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校長與“名校長”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有必要深入探討


在國內的基礎教育領域,確實湧現出了一批名氣大、品牌亮、叫得響的中小學校,人們習慣於把它們稱之為“名校”。在這些“名校”擔任校長的人中,也有一部分校長影響力大、能力很強、個性鮮明,擁有許多榮譽,人們便把她們稱作“名校長”。然而,在教育現實中便衍生出這樣一個“教育之問”:名校的校長都是“名校長”嗎?或者說名校的校長等同於“名校長”嗎?這個問題很有探討、辨析之必要和價值。

一、名校都“長”啥模樣?

提起“名校”這個名詞,人們大都不會感到陌生,都知道是個熱詞,什麼是名校?如何解釋?翻閱《現代漢語詞典查》,查閱“百度”竟然沒有關於“名校”一詞的解釋。再進一步在官方的政策文獻裡查找,也無關於“名校”解釋的正確答案。這多少有些出乎一般人的預判與想象。

名校的校長與“名校長”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有必要深入探討

上海市育才中學。來自網絡

有人便會發問,那麼在社會、現實中,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名校”?這是誰評審的?誰命名的?誰認可的?冷靜思考,這一切的一切也並不見怪。在當今較為複雜多變的社會和教育現實中,儘管官方並沒有搞什麼中小學“名校”的評選認定,但一些民間組織機構卻出於多種需要和藉口,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開展一些中小學特別是諸如“百強中學”等推評宣傳活動,並通過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大張旗鼓地炒作造勢,還是有一定的熱度和效果的。在這樣的輿論熱炒之下,各地的家長、學生除了認同這樣的榜單之外,參考一些自稱為“名校”學校的自我宣傳、標榜自己的高升學率、“北清率”,漸漸形成了自我評判“名校”的由模糊到清晰的評價標尺,如一些地區、坊間頻頻出現的“五大名校”、“八大名校”、“五十強”、“百強”等學校,也就自然成為學生家長熱捧狂追的所謂“名校”了。

不過,現實中不論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還是民間自發形成的所謂“名校”都是有一定的爭議、質疑聲音的。教育管理部門從文件到會議均未承認有什麼“名校”,如果要說與“名校”內涵、本質、表達、詮釋相近的稱謂的話,如一些省市進行並命名的“示範學校”、“星級學校”、“特色學校”、“優秀學校”、“優質學校”等,可能應該算是真正的“名校”。這些被官方認可、認定並命名錶彰的好學校、理想學校也是有一整套的條件標準或特色體現的。

如: 1.教育部《關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提出,學校管理應堅持的“育人為本,全面發展;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和諧美麗,充滿活力;依法辦學,科學治理”四大理念,保障學生平等權、E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領教師專業進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營造和諧美麗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等6大管理職責、22項管理任務、88條具體內容。

2.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對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工作督導評估的內容中4條標準:健全規章制度,依法辦學;有效使用資源,提高管理效率;優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3.江蘇省“四星級”高中評估標準,包括辦學條件、隊伍建設、管理水平、素質教育、辦學績效等五項一級指標、25項二級指標。

4.陝西省普通高中示範學校評估標準,包括辦學理念和規劃管理,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實施,隊伍建設,辦學條件,對口支援與幫扶要求,辦學績效等6個一級指標、32項二級指標。

名校的校長與“名校長”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有必要深入探討

上述這些由教育部、省市教育管理部門制定出臺的關於義務教育(小學、初中)、高中段教育學校的合格、達標、星級、示範類學校的評估評價指標條件,有的儘管是最低、最基本的要求條件,但也因受名額、嚴格程序等限制,能達標過關並通過考評被認定也實屬不易,應該算是區域的好學校、優質學校、理想學校、名學校了。具備或達到了教育管理部門評估評價的標準,再加上創新、特色等突出業績,這就是“名校”應該“長”的模樣。當然,由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這些“名校”中,絕大多數在現實中與社會、民間、家長、學生心目中的“名校”是基本一致的,也有部分學校可能不一致或者落選。其主要原因可能在於,行政部門與社會民間機構、家長、學生的評判標準有別,前者注重學校的辦學全面性、科學性、創新性、特色化,而後者則看重的是分數、升學、競賽等。

二、什麼樣的校長是“名校長”?

“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一位好校長可以辦出一所好學校”。這些在教育界雖不算至理名言的話語中,也從一個側面表明校長對教育、對學校有多麼重要。

什麼是“名校長”?是不是名氣大的校長就是“名校長”?或者說影響力大的校長就是“名校長”?對於這樣的回答或解釋確實是存在一定的爭議。可以說,關於什麼是“名校長”?“名校長”的衡量標準是什麼?截止目前,還沒有一個多方認可、認同的統一標準。

名校的校長與“名校長”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有必要深入探討

不過,現在從教育管理部門的政策文件中,從各省市近些年來評選表彰活動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些校長在教育改革發展、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創新、教育質量提升、特色品牌建設中作出了貢獻,取得了多方稱讚的成績、業績,會被表彰命名為“優秀校長”、“明星校長”、“創新型校長”、“研究型校長”、“專家型校長”等,這些校長應該算作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名校長”吧。

如果我們要科學理性地探討這個問題,或者要尋找“名校長”的評價條件、評價標準的話,不妨從行政管理、辦學實踐和學術理論的視角、維度去研究討論,或許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帶有共性的因素、特徵吧。

從國家及省市教育管理部門制定頒發的關於中小學校長任職考核表彰的政策文件中,對中小學校長及什麼是合格校長、什麼是優秀校長是有規定的。

1991年原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中小學校長任職條件和崗位要求(試行)》中規定,校長任職的基本條件有3條,校長的主要職責有4條,校長的崗位要求有3條。這個文件是較早的關於中小學校長作為合格的、基本的條件要求的權威規定,也應是底線性 的評價考核校長的條件標準。

2018年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校長專業標準》、《普通高中校長專業標準》。《標準》中對合格中小學校長專業素質的要求等作出明確規定,提出了“以德為先,育人為本,引領發展,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等五大理念,明確了中小學校長的六條基本專業職責及60條專業要求。這一《標準》從中小學校長的專業視覺維度層面,對中小學合格的校長應具備的基本理念及專業職責、專業要求作出了新的、科學、嚴格的界定規定,也應該是新時代衡量評價中小學校長的科學標準。

2006年,福建省教育廳下發《關於評選中小學優秀校長的通知》中,對中小學優秀校長評選規定了基本條件,涵括思想道德、政策水平、領導能力、業務素養,認任職資格條件、年度考核、辦學實際等。

從教育理論學術研究方面已有的成果分析可以發現,目前關於中小學優秀校長等其它稱謂的“名校長”之類的條件、特點、特徵的表述已經很多,這些大都基於中小學校長的專業、職業及教育改革發展、學校發展對校長的要求,並從理論的角度去探討研究。在這裡僅選擇較有代表性的有關優秀校長的評價指標條件及具有的特徵等觀點。

如顧明遠、趙國忠在其專著《優秀校長最重要的標準》中提出了二二十多條優秀校長的評價標準。(限於篇幅略去)

也有專家校長研究認為,優秀校長一般具有八大特徵。1.對教育有自己的思考與認識。2.注重學校文化建設。3.具有開發學習潛能的能力。4.引領教育創新的實踐。5.能實施有效的教育管理。6.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7.與教師平等共享幸福人生。8.持之以恆開展教學研究。

總之,中小學名校長應該是以國家政策文件所規定的條件、標準、要求為基本或底線,在合格、勝任的基礎上,具備優秀校長的共同特質、特徵和獨特風格及業績突出的校長。

三、名校的校長等同於“名校長”嗎?

由於我們對“什麼樣的學校是名校”?“什麼樣的校長是名校長”兩個問題作了探討辨析,也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與判斷,“名校”“名校長”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具有的特質特點也日益清楚,這就為回答探研“名校的校長等同名校長嗎“”這個問題奠定了基礎,提出了可能的思路框架及其參照。

答案便是:名校的校長,不一定都是“名校長”。這很好理解,這就如同“名校的教師不全都是名師”,“名校的學生不全都是優秀學生”一樣的。人們不會有過多的爭議。

我們不妨還是分析一下,現在全國及一些省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影響力的中小學“名校”“名校校長”隊伍的現狀。90年代聞名全國的上海育才中學,是當時全國中學中的名校,時任校長段力佩,是社會和教育界公認的名校長、教育家,毫無異議。2019年曹斌擔任這所名校的校長,他是名校的校長,毫無疑問能不能稱他是“名校長”,回答顯而易見。北京人大附中是全國知名度極高的名校,劉彭芝擔任該校校長數十年,是真正的名校的校長,也是名校長。2019年4月劉小慧成為人大附中這所名校的校長,她可不可以稱之為“名校長”?北京十一學校近些年來蜚聲國內基礎教育界,是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名校,李希貴擔任十一學校校長十多年,他既是這所名校的校長,也是全國的名校長。2019年8月,名校長李希貴卸任,由學校原副校長田俊擔任新校長,很顯然田俊是不能稱之為“名校長”。這只是列舉上海、北京部分省市名校名校長的案例,其他省市中的名校、名校長的情況不少也同類或者相似。

名校的校長與“名校長”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有必要深入探討

通過對全國或部分省市名校及名校長現狀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在全國及各省市名校的族群中,在現任的校長隊伍中,確實有一大批優秀的、有名氣的、有影響的好校長、名校長,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懷、有創新、有貢獻,值得肯定與稱讚。但不能判斷或者絕對化地說,在這些名校擔任校長的校長都是“名校長”,特別是因工作變動需要剛擔任校長不久的新校長,就不能稱其為“名校長”了。同時也必須承認,現在有一大批勇於改革創新、能力很強的優秀校長,並不在各區域的名校擔任校長,他們仍在一些普通的、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學擔任校長。在這支普通中小學奮戰的校長隊伍中,也不乏“名校長”,只是受制於條件、平臺等因素的侷限,他們的名氣並不大,不被人們所知道或者還有待去發現。

北京十一學學校原校長李希貴在《中小學管理》2020年第二期撰文認為,民間對一些名校長有所質疑,甚至還會有詼諧的發問,“你是名校長,還是名校的校長“?看似只增加了一個“的”字,卻給兩種狀態的校長微妙地劃出了一道分水嶺。

是啊,在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熱潮中,社會、教育呼喚有更多的“名校”產生,期盼有眾多的“名校長”湧現。為此,讓我們奮努力奮鬥、砥礪前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