“松和緊”是構成人體運動的基本矛盾。就大成拳全部訓練內容來說,就是怎樣正確地掌握和運用“松和緊”的問題。所謂鬆緊就是肌肉的鬆緊和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鬆緊,而首先是精上的鬆緊。一個人如果精上不放鬆,老是處於緊張狀態,有什麼功夫也發揮不出來,大成拳的訓練就是從訓練放鬆開始的.然後訓練鬆緊的相互轉換.達到鬆緊高度諧調。只有會松才能會緊。也可以說有什麼程度的松,就有什麼程度的緊。而在大成拳的訓練過程中是要求松的時候多,而緊的時候少。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發力就是緊的一瞬間的作用,當觸及到對方後就馬上鬆下來,準備再作下一次的緊。在鬆緊轉換的過程中就有個速度問題.力量加速度作用力才大。

大成拳的發力是要求冷、脆、快.也就是瞬間的爆發力。以極大的力量,在很短的時間內,集中地發到對方的身上某一部位。如果是打的話,穿透力強.傷害性大,所謂穿透力,就說打在人的前面而痛在後面,往往使人難以接受。若是‘放”的話,也就是“發”,能使人因失去重心而摔倒,傷害性小。與人較技時.有時用打,有時用放,有時打放結合,這是須酌情處理的問題。如果是友好切磋,以放為好,如果已經是生死相關。用打為宜,如果競技可以打放結合。 

打的時候,可能把人打傷.不一定把人打倒,而放的時候,可能把人放出摔倒,不一定把人打傷。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有時打即是放,放即是打,放打結合也是大成拳的一個特點。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一般,打是在最近的距離,極短的時間中的動作。而放是在打擊的過程中.接觸對方的肢體時加大了動作幅度,延長了動作距離,增大了接觸面積,因此作用的時間也就相應延長,身體在運動的情況比打要大。也就是說放比打要慢些。但是“放”比打還難些。 

在相等的力的情況下,速度越大,而衝量就越大。所以大成拳很講究速度,要在一剎那,調動全身各部位均整一致,把力量發放到對方身上去,使對方感到迅雷不及掩耳,驚恐萬狀,而防不勝防。要作到這個程度就必須在基礎上下功夫。歸根到底還是得站樁。

發力是在站樁,試力,走摩擦步等功夫有了相當深厚的基礎以後才能訓練的。也就是說只有在站樁、試力,走摩擦步中得到渾元的拳勁兒,才算有了點真實的功夫。否則只是本力。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有了拳勁兒.不等於就已會發力.有時有勁還發不出來。一般來說.不會發力,或者發不好力,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情況:在發力前精神緊張,肌肉僵滯,有力發不出來。動作不僅不諧調.有時發抖發軟。害怕就是這樣。

例如,你遇上一個手持兇器的壯漢.你一緊張.就束手無策,你若遇上一個小孩也手持兇器.你認為一個小孩沒有什麼可怕的.精神放鬆、你可能發揮得很好。這就說明精神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另一種情況,你雖然沒有什麼畏懼.動作也諧調有力,但是發力時間過長.沒有加速度,形成一種單純的推拉.不是猛然間的爆發力.不是猝然的撞擊,也不是拳術的真實力量。拳術的真勁發於內而形於外。

大成拳要求一動無處不動,意到力到,時間短促的爆發。時間越短.而力量越大,速度越大.力量也就越大。正如從高空落下的冰雹,雖然個頭不大,

但是能砸死人。這是因為重力和地球的引力又加了一個九點八的加速度才致於此。所以重力加速度很重要。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總的來講,精神和速度的影響是很大的。質量再大的物體,如果沒有速度對於人也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如果質量大再有加速度,那威力可以說是不得了的。所以站樁可以增加人的質量,也就是儲存能量,能量儲存得越多.其力也就越大,再有加速度,其威力也就越大。人的精神可以促進加速度的形成。

練大成拳要搞清楚力量和加速度的關係和道理.也要搞清楚人的力量是如何傳導的順序。大成拳的發力其根在腳,發於腰.使全身力量達十指端以外。在太極拳的理論中也有:“其根在於足.發於腿,宰於腰、形於指”的說法,在形意拳中亦有:“消息全憑後足蹬”一說。從各家的拳學理論來看,大成拳的發力是集各家拳術發力之長處,並建立了其獨有的發力訓練體系。首先是精神訓練,從站樁開始就要求有意念假借.雖然形體不動,而在意念上,設有大敵當前,生死相關,與其搏鬥,求已生存,應當以大無畏的精神與之拼搏。全身毛髮皆豎,時刻準備迎敵。有了這樣一種意境,才能全力以赴.一旦交手.一觸即發.一發即止。精神上大有斷木碎石之意,當之即摧之勢。意念中的力的指向,要向遠方伸延,有力透敵背之意。精神上的真切是發力的關鍵所在。無畏的精神,必勝的勇氣,是練技擊的首要條件。如果精神不夠,有再好的技術也發揮不出來、因此說精神非常重要。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我的老師楊德茂先生說過,站樁是蓄力.而一切動作均為試力。試力是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難之一部分工作。試力為得力之由,力由試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體認各項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實效用,由此不難理解發力本身也是試力。只是試力要求爭斂互為,動愈微而神愈全,慢優於快.緩勝於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體認全體之意力是否圓滿,其意力能否隨時隨地應感而出,全身精神力量能否與宇宙發生呼應,假借之力.與空氣發生摩擦和與地心產生爭力。

發力時,須要身體舒放、屈折含蓄,不可斷續。也就是全身無節不爭.瞬間的互爭.形成整體之爭。全身的二爭力越大.所發出的力量也就越大。由於人的自然本能就是上下勁大.所以上下爭力最為重要。所發之力要上速度.比起試力來要快得多,而且要連續不斷。

王薌齋老先生說過:“發力,須保持身體松和,發力含蓄而有聽力。以待其觸.神宜內斂,骨宜藏稜,要在身外三尺以內,似有一層羅網包護之,而包羅之內,盡如刀叉鉤錯.並蓄有萬弓待發之勢,然卻在毛髮筋肉.伸縮撥轉.全身內外無微不有滾珠起稜之感。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發力是由蓄力和試力兩個過程組成的。蓄力和試力之間是有極密切的內在聯繫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想發出很大的力量.首先就是蓄力。所蓄之力就是通過站樁得到的渾元待發之力;蓄力要求是在站樁或試力的情況下,周身都要保持內清虛.而外脫化,松和自然,神莊,力均,意念放大,發挺腰松,周身關節似有微屈之意.體認各項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實效用。要作到似松非松,鬆緊適度的待發狀態。如果過緊則無力可發,沒有後勁。過鬆則發力遲緩,往往被動.可能給對方乘虛而入的機會。若想再變主動就比較困難,而過緊時也可能正是對方的所需。所以應剛柔相濟,一定要掌握住火候。

人在運動的狀態下,瞬間從身體某一部位.迅猛地將渾元力爆發出來,就必須有整體的力量。在拳術中所謂力“整”就是力量的分佈要平衡協調,上下要相連.前後,左右要平衡。使周身含蓄,緊密結合一致而為用。渾身之節,點、面、線一切法則,無微不有先後.輕重、鬆緊之別。“整”又包含有“緊”的意思。在拳術中和“整”相對的概念是“散”。”‘散”又包括“松”的含意。“松”的過度就是“散”。大成拳要求保持間架,就是不能“散”的意思。間架一散就受制於人。  

大成拳力量是鬆緊互用,在發力的一瞬間,要求做到極“整”,也就是極“緊”。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動周身一切可能發動的力量,還要保持身體的平衡均整。一發之後,立即放鬆,以利再發。也就是說“發”和“收”都要求作得非常快。就是一觸即發,一發即止。“鬆緊,緊松匆過正.虛實。實虛互為根 ”。必須配合適當才成。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大成拳中所謂的“功力“,係指力量的發出能在不同的情況下.可快可慢,經過的空間路線可長可短,動作或大或小,體位斜正均可發出整勁的能力。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功夫和力量。 

大成拳的發力,包括有形和無形,有定位和無定位,整體和局部,主動和被動,定步向前。定步向後下,定步向左,定步右.活步向前,活步向後下,活步向左右等種種發力。而最基本的一種叫正面整體發力,也叫定步向前整體發力。下面只講一種,走步向前整體發力。  

定步向前整體發力,是大成拳最基本的發力之一。其準備姿式,是站成和技擊樁一樣的丁八步。身體重心落在後面的腿上,兩腿支撐體重分佈為前三後七。大腿外側邊緣似有力微向內滾裹,兩膝則做向外張。兩小腿外緣亦似有力向內滾裹,兩腳有意外張。前腳要後跟虛起,即腳掌著地,後腳要實。膝蓋骨有力向前指,同時後胯要向後略靠,胯關節處力向後引與前膝向前指的力形成相引相爭。兩手抬起,在前胸兩臂成抱樹或抱球狀,有撐抱之意力。何時發力,力始平均平衡之後,仍須復原,如槍炮之彈簧伸縮不斷之意。這是準備姿式。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向前發力的時候,兩手半握拳,中指和無名指以及小指的指尖輕觸掌心,成空心狀,拇指和食指成一個環形,虎口微張。兩拳相距約一拳,前手略高於後於,其距離也約一拳。全部要求除手型有變化以外,其它都和站技擊樁的要求一樣。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手高不過眉,低不過臍,長不過尺.短不逾寸.也就是向前推時手不逾尺,向懷內抱時近不貼身。左手不住鼻右來,右手不住鼻左去,要始終保持這樣的間架。也就是間架絕不能散。  

在發力之前,要設想自己的肩到肘這一段,如同沒有,或者是一個錘柄。同時假設肘到手這一段如同一個鋼釺。這樣作的目的有利於肩部的放鬆,有利於力量的傳導和精力的集中力量撞擊在鋼釺上,通過鋼釺再傳到接觸點上。有了這樣的設想以後,開始發力。發力是首先後腳蹬地,推動身體伸張向前擺動,要設想整個身體如同一個質量很大的大錘,驟然間要用整體慣力去撞擊肘關節,以撞擊前手肘關節為主。這時的意氣力如同流體一樣隨而傾擊,直衝前手關節,將力通過接觸點傳給對方。作發力練習時,要有假借的參照物,雖然手未能觸及,但力要通過手放出去。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在與撞擊的同時,雙手要向內擰轉著向前方伸出去。假設在與對方身體接觸的一剎那,手指被彈直.此時就會覺得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破指而出,將對方摧倒或摧出去。這樣發力的動作做完以後就恢復原位,就算完成一次發力。復原以後接著再發,要連續練習。

前後左右,互換無窮,操之愈熟,愈感其妙。當然這還不算完,關於鬆緊沉實之利用,剛柔靜驚之揣摩,路徑之遠近,間架之配備,發力之虛實,宇宙之力波.以及利用時間之機會等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大成拳的發力與實作是有密切關係的,發力作得好,實作也就相應的好。因此在發力時還有許多事項需要加以認真注意,如果稍有忽視,對發力也是不利的。 

在發力前,要周身空靈均整,精神飽滿。要作到周身似松非松,不用僵力。若有用力,筋肉就要僵滯,一有僵滯,就會影響發力的速度和效果。但是也不能鬆懈。一旦鬆懈何言發力。發力時要求一觸即發,一發即止。 

在發力的瞬間,後胯往後下靠,前腳臏骨要有向前指的力,前腳猛然住地下一踩,好象踩到地裡去一樣,又如踩空一個臺階那樣猛然。在發力的瞬間一踩即提,不許延長時間,此時的兩腿支撐體重分佈是前七後三。雖說是一踩,形式是腳踩,實際上是整個身子勁。踩下以後,要很快就彈回來,復原到發力之前的狀態,仍然保持前三後七,前腳跟虛起以利再發。人有時不意失重,要倒未倒,如果能人為的作出那個勁來便好。

揭開大成拳發力的秘訣!

隨著整個身體對肘部的撞擊,頭要向斜上方領,扣齒,下頜與脖頸有夾勁,額頭也要相應地向前撞擊。如牛頂架,衝勁很大。同時雙手分擰,兩肩外撐,兩手不允許伸直,要形屈力直。頭、手、腳,整身,同時動作,求其整勁。動則如怒虎出林,全身如靈蛇驚變,急若火燒,頗有神助之勇。 

發力時精神上要求放大,力指向遠方,意如摧動高樓,一推即垮的氣勢。在意念上要追求意境的真實感。誘導周身的精神“激發”狀態。“具有烈馬奔放,神龍嘶噬之勢”.要有谷應山搖一起撞的情景。總之精神上要壓倒一切。

身上要有彈性,間架不癟,要拉之不開,壓之不癟,永遠保持發力時的持續性,要有往有來,互換無窮,不能孤注一擲。要聲力結合同時齊發。聲能助氣,可以彌補發力之不足。可以驗證發力是否篤實均整。  

練習時須先由何處入手,王薌齋老先生是這樣說的:“習時須先由節段,面積之偏倚而求力量之均整,繼由點力之均整揣摩虛實之偏倚,復由偏倚之鬆緊以適發力之適當,更由適當之發力利用神光離合之旋繞與波浪彈力之鋒稜,再以渾身毛髮,有出詢問路之狀而期實現一觸即發之功能。”這段文章雖然簡短,實際上很難。習行者應細細揣摩。 

發力就是對渾元力作最大限度的發動。在發力中,人的肢體同時具有前後,上下的伏動,弓曲伸張,左右橫向擺動,旋轉前伸等特點。從形體來說,形屈可以形成三角支撐力,旋轉前伸可以產生螺旋力,伸縮可以形成彈簧力,間架構成斜面力等等。從體內來說,由站樁而得來的內勁,可以說是意氣力之合,它的流動速度給人的感覺,用語言也說不太清楚。舉個例子來講,如同一個裝滿煤氣的煤氣罐,你扛在肩上往上扛,每上個臺階它都有一股前衝的勁。就是這種勁,在發力中釋解出來。  

大成拳的發力是外形看著簡單而內部卻非常複雜。能量是通過形體表現出來的,形體的協調又很重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但是有形的動作好練,而無形的內勁是難求的。要想練好發力,就必須在站樁上狠下功夫。各種勁都是從站樁中求得的。只有堅持不懈地站樁,像儲蓄一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有純厚的功力。所以練功不可拔苗助長,更不能望洋興嘆,止步不前。只要堅持持久地練功,自然領悟其中之奧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