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將軍的存在,可以用“力挽狂瀾”來形容?

史學達人


解放軍歷史上,多次出現非常嚴重的挫折,但是每次都能化險為夷,最終走向成功,從本質來說,這是因為中國需要革命,中國需要共產黨,需要解放軍。

解放軍歷史上最嚴重的三次磨難分別是:南昌起義失敗、國民黨全面反共和長征中紅軍損傷過半。這三次磨難中,誰能了力挽狂瀾挽救紅軍,挽救革命,挽救中國呢?

1,南昌起義失敗。

南昌起義時解放軍第一次打出自己的旗幟,也宣告瞭解放軍締造偉業的開始。南昌起義的隊伍中,主要是三支隊伍,第一支是賀龍所部,第二支是葉挺所部,也正是因為如此,葉挺、賀龍和朱德,在南昌起義後分別擔任了第11軍軍長,第20軍軍長和第九軍軍長。

可惜,這隻隊伍在轉移過程中遭遇了敵人優勢兵力的圍追堵截,雖然打了幾個勝仗,卻始終沒能得到補充。在最後關頭,朱德帶領了800殘兵堅持鬥爭,最終把這支部隊帶上了井岡山。而這800人中,有三位元帥、二三百百名將軍。

因為朱德元帥的這次力挽狂瀾,朱德被稱為”紅軍之父“,在紅軍和後來的八路軍解放軍中有無可置疑的威信。

2,國民黨全面反共。

南昌起義後,國民黨的右派反共勢力越來越囂張,最後成為普遍現象。此時,毛主席利用秋收時期舉行起義,可惜攻打長沙失利。此時,毛主席做出一個正確決策”到山區去,創建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鬥爭道路。

”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提出,是世界軍事史上的首創,也是解放軍歷史上的轉折點。自此,紅軍擺脫了迷茫,開始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不僅如此,毛主席在建軍過程中還創造性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基本建軍原則,實現了軍民平等、官兵平等和軍事民主。這等於是給紅軍注入了靈魂,毛主席的建軍思想,後來成為解放軍戰無不勝的法寶。

最重要的是,毛主席還提出了“黨領導槍"的基本原則,這使得紅軍成為聽黨指揮、作戰勇敢、團結一心和紀律嚴明的部隊。和舊軍隊不同的特殊性,使紅軍最終能脫穎而出,成為最為解放全中國的主力軍。

正是因為毛主席在建軍過程中無與倫比的貢獻,湘江戰役後,中央紅軍損失過半,全體指戰員一致要求毛主席指揮紅軍。毛主席以他獨特的戰略眼光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帶領紅軍第二次走出泥潭,走向勝利。

3,紅軍損失過半。

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等戰役後,紅軍雖然擺脫了困境,卻依舊是無後方作戰,到哪裡去落腳,成了最讓人犯難的問題。當紅軍到達川北甘南時,得到消息,劉志丹、徐海東在陝北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可以到陝北去!

此時的陝北,也因為內部指揮權不統一,存在諸多問題,中央是否北上到陝北,大多數人很有疑慮。駐守陝北的紅十五軍團領導層,如軍團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崗到底是什麼態度,成了中央紅軍能否順利落腳陝北的關鍵。

紅十五軍團,由鄂豫皖來的紅二十五軍和陝北本地的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合併而來。因為紅二十五軍長征中不但沒有減員,反而發展壯大,他們一到了陝北就掌握了領導權。紅十五軍團有三個師,總兵力7000多人,而中央紅軍兩個軍團改編而成陝甘支隊也是七八千人。中央紅軍派代表去借錢,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二話不說,把所有的繼續都拿了出來。

徐海東以一顆大公無私的心,在中央紅軍最危難的關頭拉了一把,最後還把紅十五軍團併入了中央紅軍。這無疑是長征勝利的關鍵一步。也正是因為如此,1955年授銜時,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沒什麼功勞的徐海東,依然能夠成為大將。

“挽狂瀾於既倒”,在紅軍最困難的時刻,挽救紅軍,實際上就是挽救中國革命,就是挽救全國受苦受難的老百姓。這一點,我們必須向英勇偉大的紅軍,致以最高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