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藥並用治“腰痛”,效果才好!

俞昌德 黃宗勖 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黃宗勖先生針藥並用治療腰痛的經驗。


文章推薦星級:

醫生醫學生:★★★★★

中醫愛好者:★★★★★

非醫夥伴們:★★☆☆☆

(腰痛不用忍,交給中醫處理就可以!)

跟師臨證中,腰痛病人最為多見,然本病病因較為複雜,應辨證求因、審因論治,茲將常見幾種腰痛治療的經驗整理如下。


01腰脊疼痛,五穴立本


經雲:腰為腎之府。腎脈聯繫腰脊。因此,腰痛多與腎臟虛損有關。

臨床上病人多表現為腰痛連及椎脊如束帶一週,或痠痛,腰部無力,甚至俯仰不得,若久站、久坐或蹲位而起立時疼痛如折,僵硬難於立直。病史中無明顯扭損傷史。

四診與辨證虛實相當,病程不長,這類證型臨床較為多見。

黃老以疏通督脈與膀胱經脈為主,立腰五針,其主穴有:腰陽關、雙腎俞、雙腰眼。

針刺多施補法,得氣後留針半小時,或針後加火罐,療效較滿意。

如患者林某,男,33歲,臺胞。

自訴腰脊疼痛伴有俯仰不利3個月,痛甚時直不起腰來,無反射疼痛,經當地醫生診治無效而轉來。檢査局部壓痛,直腿抬高試驗、屈頸試驗皆陰性,X線示腰椎無明顯異常發現,舌質紅,苔薄白,脈微弦。

按上法治療,6次疼痛消除,鞏固兩次痊癒。


02反射下肢,三經辨證


腰痛反射腿足,多為單側,因此應當問清病因,鑑別原發性抑或繼發性;辨明部位,按足三陽經循行所過的三經辨證治療。

如疼痛沿後側足太陽膀胱經反射者為太陽型;沿足少陽膽經走行於足跟外側者為少陽型;沿足陽明胃經走行於股膝至足背者為陽明型。

治療除取穴腰部五針外,可循經按型取穴。

太陽型加秩邊、殷門、委中、承山、崑崙;少陽型加環跳、風市、陽陵泉、絕骨、丘墟;陽明型加伏兔、足三里、解溪。

臨床以少陽型多見,太陽型次之,陽明型鮮見。

操作手法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虛實不著者,腰部腧穴用補法為主,遠端腧穴瀉法配合,或採用平補平瀉法,根據病情與病人針感反應靈活權變,不拘古法。


03急性疼痛,配以外敷


急性劇痛者多為腰部扭傷所致,此類病人常帶痛苦病容,彎腰屈背,體態改變。

因此,問病史時應詳問受傷時姿勢、體位,細察側彎方向、屈曲度,判明腰部有關經脈所過的主要肌群與經筋痛點關係,找準阿是穴,急用毫針,可獲效。

再配以中藥局部外敷,大多1劑,使用2~3次即可痊癒。

外敷藥處方: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大黃、澤蘭、乳香、沒藥、川草烏、絲瓜絡各15克。

將藥用紗布包好煎煮藥湯一臉盆,用厚毛巾浸透稍擰,趁熱反覆敷熨痛處約半小時,燙時移動。

下次再將藥渣合原藥物共煮如上法,1天可敷1~2次,1劑藥可用2~3天。

如陳某,男性,56歲,因提水而急性腰扭傷,家人扶來就診,如上法1次即除,翌日見到僅有酸楚,熱敷2天痊癒。


04慢性勞損,針藥兼施


慢性勞損腰痛多見於中老年人,多由於氣血漸虛,肝腎漸衰,或素體不足,感受外邪,或長期負重,體姿不當,或房勞過度等因素造成。

臨床表現為腰部疼痛,不耐勞作,遇勞則腰部疼痛難支,舌質淡暗或鬱滯,苔薄白或薄潤,根部厚濁,脈沉細弱。

治以腰五針,再參以辨證論治而配穴。

若腰脊寒冷之陽氣不足者,加命門,與五穴同針後加灸,或溫針、火罐。

若陰虛內熱者,加太溪、照海、三陰交,配火罐,並用中藥內服,以調補肝腎,舒筋活絡。

偏陰虛者,藥用生熟地、山萸肉、桑寄生、白芍、木瓜、補骨脂、枸杞、杜仲、雞血藤、懷牛膝等;偏陽虛者,藥用桑寄生、白芍、木瓜、骨碎補、杜仲、川斷、淫羊蕾、巴戟天、桂枝、牛膝等。

外敷方可參“急性疼痛”治法。


05骨質改變,針藥並重


腎主骨生髓,腰椎骨質改變引起疼痛者,與腎虛關係密切。

本症多見於中老年人,因其腎氣漸衰,生理功能自然衰減,或兼以長期過度勞累,或寒溼外邪所襲,或房勞不節,耗精傷腎,氣血瘀滯,而使骨質開始疏鬆、增生,甚則導致壓迫鄰近經脈、經筋,或劇烈腰痛,反射下肢,或長期疼痛,步伐滯板。

《素問·上古天真論》雲:“六八肝氣虛,筋不能動,……腎藏衰,形體皆極。”

因此,黃老主張針藥並重,針灸調肝腎,通經脈,取督脈、膀胱經穴以止痛,配服中藥健腰壯骨,活血化瘀,軟化骨質。

內服藥處方參見“慢性勞損”。

外用藥處方: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川芎、膽南星、白芥子、威靈仙、雞血藤、乳香、沒藥、川草烏、骨碎補、地鱉蟲。方法如上,一般經3~4個月的治療,腰痛多能消除。

臨證若遇有男性因前列腺炎、女性因婦科病證引起者,當先針對病因論治。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黃宗勖——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俞昌德、林慧光整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