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江山无恙,大地春回,日暖花香,清明将至,春和景明之即,于故纸堆中披览之际,有感于明清的兴替。因此上,且说说明清与陕北相关的那些事儿。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有意思的朝代,推翻了一个马背上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最终又被另一个马背上的少数民族所代替。这样说其实还不太严谨,如果把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比做大房子的话,从明朝要进入到清朝,中间还要穿过几个台阶。回顾明亡的原因,我们发现,与其说是明亡于满,不如说是亡于汉。在明朝和清朝这两个王朝之间,还夹杂了一些没成了气候的小王朝,大西、大顺等等。这些汉族人建立的小王朝,上承大明下启大清。说明道清,不能绕开它们。

一些历史学家总结了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的原因,大概有五条。一是骨肉相残,二权阉迭起,三是奸贼横行,四是宫闱恃宠,五是流寇殃民。此外还有国内的觉争,国外的强敌等等。历史学家总结的原因,大致总是有些道理的,如果没有专家,如何能支撑起史学的大厦。且听我谈点个人的观点。他们说的第五条流寇殃民,指的就是大西、大顺等等。今天这篇文章既然要做明清的文章,我就投机取巧,说说推倒明朝的这些汉人、这些陕北人的事儿。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明太祖朱元璋

我个人觉得,朱重八打天下可以,治天下就一般般了。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胶胶扰扰,愈乱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凃地,把一座锦绣江山,白白地拱手让与他人。由此推而言之,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除了开国的还有些文韬武略,他的子孙们在深宫中长大的职业皇帝,大多数是没有经邦济世的能力的。这才导致每个朝代都是祖宗上台闹得欢,子孙秋后拉清单。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明代官员

言归正传。说起撼动明王朝的这些小王朝,我不知道是应该骄傲还是羞愧。因为我发现,这些人竟然有大部分是我们陕北人。无论他们的事业无论兴衰,都是匆匆走进了历史。也没活下几个体己人,以致后代没几个人在正史上为他们说几句好话。

事情的起因还是和演义小说一样的口味:“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的女真族开始大规模向明朝进攻,觊觎中原。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最让老朱家难活的是,天灾、瘟疫、人祸也一起出来捣乱。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发生了连年不断灾荒,旱灾、涝灾、雹灾、风灾、蝗灾、雪灾以及地震频频出现。明思宗朱由检整夜整夜地操劳,然而他没有力量能阻止明王朝这艘大船滑向深渊……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陕北明代长城遗迹

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陕北地界上废弃多年的长城重被启用。陕北一带本来驻防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明中期时军备勉强维持,到了晚期,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加之“三饷”征收,军费根本无法保障。当时,屯兵妻子出门去河边饮马,下体仅以一块破布遮羞,上身全无衣衫。官兵尚且如此,百姓如何得活?

惹谁别惹陕北人,然而老朱家还是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公元1628年,是朱由检的崇祯元年,陕北人就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府谷县的王嘉胤带领大批的饥民军户成立义军,一路南下。这下子,星星之火在陕北迅速成了燎原之势了。安塞县的盐贩子高迎祥率领饥民、驿卒和军户起义,被部下推举为闯王。清涧人王左挂、苗美在宜川县龙耳起兵。就连秀才也开始造反了,清涧书生赵胜苦读求名,官府闻听他密谋造反,赵胜不得已带都会饥民起义,人送外号“点灯子”。

星星点灯,照亮陕北高原。延绥总兵吴自勉的士兵数月未领到饷银,哗变撤回陕北,加入农民义军。洛川的李老柴也率饥民起义。延绥镇军卒神一元、神一魁兄弟在保安发动了起义。定边人张献忠、绥德人王自用、宜川的罗汝才都先后率众起义。这些陕北人的名字在明末的历史上个个有名,然而在电影里,出场最早的英雄也就早早去领盒饭了,真正的扫地僧开始出场。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李自成连环画

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人李自成横空出世,搅乱了明王朝的太平美梦。说来奇怪的是,这个本名李鸿基的陕北放羊倌,也曾经由于生活所迫,削发为僧,法号黄来僧。明太祖也是从僧人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的,这出家人何苦为难出家人呢?

李自成在米脂的银川驿做驿卒,每日只够糊口的25文酬金。有次自成出差,由于官吏贪污,马缺草料而连续累死了三匹老马,因此官府要他赔偿马匹,并戴枷示众。李自成这个招待所一般干部从此开始仇视朱家当局。由于他老婆与县役门的公家 干部盖虎儿私通,李自成怒杀二人,被官府逮捕戴枷游街,失业驿卒和流浪饥民围攻衙役,将他救出。大家共举李自成为首领,李自成的义军表现突出,最终成为明末农民义军36营中的一支。被明朝官员称为“贼首”中的“最枭劲者”。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米脂县李自成行宫

延安卫柳树涧堡(今定边县境内)的张献忠也次第闪亮登场,这个出生于军户家庭的陕北汉子,粗通文墨,在县衙当差当捕役,经常受上司和豪绅的欺辱,他就拉起了一支义军。张献忠的世事越闹越大,被尊为“西营八大王”。后来这一支农民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义军队伍之一。

1643年,崇祯十六年的8月15日,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自称大西王,11月16日正式登基。次年的大年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数月之间,陕北一下子就出了两个皇帝。这两个小帝国,都是明王朝的煞星。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画像

出了正月是二月,李自成等不及三月桃花开,就带着陕北老乡突破黄河天险,一路北伐。有人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然而对于大明王朝的来说,将永远定格在冬天,1644的北京城里的桃花就没有开过。3月19日,朱由检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个夜晚,他手刃妻女后,跑到煤山写好遗诏,以发覆面,自缢身亡。身边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老太监跟随。对于李自成来说,天亮了,他头戴毡笠,身穿缥衣,乘一匹乌驳马,在夹道欢迎下,进入了北京城。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李自成

李自成接下来的故事,我就不这这儿诉说了,教科书告诉我们“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战胜新崛起的能征善战的满州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合进攻,最后起义被满汉地主阶级扑灭了。”我要感叹的是,我这个陕北老乡读的书少,也太不挣气了,甚至没有读过历史周期率,为了一个女人得罪了一个男人,致使怒发冲冠的男人做了汉奸,带着一群游牧民族将他赶回了老家,最后流落到湖北被一群地主用锄头敲死了。李自成的大顺帝国也就一江春水顺水流了。

民间传说李自成没有死,而出家做了和尚。一部明朝历史,总是离不开和尚,也不知道做了和尚的李自成有没有在民间遇到做了和尚的大明建文帝朱允文,也不知道这两个和尚在黄泉遇到大明开国和尚朱重八时,三个皇帝和尚会不会一道痛骂辫子兵,抑或是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张献忠的结局就不是那么光彩,也更悲摧了许多。他没有死于内战,而是被南下的清军流矢击中而死。大西王朝,稀里糊涂地落了个恓恓惶惶、悲悲切切的结局。

唉,该来的总是要来,清朝就这样来了。他不管你汉人欢迎不欢迎,他只喜欢辫子,对于不喜欢辫子的人,那就留下脑袋。清朝的文治武功,开疆拓土,开场锣鼓喧天响,谢幕时分更凄凉。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大太监李莲英

整个一大清朝,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太监李莲英。说李莲英其实冤枉了他,记住他是因为它(这个不是错别字)的主子老佛爷。我用一幅对联说完这段不堪的历史吧:“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这幅对联是民国时的章太炎所撰,把清末那点损事也就说完了。章老先生都出来了,我就不说清朝那些事了,没有人喜欢用苦难浸泡自己的眼球和心灵。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慈禧太后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

说明道清,真是不清不明。明朝的统系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历17帝,历276年。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12帝,清朝共268年。200多年间,反清复明的斗争一直在民间。然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明不可复,姑且反清复“民”。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清代官员之家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清末百姓的形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打响了反清起义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行文至此,我又得说到陕北了。这次要说的还是我的家乡。10月20日,在宜川县暴发了陕北第一次反清起义。宜川县哥老会首领秦陇飞、穆柯才等人与县城驻军哨官王大旗,夜晚在县城的关帝庙内,宣誓响应革命,决定次日起义。10月20日,秦陇飞、穆柯才带领参加起义的哥老会弟兄和部分清军巡防兵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县城,关押了知县肖镇东,布告安民,宣布宜川光复。参加起义的人民合编为“洪汉军”,推举朱雨侯为司令。起义在三个月后被当地劣绅和清朝官吏组织的民打败,起义领导人也全部被杀害。1912年,陕北境内全部光复打出了民主共和的旗帜。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武昌首义

征服明朝的民族,在入住北京城268年之后,最终也只留下了孤儿寡母被逼搬出紫禁城的结局。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从此永远走进了中国历史!

大话明清|撼动明清两朝的陕北人的那些事儿

紫禁城——封建王朝的象征

于是民国就这样来了!

可是民国也不是个清明的世界。1914年,袁世凯窍取辛亥革命成果,1917年井岳秀出任陕北镇守使,陕北落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

直到上世纪20年代,陕北历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明清将民国带着一起进入了历史,中国才迎来了真正的清明盛世!

(延安马雨平3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