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和人生有必要的關係嗎?

一梅君


自古以來,文學就伴隨著人類的成長。從《詩經》到《紅樓夢》,文學藝術的美都讓我們從存活走向了存在,從淺薄走向了豐富。

沒有文學,我們不會失去生命,但沒有文學,我們失去了靈魂。

秦始皇的強大可以滅掉六國,統一疆土,他只相信戰爭。他燒燬書籍,坑殺術士,讓開啟人類靈魂的文明化為灰燼。結果在靈魂缺失的時間裸奔,一個龐大的帝國只存活了十多年。

每一個朝代的發展,文學和國家命運都息息相關,也和人類不離不棄。《邊城》裡的翠翠一文不識,可她在大自然裡滿懷憧憬,置身於美麗的風景,把生活刻畫成詩,所以才如此美麗!

魯迅筆下那些或愚昧或痴憨的人物角色,如一聲聲驚雷,啟發了無數還在懵懂中的心靈,讓人們在沉睡中覺醒。

人生和文學不是必要的關係,但卻是志同道合的關係。





把自己養好


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坦言文學乃人學,此後許多文學家也曾闡述過這一觀點。所以說,文學不但是人學,更是詩人和作家的人生寫照。

文學最初級的體現是文學藝術作品,它大致包括: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報告文學,童話,寓言,傳記等。文學不但真實地反應了現實生活,而且直接地表達了詩人和作家的思想感情,階級立場和人生價值觀。所識說,文學不但是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也是詩人和作家的生命軌跡和人生寫照。

文學和人生,可以說是一個共同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時期的文學,都反應了其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被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所以說,文學具體到不同的時代,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生縮影。

所以說,文學和人生是相連的,人生是一種經歷,文學是對人生經歷的反應和超越。


黃土情愫


有時候,人們想:人生簡單,不過從生到死,少則幾十年,多則百餘年而已。但是在這個人生的過程中,影響了你的行為準則肯定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受主要影響的是交字及其延伸而成的文學,那麼文學和人生有必要關係麼?

這裡面著兩種類型的人:多知的人和少知的人。

知識少的人,他(她)與文學之間不存在聯繫,當然就和其人生沒有多大瓜葛。他們(她們)對高深莫測的文字故事讀不懂,也難得理睬,更不屑去閱讀了。他們(她們)側重點是文字,爭取認字多一點,把話說得好一點、漂亮一點,這就是他們(她們)的強項。事實中真就有如此情況發生,有的人文化水平高、能詠詩誦經,但說起話來確實不如一個普通的勞動者。

知識多的人,有人戲曰:書呆子,其實表面上略顯呆樣,內心裡卻裝的是滿腹經論。相對於這種人,文學與其人生有必要關係,且還靠著吸收文學的營養而使人生走向成功。他們(她們)之中,有人邊看文學書籍邊利用文字工具,直抒胸臆、一吐為快,從而又能誕生新的文學作品去影響別人;也有人研究文學,發表其獨特見解,漸而引導人、教育人。

那何為“文學”和“人生”?

文學,一般來說,是文字連接成文的篇章結構性的書籍,包括故事、報告、小說、詩歌歌以及散文類等多種,它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史上的精神財富。

文學的作用,是處多多,且不能一概而論。當代得獎作家莫言說:“文學讓人心中有愛。”說明閱讀文學,能使人心開闊、相互溝通融洽,充滿著愛的感覺。另外,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雲:“文學能夠讓人意識到自己缺少的東西。”顯然是對的,有時候,人們心中產生惆悵,通過瀏覽一下一部優質的文學作品,或許能找到解決的答案。

人生,人的整個生命力的一個過程,說來時間短暫,但在其中的辛苦程度,相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包括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和人文關係交往等,都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中,其中最緊密的聯繫紐帶就是形成了的文字語言。有人窮其一生,不得心願;也有人稍加利用,卻富得流油。人生就是彩排,沒有先後輪場的安排。

當你運氣不佳,做事生叉的時候,靜下心來看一本阿城的《棋王》。這裡面有“棋痴”王一生對象棋的執迷不悟,在博鬥或迂迴中得知的人生中有哪些部分可以改變的。

熟讀了那《平凡的世界》,你只要看準了一個孫少平就足夠了。他對書籍的狂熱,再現了人生在面對現實中該找到的自我更新的力量。

綜上所述,文學和人生是同步相生的,有聯繫且必要。文學是人生中創造的,但人們在豐富文學內容的問,也受到了文學的影響和滋潤。


杜象應


在很久以前,文學和人生沒有必要的聯繫,那只是極少一部分的人的特權。對於上個世紀大部分目不識丁的人來說,他們也許不知道,什麼是文學,但他們依舊可以平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在我看來,是時代的原因。在那個戰火紛飛,飢寒交迫的年代,許多人奮鬥一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擺脫飢餓,擺脫貧窮。

飯都吃不飽,什麼詩詞歌賦,什麼琴棋書畫,有多遠滾多遠,有這個閒工夫不如去除一下地裡的雜草,不如好好休息舒緩一下痠痛的腿腳。沒有更多的娛樂活動,所以一個家庭可能有十幾個孩子。

但如今不一樣,我們已經擺脫了飢餓,離貧窮也越來越遠,不再為吃穿發愁,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所以發個動態,發條朋友圈,發個微博,發個小視頻,寫篇文章,來這回答個問題…

所以在當代,文學和人生是有必要聯繫的。因為文學素養可以讓你交到更多朋友,更快的融入一個新的圈子。

假如說我沒有文化,一桌人坐在一起,人家討論杜甫,我聽到的是豆腐,人家討論魏蜀吳,我聽到的是為什麼,連個簡單的成語接龍我都不會,怎麼可能跟他們做朋友?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幾個朋友走在街上看見一個水果攤,其中一個朋友說:“你站著別動,我去給你買個橘子。”不懂的人只能說:“真的?你有這麼好心?”懂的人錘他一拳,笑罵道:“去你的!”周圍朋友哈哈大笑,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有的厚有的薄,有的精緻有的粗糙,有的內容豐富有的蒼白無力…文學雖然不是這本書上最重要的部分,但可以讓這本書增加一些趣味。


真忘言


在這裡我用路遙的一本書舉例來說明,也就是他的《人生》這篇小說。在開頭路遙就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小說主人公高加林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有著各種各樣的矛盾,觀看他的選擇和結果對我們的人生是很有幫助的。高加林作為一名富有才華而又貧苦自卑的青年,在教師的工作被村長的親戚頂替之後,悲傷失意,這時候與巧珍的愛情逐漸治癒了它,單純善良的巧珍以她的方式深沉的愛著高加林,但是他們兩個在學識等方面有著太大的差異。

後來高加林因為親戚的契機來到了縣城的報館任記者,在縣城的日子裡,他重新與城市姑娘黃亞萍熟絡起來,她們兩個在靈魂上有著真正的理解,但是在家庭環境和性格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高加林為了前途和命運,放棄了與巧珍的戀愛,選擇了城市姑娘,雖然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日子,但是由於好友母親的舉報,工作丟了,又回到了家鄉,卻發現巧珍已經結婚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路遙在這部小說中把一個當代“陳世美”的人物心理淋漓盡致的刻畫出來,其中有著複雜的人性,而不是像當時很多作品中的臉譜化傾向,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象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我們也不妨想一想,如果我們是高加林,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是選擇善良溫柔的巧珍,還是顯赫知己黃亞萍?

我想這便是文學和人生的關係,它幫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問題,並代入自身,由此及彼,通過讀書來幫助我們更好的過好自己的人生。


無感96648408


文學和人生沒有必要的聯繫,我的爺爺,奶奶根本未入過學,故不識字,更談不上閱讀報刊之類的。母親也一樣,是個勤勞慈善l的農村婦女,簸箕大的字也不識得一籮筐。但他們都懂事,有禮貌,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誠實,勤勞,正值,從不跟人爭吵,更不在人前人後講是非。本份,守法,愛子女,愛家庭,熱愛祖國。相反,那些才高八斗,出口成章,口吐蓮花的人,背讀書經,古代名著如數家珍之人,卻往往無理取鬧,傲慢無禮,目中無人,爭強好勝,所以文學和人生沒有必要的聯繫,事在人為,立身修養當然跟大量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息息相關,但不是唯一,故文學和人生沒有必要的聯繫!


黃國升古易的現代應用


文學與人生, 這個話題是亙古以來,各階層都在追尋答案,類似百家之言的哲學問題,再次,筆者不才,原出一家之言,希望能給予思考者一點新的啟發。

首先,人生重物質世界,文學重精神世界。簡而言之,筆者認為,換個角度可以這樣理解,人生就是物質需求,文學則是精神需求。人生就是要活著,只有活著才有人生,至於怎麼活著,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文學則是思想的昇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活著,但它給予了我們先民的經驗,啟發了自身的思考。管子有言,倉廩足而知禮節,俗語家有薄田兄弟尚爭,無不告知了物質匱乏與否導致大部分的後果,這就是人生。而文學呢?需要一定的傳承和底蘊,雖然有言司馬遭宮刑而著史記,屈原遭放逐而作離騷,但前提是他們本身已經有了較高或很高的文學底蘊,在遭遇變故之時,方可訴諸於文字體現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是文學。

    再次,人生昇華為文學,文學傳承了人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就是人生昇華之後的最典型的總結,從古至今,我們讀到的文學作品,從詩經到紅樓夢,無不體現這個特點,人生只有昇華才能成為文學,才能在後來人讀書的時候,超越時空與作者產生共鳴,文學藝術的美都讓我們從存活走向了存在,從淺薄走向了豐富。正所謂:沒有文學,我們不會失去生命,但沒有文學,我們失去了靈魂。

最後,文學服務於人生,人生充實著文學。文學體現著精神世界,不斷啟迪我們改造和發展物質世界,從而不斷豐富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可以說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文學來服務和啟迪我們,只是在或明或暗之間,或為人們所知或不為所知而已,同樣人生的經歷亦是不斷給文學帶來新的素材和新的生活,可以說,文學美化著人生,人生充實著文學。

綜上,筆者認為,文學與人生是相輔相成,互為一體,不可割裂來看待,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嶺外榕邊客


文學閱讀能拓展人的視界,好的文學作品承載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智慧。讀書擴大了自己對世界、人性的認識,古今中外,天馬行空,能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覺反觀現實生活。

人類是一個群體強大,而個體總覺渺小無助的動物。《史記》,我們可以瞭解太史公坎坷艱難的人生。《離騷》,讓人懂得了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閱讀能夠讓人在走近他人筆下人物之時尋找到自我認同的慰藉。


xiejia


文學和人生沒有必要的關係。


文學只是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擷取了這朵小小浪花的人,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沒有擷取這朵小小浪花的人,也不一定改變不了自己的人生。

宋朝大文豪蘇軾,因為文筆出眾,早年步入了仕途。然而,卻屢遭貶謫。但因貶謫,卻又寫出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他的人生,可謂因文學而盛,又因文學而衰!

明朝皇帝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位於鳳陽城西門外)為小沙彌,什麼雜碎事兒都幹過。入寺不到兩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只得離鄉為遊方僧。後於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而就是這麼一個沒有任何“文學”背景的、出身貧困的農家孩子,在“萬軍叢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成為千古一帝!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不在於單純的一個“文學”。文學與人生沒有必要的聯繫。


龍棟文苑


文學和人生就好似一個是美顏過的人生,一個是現實中的文學。文學是生活的藝術延伸,沒有生活的風雨交加,就沒有文學的風雨兼程,沒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就沒有文學的喜怒哀樂。反之,沒有文學的風花雪月,哪裡會有生活的平凡幸福,沒有文學的跌宕起伏,哪裡會有生活的小確幸。你說呢?你的人生離得開文學嗎?你欣賞的文學又怎能離得開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