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無言之教與無言之理

孔子的無言之教與無言之理


子曰:“予欲無言。”

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現代人話太多了,水石斧今天試著講一下孔老師的無言之教。

1

現在這個社會被稱為信息時代。

各種資訊本來就發達,各種傳遞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人們獲取信息越來越容易了。

不僅如此,原來大家只是受眾,現在每一個人都是信息傳播源。

社會越來越公開透明,學習知識越來越容易,看起來是好事情。

但說實話,現在人的話太多了,而且說話的標準不一,各說各話,你都沒法子辨別是非對錯。

而且,每個人說的,都是一句一句的,或是一段一段的,最多一篇一篇的,都來不及講清楚自己的觀點。

連罵人都是隻言片語的。

因為看的人很忙,你說多了、罵多了,是絕對沒有多餘的時間多看一眼的。

大家都在想著搶你閱讀時的那一點流量。

於是,只好把話說極端一點,只好說得更零碎一點,只好不停地說下去。

即使沒話說,也要湊點話。

大家這麼一努力,就把所有的想法搞亂了。

2

知道什麼是對的,這叫智慧。

智慧一定要用語言來表達嗎?

孔老師就講過:“予欲無言。”

我不想說什麼話了。

口才超一流的子貢就著急了,立即說:

“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老師你如果不說話了,那我們這些學生傳述什麼呢,生活中又遵循什麼呢?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對話,沒有什麼出奇之處。

但有這麼三個問題值得注意:

其一是學習的態度,從中可以看出,當年孔老師的學生,對老師的遵從。師作之,弟子述之,分毫不差,嚴格照辦。

今天的學生還有這樣追隨老師的嗎?

其二是從這個態度中,也可以看出,老師講的之所以被弟子們遵從,絕對不是因為弟子傻,而是因為老師正確、在理,令人信服。

當年,這些弟子完全是衝著老師的魅力而來的。

其三,最關鍵的一點:老師所講的,弟子們遵從的,到底是一個什麼道理?

道理是在老師語言中,還是老師身上?

子貢的理解是在老師的語言上:

老師不講了,我們聽從什麼呢?

3

孔老師一下子就講到了天。

“天何言哉”。

上天說了什麼?

這一句話,有石破天驚的意味。

直接與“予欲無言”相對應。

上天沒有說什麼,我也想效法上天,不想說什麼。

這是在告訴子貢,我的方法和上天的方法是一致的。

平時要教導學生,沒有辦法,不說話不行。

但我真正想做是,是象上天一樣,行無言之教。

這是講出來講明白了的一層意思。

裡面還藏著一層意思,這才是最為緊要的:

孔老師平時講了很多的道理,說了很多的話。

這些道理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來自上天的無言之教。

孔老師正是因為把這上天的意思讀懂了、弄明白了,然後再告訴學生大眾的。

這也是在告訴子貢等弟子們:

你們平時都遵從老師的話,以為是老師講得好、講得對,今天告訴大家,這些道理只不過是從老師的口說出來,這些道理正是天理。

4

老師要行的是無言之教,弟子們要懂的是無言之理。

這個理到底是什麼呢?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解讀這八個字,一定要把上面的“天何言哉”

連起來,即上天說了什麼?春夏秋冬一直不停地運行,世上百物生生不息,什麼事都辦成了。

一切都是這麼自然而然地辦成的、辦好的,辦得十分妥當,一點毛病也沒有。

學道要學什麼?

就是要學這其中無為而物成、離言以求道的道理。

想想我們辦事,用了很多的語言,加了很多自己的意思,又是規劃、又是計劃,又是打算、又是設計,好不容易弄出來的東西,最後還是不切合實際。

你看看老天,什麼也不說,四時行、百物生。

歷史地看,凡是能傳承下來的好東西,都是符合這個順應趨勢、無為而成的道理的。

因此,孔老師在結束時再次點題:

“天何言哉。”

上天辦了這麼事,他說了什麼嗎?

5

一說到天,很多人就懵了。

到底什麼意思,這麼玄乎?

其實,說來說去,最核心的是你要從天沒有說什麼話,然後辦成了四時行、百物生這些事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現在輪到你辦事了,你也要懂得不用說什麼話,然後自然而然地辦成四時行、百物生的事。

你要順應趨勢,順勢而為,才是真正的有所作為。

你說話也好,努力加油也好,你先得知道這個大勢所在。順著這個方向著力你就對了。

這個大勢到底是什麼?

要明白,大勢就是社會大眾的心願。

大家都在想什麼,盼望什麼,就是大勢。你順著這個大勢,什麼都幹得成,無論多大的事。自然而然地就辦得好。

如果你不懂得這個道理,你說得再多,點子再好,人再聰明,付出一輩子,都是白忙活。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大家都在想什麼?你真的搞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