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程毅中先生頌壽

為程毅中先生頌壽

中華書局原副總編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程毅中先生致力古籍整理與文史研究七十年,著述豐贍,成就斐然。道德文章,海內宗仰。今逢先生九十華誕,書局後生晚輩重溫先生著述,期與學界同仁分享。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先生於1950年考入燕京大學國文系,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次年考回北大中文系為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12月分配到中華書局文學組。先生甫至書局工作,即著手整理《王船山詩文集》《海瑞集》《徐渭集》等多部重要別集。王船山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其詩文在文學造詣之外,處處可見學術思想的火花;海瑞、徐渭,一為廟堂廉臣,一為江湖逸士,名動朝野,著作亦甚可觀。先生點校這幾位重要人物別集時,克服當時眾多的不利條件,為讀者提供了精審的點校本,至今猶再版不斷。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王船山詩文集》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海瑞集》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徐渭集》

先生除點校之外,也負責重要古籍的影印工作,如《文選》李善注尤刻本的影印出版,已成古籍影印史上的經典案例。先生在底本考辨上下了很大功夫,通過對宋尤袤刻本和清胡克家翻刻本的細緻比勘,以及對尤本附錄《李善注與五臣同異》的研究,撰成《略談李善注〈文選〉的尤刻本》(與白化文先生合撰)一文,論證尤本、胡本價值,是《文選》版本學史上的重要文獻。

編輯工作首重審稿,先生於此一絲不苟,經手了極多重要稿件。如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是公認的近人編纂文學總集傑作,這部書稿的審讀工作即由先生承擔完成,審稿意見高屋建瓴、細密周詳,是我們學習的範本。在整理作品之外,還有諸多著名學人的學術著作由先生審發,如高亨《文史述林》、葉德均《戲曲小說論叢》、孫楷第《滄州集》、夏承燾《月輪山詞論集》等,均在此列。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審稿意見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高亨《文史述林》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葉德均《戲曲小說論叢》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孫楷第《滄州集》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夏承燾《月輪山詞論集》

編輯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審讀各類投稿,以及回覆讀者來信。對於投稿,都要撰寫詳細的審稿意見,依據學術判斷答覆用與不用;對於讀者來信,都要認真閱讀,實事求是地給與回覆。先生於此,都是親力親為,書局檔案中保存有先生所寫的退稿意見以及回覆讀者的公函底稿,厚度幾可盈尺,一筆一畫,一絲不苟,令人敬佩!

先生領導中華書局古籍整理工作多年,為文學編輯室制定了古代文學總集、“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及“明清傳奇選刊”等系列的出版規劃,策劃組織了《楚辭註疏長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唐文》、《宋文鑑》、《宋詩鈔》、《全遼文》、《金文最》、《元詩選》、《全金元詞》、《明文海》、《全清詞鈔》、《詞話叢編》等重要文獻的整理出版。先生的擘畫強調總集與別集並重,為學術研究提供基本文獻。對這些重要產品系列的充實與維護,至今仍是我們工作的核心內容。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詩文總集

先生注意總結古籍整理工作的心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執筆撰寫了《古籍校勘釋例》,歸納出“三個選擇”和“兩個從嚴”,作為古籍校勘的基本原則。“三個選擇”,即選好底本、選好校本、選好異文;“兩個從嚴”,即改字從嚴,改字必出校記,異文出校從嚴(先生在給古籍編輯講課時強調,要明確出校和選擇異文的目的性,避免煩瑣校勘),他本顯誤的不列。先生的真知灼見積累成冊,有《古籍整理淺談》行世,是古籍編輯的案頭必備書。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古籍整理淺談》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古籍整理工作也在新技術的支持下有了新的發展與要求。在推動古籍數字化事業開展過程中,先生深切關注,建言獻策,給予了巨大支持。同時,先生對古籍數字化的思考也從未間斷。2012年,先生向國務院提議,指出古籍數字化要加強統籌工作,要“取法乎上”,要重視頂層設計。2013年,先生在《光明日報》發表《古籍數字化須以古籍整理為基礎》一文,提出數字化古籍應當嚴格符合古籍整理規範、古籍數字化必須儘量吸收和保存古籍整理的成果、古籍數字化可以作為紙質書籍修訂的先導等意見。這些意見不是憑空得來,而是先生在觀察與使用中總結而出的。面對近年來古籍數字化領域各自為政、泥沙俱下的境況,2019年,先生綜合學術界同仁的意見,上書中央,建議將古籍數字化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因為文化關係國家命脈,核心技術與原始數據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古籍數字化須以古籍整理為基礎》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先生開啟經典古籍庫第四期和專業版上線

先生師從著名學者浦江清、吳組緗二位先生,在古代小說研究領域“打深井”,勤懇耕耘半個多世紀,創穫極多。其中,把古代小說分為古體小說和近體小說兩大體系,以及對中國古代小說三次變遷的闡發,是極為重要的兩大理論。先生論述說:

前人把“五四”以前的白話小說稱作“通俗小說”,如孫楷第先生編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可能是用以區別於“五四”以後的白話小說,但與文言小說不是對稱的關係。再說,通俗小說在1919年以後還有新的作品,也常有人稱述。我為了便於對舉,先把古代文言小說稱為古體小說,再把“五四”之前的白話小說改稱為近體小說。

先生平易簡明地分判了古代小說文體。其立論根據多年的古籍整理與文獻研究經驗,故而周洽嚴密,紮實不破。

先生在1981年出版《古小說簡目》,是小說研究者的必備目錄學著作,其時已遵“古小說”概念編目。數十年來,點校《隋唐嘉話》、《玄怪錄·續玄怪錄》、《燕丹子》、《花影集》、《雲齋廣錄》、《輪迴醒世》,編纂《古體小說鈔》,策劃“古體小說叢刊”,在文獻整理上確立了古體小說的實指。近體小說方面,先生用力亦深,輯釋《宋元小說家話本集》(是書初稿早在1962年編定,至2000年由齊魯書社出版,十六年後再次修訂,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校注《清平山堂話本》,“近體小說”這一概念同樣基於文獻整理得以呈現。由文獻而著作,先生對古代小說分體的理論創見,以極為扼要的文字,集中體現在《古體小說論要》、《近體小說論要》兩部書中。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古小說簡目》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隋唐嘉話》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玄怪錄·續玄怪錄》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古體小說鈔》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古體小說叢刊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古體小說論要》《近體小說論要》

和分體理論的形成相似,先生對“分期”理論的闡發,也是從對具體文獻的考察,逐漸積累形成的。先生說:

魯迅先生認為中國小說有兩大變遷,一是唐代傳奇,二是宋元話本。我參照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中所說的“小說……蓋稗官見於《漢志》歷三變”之語,推而廣之,將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分為三次變遷。我擬定第一次變遷的轉折點在建安時期,由於敘事賦的關係,虛構、代言、敘事……都有所發展。

先生從敦煌俗賦上溯到秦漢的雜賦,先後寫成《關於變文的幾點探索》、《敦煌俗賦的淵源及其與變文的關係》、《敘事賦與中國小說的發展》等多篇論文,在此基礎上,遂有《中國小說的第一次變遷》問世。先生指出,第二次變遷的突出特徵即是“唐人小說中的‘詩筆’”,並在《唐人小說“詩筆”與“詩文小說”的興衰》等文中予以討論。先生對第三次變遷的觀察不僅注意“主流”,專題分析典型作品的特徵,同時注意“逆流”,撰寫了《讀〈蟫史〉札記》等文,從側面論證了中國小說發展的走向。先生對古代小說的研究遍及各代,發明甚夥,專著《唐代小說史》、《宋元小說研究》、《明代小說叢稿》,涵蓋了小說發展的多個重要階段。專著之外,各類文章又結集為《程毅中文存》、《程毅中文存續編》、《月無忘齋文選》,這些著作既是學界參考的重要材料,也是先生學術生涯的重要記錄。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唐代小說史》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宋元小說研究》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程毅中文存》《程毅中文存續編》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月無忘齋文選》

先生日坐月無忘齋,依然筆耕不輟,繼續撰寫文章,整理文獻,思考古籍出版與數字化的諸多問題。“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少即好書,老而彌篤,博聞強記,習與性成,如新近發表的《浪子燕青與梁小哥》,以及即將面世的《宣和遺事校注》等,無論考證,抑或箋釋,皆隨手拈來,渾然天成,誠可謂絢爛歸於平淡,而爐火臻乎純青之境矣。

为程毅中先生颂寿

《宣和遺事校注》(設計稿)

先生治學通達,處世從容。數十年間,世難國艱,但凡義之所繫,常奮身不顧。聞今歲新冠肺炎肆虐,先生立將所積稿費、審稿費數萬元捐助疫區醫護人員;又補輯南宋鄂州(今武漢地區)抗金將領梁小哥之事蹟,鋪敘成文,且曰:“願為武漢人和守護武漢的戰士講一個可以激勵鬥志的故事,為抗擊疫情加油。”高風亮節,令人肅然起敬!

先生年屆九旬,身幹筆直,健步如飛,視聽不衰,起居尤適,是知為有道之長者。《易》曰:“乾元用九。”《詩》曰:“以介眉壽。”敬祝先生延年曆百,壽越期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