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茂先生大成拳特點敘談


楊德茂先生大成拳特點敘談

吳式太極拳傳人王茂齋


  楊德茂先生在早年與吳式太極拳傳人王茂齋老先生學習太極拳技,而且功夫修煉精深。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聞京城王薌齋老先生意拳風格新穎獨特,功法大成,楊 德茂先生特拜在老先生門下學習拳技,在兩位老前輩精心培養教導下,得其拳學心法。楊德茂先生大成拳風格以柔順、松整為特長,力量發出能鬆緊互為作用,有瞬緊如鞭的驚彈勁。利用動靜、虛實、柔剛、鬆緊對立統一關係,把拳學提升到了極有個性的層面,突出了二位老前輩武學中綿沉、松整、空靈、驚彈為特點的拳勁風格。

  楊德茂先生在拳技基礎功體認過程中,首先要求神形端莊,從鬆柔、圓均、輕緩、舒展中求取連綿不斷的拳勁。用拳學中“以形取意,有意象形,意至形生,形隨意轉”的原理,在站樁中求得人體身形上下能協調統一,動作能相連貫通,有一動無有不動,身如弓弩拳如彈的拳勁。

  楊德茂先生認為習拳先要重德,做到心正、形正、品正、拳正

,通過學拳理用拳學修煉出拳品如人品,人品貴心正的聯通關係。身形肩架、基本功練習過程中, 要把握好含胸、堅背、頭向上挺、臀向下坐、胯擰拔,腿蹬撐協調成一體的適度,首先要求把人體頭與脖頸關節部位的環節要調理得協調得當,使人體能有端莊神態,頭部要非常細膩地調整成既要能上挺,而且還要做到挺中有空中繩吊系的意感;頭部要能出現上挺下吊、上下互用出上挺下爭、下弓上引的關係,達到人體運動 中身形能上下相引相爭、相互轉換的欲上則下,欲下則上相矛盾的力學要求;而同時,頭部能少許向脖後坐靠,意中有貼衣領之感。這一相關環節,是練拳時頭部能否挺立起領住身形,重心能穩定,虛實轉換要解決好的中心學問。並對拳學中“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向皆空;下節不明,根本不清”的理論認識,闡 明瞭人體三段九節各部位能相互協調連貫對拳術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楊德茂先生大成拳特點敘談

楊德茂先生

  楊德茂先生深深感悟到練習試力工作對拳技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認為在試力動態時要神情自然開闊,動作能協調隨連,開張勻圓,鬆緊變化,慢緩流暢的運作摸勁。身形有波浪起伏用頭領,身動慢泳與大氣中相連不斷,呈現溫文爾雅,飄逸灑脫的拳勁神韻。楊先生認為,身形能真正做出波浪起伏的拳勁變化,是靠人體下肢 胯、腿腳互相一體作用的,而不是上部肢體局部形式之變化。拳勢變化時,人體下盤能穩固,是用意念誘導來訓練的,人體在各種運動中能有擰裹、開合、屈伸、蹬撐是雙腿、胯、膝、腳同時作用的結果。這樣訓練才能體現出“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由下而上完整變化,試力時各種姿式動作經過由中平適度 ——過渡為舒展大度——動作緊湊的三步過程,合理訓練,自然能收到神不養而自養,力不練而自練,有舒適得力,肌松如水,進而可一緊如鋼的功效。

  通過站樁、試力、摩擦步綜合練習,用意能與體外相連牽掛,使人體四肢百骸形體本能互應,求得神形合一,身形能有虛靈挺拔整體勁,產生一動無有不動的松沉驚彈力。拳勁練好是從平常中得非常,從拳學中領悟“虛無中求切實,假借無窮意,慎履薄冰神,勿失中和勻”為內容的指導思想,神形和諧在“鬆緊緊松”矛盾 中求得驚彈力,拳勁來源身形鬆緊、虛實互換中能練松用緊,以虛應實轉換成應用的,從含蓄連綿中一分為二轉化成冷彈脆快,產生剛柔相濟的拳勁。

  楊德茂先生在練各種養生樁和矛盾技擊樁、託寶樁同時,非常注重又提又踩樁的練習。此樁法少有人問津,卻成了楊先生的專利。練習又提又踩樁法,要求人體重心放於後腳上,但前腳還要保持其它技擊樁原來的形狀下微離地。腳離地後,意念中腳心微吸,仍有著地一樣的感覺。而前腳要有提中踩、踩中提相互矛盾的變 化,足腕要有擰、兜、趟、撥之力;頭部要上頂,領住身形,重心穩定,頸豎直,下額微收,意如空中有繩吊系之感;腰後處似有繩繃,胯擰腳蹬,手抬起腕有纏繩的與外牽掛意感。此時頭手足各部相對有力,來調控身體平衡運動,使身形能相對放鬆,有松如衣掛杆,緊似擰布衫,柔若軟體管,剛能胎膨漲等鬆緊剛柔的矛盾變 化。能這樣練功,就應合了拳論中“脖子、手腕、腳腕稱之五個脖子不能松”的要求。通過此樁身體左右兩面強化訓練後,身體就能有傳統拳學中龍形特點的虛靈挺 拔勁,而身形能束展、吞吐、屈伸、鼓盪變化,有雞形步虛實變化快捷簡練的節奏感功效,在搏擊對抗運動中利用步法變化的優勢,乘對手立足未穩之際,出奇搶先 制勝對手。

  楊德茂先生的弟子史風歧先生曾談到楊先生常言“技藝切磋勝負不是目的,而通過相互交流,學習提高技藝才是目的”。

讓大家與各派交流技藝時要虛心學習別 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融會貫通來豐富自己的拳學經驗。要耐住性子觀摩各門派拳技的獨到之處,認識到技藝是無止境的,不能自滿為是,失去了求取上進的心。楊先生在教學生練功中,對學生通過看、擺、講、摸、調理站樁後對學員手、眼、身、神、步具體細膩反覆講解其要法並有趣味性的講到“別把活的東西練死, 而要把死的東西練活才能有進步的”用深動語言引導學者對基礎功練習有興趣產生功效。

  王鐵成先生談到,楊先生曾講述練習拳技得用辯證法,談到“發勁”用“卸勁”方法的結果,平素練拳時,意想你身後帶著的是一列車貨物,當與對方推手或是 實作時,你要發力,不是向對手發力,而是把你身上帶的這車“貨”瞬間“卸”給對方,這樣應用是很輕鬆自然了,能得機得勢恰到好處地應用發力。

  楊德茂先生曾深有感觸地說到:“大成拳的七步功法,只是一把鑰匙

,它是打開金庫的工具,當你苦心鍛練了幾十年,終於打開金庫的大門,可是令你大吃一驚,原來這個金庫是‘空’的。”這段回味無窮的話,足以說明楊德茂先生對拳學的理解應用已到大成。

  楊德茂先生練拳,始終用拳學中“鬆緊緊松”辯證統一關係融匯貫通拳技練習過程,“松”是練拳基礎,“緊”是拳勁應用的結果,在相互變通中求得發展。楊先生拳勁特點是:拳勁驚彈在鬆緊,神形形神貴相通。無中生有神意真,有中變無身形松。

  筆者深感楊先生拳技有薌翁拳學中實質內容,願同拳界同好、朋友一起研究總結拳學,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