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位不姓朱的王爷,因伤心过度而死,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大明自朱元璋建立以来,历经十二代子孙,共有十六位皇帝执政,历时276年。

朱元璋在元末的揭竿而起,重新夺回了汉家江山,朱姓成为明朝的国姓。在朱元璋众多的子孙中,有一位王爷却不姓朱。这个人就是镇守云南的沐英,他被朱元璋封为云南王,子孙后代世袭罔替

沐氏家族自沐英来到云南,到吴三桂延请清兵入关,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守卫了330年之久。

沐氏子孙没有忘记祖先的誓言,负隅顽抗最后全体殉国,跟随南明小朝廷一起消失在荒烟蔓草中。

大明一位不姓朱的王爷,因伤心过度而死,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大明朝在传了十六帝之后,走向了灭亡

沐英本是孤儿,十二岁那年被朱元璋收养为义子,由马皇后抚养长大

沐英刚烈勇猛,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在明朝初年被封为云南王

沐英原名朱英,朱元璋考虑到子嗣的利益,在洪武初年命令所有养子改回原姓。朱元璋考虑到沐英的来历不祥,特意赐姓“沐”,寓意“永沐皇恩”

沐英自从跟随蓝玉等人征伐云南之后,便一直留在边疆,直到逝世。沐英晚年多病,在听闻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他非常伤心,吐血过多去世

大明一位不姓朱的王爷,因伤心过度而死,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朱元璋养子沐英,其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朱元璋深受感动,给予了他很大的荣誉,沐英的子孙也因此得以保全,成为朱元璋养子子嗣中为数不多的保全者。

沐英初到云南之时,境内多有割据势力叛乱,同时民生凋敝,情况非常复杂

沐英采取了两手抓的办法:一面痛下杀手,对境内的叛乱进行剿灭;另一方面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大力发展云南境内的经济和教育

沐英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仅叛乱逐渐平息,老百姓也安居乐业。《明史》记载,当时沐英开垦的良田多达百万亩,可见他为云南做出的贡献。

大明一位不姓朱的王爷,因伤心过度而死,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明朝初期云南的土司制度,使得云南各地割据

沐英在云南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明朝初年政坛的稳定,尤其是削弱了地方土司的势力,加强了中央管控。

沐英在初步平定云南之后,还给后代子孙立下了规矩,要求世代镇守云南永远效忠大明

沐氏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云南王,朱元璋派遣沐英镇守云南不可不谓有远见

这一远见的成效,直到330年之后才显示了出来。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末代皇帝崇祯煤山上吊,明朝正式覆灭

大明一位不姓朱的王爷,因伤心过度而死,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吴三桂延请清兵入关之后,明朝覆灭,南明小朝廷负隅顽抗

但是明朝的火种还在,这就是朱由崧之后的南明小朝廷。

南明小朝廷存在了40年之久,这就是大明最后的火种。在东南失守之后,西南地区的朱由榔被立为永历皇帝,由沐英的子孙保护。

永历皇帝和台湾的郑成功家族掀起了一股反清复明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清兵节节败退。

桂林、衡州两战两捷,清军统帅努尔哈赤的孙子被杀,清军几乎就要放弃西南七省。眼看收复在望,南明内部出现了内讧,致使明军功败垂成

大明一位不姓朱的王爷,因伤心过度而死,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1644年的南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

永历十五年,清兵在攻进了云南,沐英子孙奋力抵抗,几乎死绝。

在反抗失败后,永历皇帝逃到了缅甸,清廷派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甸国王迫于压力交出了永历皇帝,沐氏家族反抗失败,集体殉国。

永历皇帝在昆明被绞杀,南明小朝廷正式覆灭。

相比吴三桂、耿精忠、洪承畴、尚可喜等明朝旧臣,甘当满清奴才的下作行为,沐氏子孙这种誓死效忠,不惜殉国的精神实在是可歌可泣。

大明一位不姓朱的王爷,因伤心过度而死,后代效忠大明330年

1656年之后,南明在西南一隅独守

朱元璋没有想到,大明朝的肱骨之臣居然都在边疆。

无论是台湾的郑成功还是云南的沐英子孙,他们都远离朝堂中心,却是如此铁胆忠心。

朱元璋的厚待,使得沐英子孙在330年之后仍然不改初心,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