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搭手”是大成拳最重要的訓練環節之一,只練習養生不求技擊者可以不練“搭手”,但要想整體把握大成拳全過程,研習中國拳術之全部、全面把握中華民族這一古老、科學、的文化,還是應該研究大成拳“搭手“的學問。研究“搭手”反而更能促進對於樁功和試力的認識,可以使樁功和試力達到更高的境界。科學的進行“搭手”訓練是很安全的,不會發生任何問題。大成拳“搭手”含有很深的學理,理趣無空、妙趣橫生。練習“搭手”也可以不技擊,技擊有危險性,只要不技擊,科學的練習搭手沒有任何危險,所以大成拳愛好者在站樁、試力有了相當基礎後完全可以繼續練習搭手,不要存在任何疑慮,但必須有人正確指導,不可自己盲目練習,也不可看書或其他一些文字資料練習。搭手練習,可以提高人的自衛能力,也可提高站樁、試力的養生效果。

“搭手”也叫“斷手”,什麼是斷手?斷手就是在特定的時候,通過二手相接,把“敵方”來的力量給斷掉,也可以說是把敵方想作用在我方身體上的力量給化掉,使敵方的力無功而返。

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斷對方力的可能性:

1.王薌齋老先生經常說:“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這是人的天性,人的這種天性使斷掉對方來力成為了可能。中國曆代拳術家在幾千年的較力實踐中,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是完全能夠掌握的。

2.我們經過長期刻苦的站樁、試力,掌握了不動之動的力、得中的力,有了這種力,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搭手訓練完全可以掌握斷手的能力。

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練習搭手的原則:

1.練習搭手應具備的條件:應該經過長期的站樁、試力的練習,已具備不動時有力(持環得中的力),具備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能力。

2.練習從二人搭手開始,左手搭右手、右手搭左手,搭手的部位為腕部至小臂,應注意的是練習中不可脫點,脫點就達不到練習的目的了,搭手訓練有素者只要一搭手是脫不了點的,就像吸住一樣。

3.搭手後要按住對方的力,按住對方力後要做到“點緊身松”,即按住的部位有力,對方感覺很有力,而我方全身處於放鬆狀態(經過長時間的站樁、試力練習應有這種能力,不具備此能力者不適於搭手練習)。

4.力的運用。雙方要互守中線,對方用豎力向我擊來,我即用橫力。什麼叫豎力?對方從己方中線部位向我中線進擊為豎力,這時我方向左、右向上下用力即為橫力。如向對方反方向用力為頂,如順著對方力走為丟,搭手的原則即不能頂也不能丟,只能是豎來橫走、橫來豎直,既能把對方力化掉,還能把對方力吸住。初練時可以直來直去,熟練後可把力走圓,對方用豎力我用橫力應合,是找出對方虛點,對方用橫力進擊,我用豎力迎合也是找對方虛點。

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反覆連續使用,即可找出一條虛線,使我方的力能作用到對方中線。此用力之法為守中用中,熟練後方可奪中。搭手練習就是實中求虛的練習,實中求虛有很多方面。它包括精神方面的、動作方面的、力方面的,搭手就是練習力的實中求虛,力的實中求虛是最難練的、是最吃功夫的。搭手訓練有素者能把對方的力給搭沒了,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總是按著對方沒力的點走,對方既使有力也變得無力了,這就是運用四兩拔千斤的原理。

其實世界其他運動也是在圍繞橫豎力的問題做文章、在較力。但是他們無法獲得中國拳術這種力(即得中的力),所以他們制約對方的力只能用動作的幅度,他們也要求動作幅度越小越好,動作越小在對抗中越佔便宜,但它再小比起中國拳術的動作也是大,中國拳術在較力中可以不動,動作越大越慢、越小越快,不動是最快的,所以說中國拳術的力與其他運動的力不是一回事,有性質的區別、不能同日而語。王老先生搭手功夫特別好,王先生在技擊中可以說一搭手即勝定。

只要一搭手對方就沒力了,沒力了對方的兩臂也就沒有了攻防作用,所以王先生常說練功夫要把對方的兩臂給練沒了就是這個意思。王老先生常說技擊時看對方就是一個腦袋、一個身子、兩胳膊、兩腿在那擺著,就像樹枝插的,一摸就趴下了。就是說掌握了橫豎力,力再大的人也會變得無力,身再高的人也會變得矮小,就是“任敵雄偉漢,運用四兩發拔千斤”,“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行兵”。王先生還說“馬為什麼老實,因為馬的眼睛有問題,馬看什麼東西都大,它看人要比它大得多,它總覺得自己小,所以它怕人,它見個貓也跟見個牛似的,所以它膽小”“人功夫練好了精神,眼睛都要發生變化,看誰誰小,看見身高一米八五的、看見二米的就像一米七,見誰誰沒力,像是麻桿插的,看誰都瘦胳膊細腿,一摸恨不得就把人給摸趴下。”

功夫大了,精、氣、血充足了,人的精神必然要好、膽子大,為什麼練拳的人講武德,不能覺得自己棒了,幹什麼都講胳膊粗,動不動就講動勁。王老先生常講“我就喜歡憨字,憨字怎麼家呀,上邊是敢、下邊是心,就是心裡敢的意思,心是敢做外表要有涵養、要能忍,這才叫憨厚,練拳的人得憨厚,這就是武德,遇事要講道理,貌似文人”。

搭手是技擊的不二法則,大成拳的技擊實際上就是搭手。技擊時通過搭手來贏人,站樁、試力所得出的力都是為了搭手所用。站樁、試力、搭手訓練是大成拳獨有的、是大成拳的長處,在技擊時一定要運用自己的長處,不能丟下自己的長處去砍磚頭兒、去掄胳膊。王選傑先生曾說過“搭即是斷、斷即是搭,搭斷不二”,可以看出選傑先生對搭手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中國拳術大家搭手功夫都非常好,他們技擊時都是運用搭手功夫制人,例如李洛能先生、郭雲深先生、謝鐵夫先生、薛四爺、尚雲祥先生他們都是技擊即搭手,搭上手就能贏人。王老先生常講“見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正是虛,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擊實處,實處是哪?就是搭手。人的手是最有力、最靈活、最堅硬的部位,人都認為自己的手是攻、防最佳工具,手是最不怕擊的,可是有功夫的人恰恰是通過搭手來突破對手的防線,在對手認為是最不可愈越的地方進行突破。

“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什麼是虛實轉換樞紐處?就是橫、豎力變換的這個點,這個點正是人之絕對的虛處,這個虛處是到目前為止任何運動也解決不了的(除中國武術)。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大成拳,大成拳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是通過站樁、試力、搭手的練習,使氣充足,氣充足後產生意,意生力,這個力就是不動之動的力,是可以得中的力。力一但得中即可上、下、左、右、前、後,不忘不失、力不斷續,這樣可彌補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的天生缺陷,此法可謂絕學、理趣無窮。

王老先生常說“意即力也,意力同出一氣之源,持環得中以應無窮,守中、用中、得中;起是橫、落是順,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起為鑽、落為翻,起落鑽翻;去意猶如卷地風,硬打硬進無遮攔;何為打、何為顧,顧即是打、打即是顧,出手即是處;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行兵;遇敵猶如火燒身,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擊之不中,必有懷疑心;何為虛、何為實,實即是虛,虛即是實,見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正是虛,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

應該承認當今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文化、科學飛速發展,但是就現代運動與中國拳術相比較還差之甚遠。筆者斗膽估計若按年計算,不會是二位數,恐怕要在百年以上。對於老先生的諄諄教導,大成拳愛好者應重視、重視、再重視,思考、思考、再思考。“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是人之天性、是大自然賦予的,橫豎力的轉換不經歷是不行的,怎麼經歷?第一、要有不動之力;第二要貼住對方的力才能經歷對方橫豎轉換之樞紐,看來經歷是要有條件,不是想經歷就經歷,要具備條件才能經歷得到。經歷在學習大成拳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對只求養生的人經歷還不是特別重要,但是經歷多的人對於養生是很好的促進,而要想研究大成拳之全部,要養生和技擊兼得,經歷則顯得極為重要。王老先生在世時常對志朗先生說:功夫好了,沒有經歷是不夠的。

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好功夫就相當於博士,博士所經歷的事都是小學生經歷的事,那他也只能解決小學生能解決的簡單的事。複雜的事你經歷不著你解決什麼呀!你老不解決複雜的事,當遇到複雜的事就傻,你老遇見覆雜的事,解決幾次就熟了,再遇見覆雜的事解決起來就順手了,如有不好解決的問題就在站樁、試力中加以揣摩也就精了”。王老先生的經歷十分豐富,他接觸過很多中國拳術之巨匠,有過與高手較技的經歷,所以他對拳術理解的很深,他在站樁、試力中所練的東西和體會同我們現在經歷的人都不同,訓練水平高,處理技擊的水平也就高,能處理高水平的技擊;反過來能促進站樁與試力,所以說環境非常重要,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很難造就出一個武術大家。王老先生說他趕上了一個尾巴,見到了幾個高人,明末清初環境最好,好手如雲,所以反過來能造就出更多的好手。

王老先生當過兵、上過戰場、拼過刺刀,他說他見過真的,再真也莫過於戰場上拼刺刀、互奪生存。老先生在軍隊上是武術教官,他教了很多人練拳,有老兵有新兵。新兵身體棒、力量大,練的也苦、練的也好,老兵歲數大、體能差、練的不苦。王先生經常表揚新兵,老兵不服氣就說別看新兵練的好,上了戰場就下不來(就得死)。王先生也納悶,心想怎麼可能呢?有一次真打起來了,肉搏戰,王先生先沒上去,一看新兵全死了,怎麼回事,一拼到刺刀,新兵就傻了,不會動、不會躲,對方一刀刺來連躲都不會,一下就被扎死了,有的新兵一照面就給人一刀,人家的躲反過來一刀就把新兵給扎死了,有的是一人一刀同歸於盡,老兵有經驗,人家過來一刀,他知道躲,躲過去反過來一刀就把別人扎死了。

王先生看了一會兒就看明白了,非常簡單,他就上去了一下一個,最後打勝了,完了一看,老兵一個沒死,死的全是新兵,幸虧王先生上去了,救了幾個新兵,要沒王先生新兵還得多死幾個。活著下來的新兵以後就了不的啦,再打仗就比老兵強了,有經驗了,後來老兵也服了,說還是練習好,練了就比不練強,但得經歷過。所以王先生特別重視經歷,一要經歷高人,二要經歷真。他在教授志朗先生時經常與志朗先生實作,目的是讓常先生嘗試一下高水平技擊的滋味。志朗先生也深有感觸,與王先後交交手,摸摸他的勁,對後來他對大成拳的理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拳術巨匠李洛能、郭雲深、尚雲祥……等,他們都經歷過與高手的切磋,所以也成就了他們,不同的是他們都是先經歷後練功夫。

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王老先生是先練功夫後經歷,王先生是先練好功夫,後來才逐漸結識一些巨匠,有了這些經歷才使他成為實作通家。“搭手”練習主要練習人在搭手後“捆人”“拿人”,一經搭手就要把對手捆住,拿什麼捆?拿勁捆,拿人用什麼拿?用勁拿,原理就是敵用橫力我用豎力、敵用豎力我即用橫力,我總比敵快,為什麼?因為我的力是不動之力,敵是掄力,不動之力是中力,這就是守中、用中、奪中之原理,一搭手即把敵人貼住和大膏藥似的,貼住以後就掉不了,甩都甩不掉、動又動不了,敵之渾身是空,我則進、退自如。

搭手上的東西可以運用到站樁、試力中去求,熟了後再促進搭手,此乃便是虛中求實、實中求虛的法則。王老先生搭手功夫好是全都好,樁好、試力好、搭好好,他的站樁、試力、搭手都是一個東西,說到底就是動、靜,靜時不失動、動時不失靜,動靜者大學問也。

王老先生與人一搭手,用他的話說就是能把人掛上,一個人100多斤給搭上不用打人,幾下就能把人給累死,可見老先生對力的運用多麼純熟。“起、落、鑽、翻、橫、豎”力摸熟練後,人會產生一種見力就親切的技能。兩人交手,見對方出力便感到親切,不畏懼、不跑,而是站得住,見力有一種親切感,迎著就上,見力就敢迎著上的人就知道見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便是虛了。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聽不出來力的橫、豎勁,能熟練的聽出力的橫、豎勁。

對方一出力機會便出現了,敵不出力變化莫測,力一出來變化沒了,一搭手,對方就形成沙袋、渾身是空,此乃後發制人也。搭手是斷手的最高境界,搭手練好了在技擊中用搭手贏人,這是大成拳最高境界。在練習搭手功夫期間叫推手,推手不能脫點,脫點即為犯規,雙方在沒有掌握好搭手功夫時脫點,一容易傷人,二對練習沒有好處。一脫點等於沒有達到訓練目的,搭手的訓練內容很多,很吃功夫,即便是經常練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練出來的,推手脫點耽誤練習進度不易提高。在技擊中能熟練運用搭手功夫叫斷手,即雙方一接觸就能把對方來力即刻化掉(斷掉),在不脫點的情況下再把對方扔出,叫放人,也叫隔手打人。“放人”在技擊中不打人、不傷人,而放人是因為不脫點造成的,不脫點按著對方胳膊再奪敵位才能形成放人。這是上乘功夫,也是通常所說的三層功夫中的“化勁”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