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 读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依托120亿元规模的湖北长江小米产业投资基金,小米在芯片领域呈“扫货”之势,横扫八家芯片公司,小米此举传达出哪些信号?


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神奇的2020,我们正在和股神一起见证历史。


自3月9日以来,十天时间里,美股总共发生了4次熔断,无疑将在历史中留下重要一笔。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疑惑,我们是否正处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尽管整体性的未来尚不明确,但小米似乎对自身前行的路径更加清晰。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依托120亿元规模的湖北长江小米产业投资基金,小米在芯片领域呈“扫货”之势,横扫八家芯片公司。


这八家企业包括帝奥微电子、灵动微电子、芯百特微电子、峰岹科技、昂瑞微电子、速通半导体、翱捷科技、瀚昕微电子,涵盖MCU传感器、Wi-Fi芯片、射频芯片等多个领域。其中,除速通半导体外,其余7家全部为首次投资。


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就在小米的芯片投资版图越发巨大的同时,人们不禁疑惑,小米的自研芯片究竟进展几何?


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在松果电子失败后已然将自研AP的版图画上休止符,转而通过研发门槛较低的蓝牙、射频芯片等外围零组件,逐步扩大对自家产品的技术掌握。这意味着小米已经放弃了智能手机处理器开发,传说中的澎湃S2芯片估计也不会推出了。”但是,小米官方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曝出消息的博主也已经将该微博删除。


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诚然,自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起,松果就是小米自研芯片的开拓者。2017年2月,小米正式发布自主研发芯片松果“澎湃S1”和首款搭载该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小米5c,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是,小米澎湃S1的最终市场反应不佳,也为日后的备受质疑埋下了引子。此后,小米澎湃S2一直活跃在网路上的各种传言中。


再然后,去年4月,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并开始独立融资。去年10月,有网友询问了小米高管关于芯片的进度咋样了的问题?小米高管回复了四个字:值得期待。


显然,这个回复并没有打消业界的质疑,有关小米澎湃S2凉凉的传言更甚,但也有业内人士呈相反观点,声称小米澎湃S2即将问世。


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此前,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 爆料,“手机端的澎湃芯也有新进展了,定位中端,会在今年发布。”这里的“澎湃芯”应该指的就是澎湃S2。可以想见,尽管消息不多,但小米的自研芯片应该并未被完全放弃,未来仍有希望。


那么,不更大力度的支持自研,而对芯片企业进行更大力度投资,小米此举又传达出哪些信号呢?


隐藏在小米芯片投资背后的思考


其实,如果从2018年开始算起,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小米已经投资了19家半导体企业。


澎湃S2凉凉?小米两个月投资8家芯片公司,IoT生态实力进一步扩大


尽管相对于小米总投资的近300家企业而言,这一数量相对不多,但在该领域内几乎网罗优质企业,也难怪有投资机构惊呼,“小米快把半导体行业里腰部以上的优质企业全部投光了,基本是扫货的架势,豪横!”


而隐藏在小米的“豪横”之下,也有着自身缜密的思维逻辑:加速。


以投资节奏来看,小米此前的投资速度其实相对较慢。在过去2018和2019的两年时间里,小米总共只投资了十多家半导体芯片企业,而在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里,其新投资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之前一年。


当然,小米如今宣布的投资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去年的成果。每项投资业务期间都需要经历对接、交流、立项、尽调、投决会、内部审批以及工商信息变更等流程,一般需要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小米此次的动作更像是对去年投资成果的一次阶段性集中展示。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小米的投资速度变快了。


而在小米更快入手半导体领域企业的过程中,其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募集的12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是重要抓手。


有投资人表示,即使对于200亿元左右规模的大型投资机构而言,一般一期基金约为30多亿人民币,投资周期长达3-4年。但是,小米好像一年就要投这么多钱。


在巨量资金的投入方向上,小米的目标十分明确:

  • 关注国产芯片对于存量市场的替代,比如目前国外企业占据很大比重的射频等模拟芯片领域。
  • 关注新兴技术领域,如氮化镓、石墨烯等半导体材料以及WiFi-6等“黑科技”,


目前来看,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一个领域只投一家企业,几乎没有出现重叠,相同领域也会选择细分方向上的不同进行互补。比如同为射频领域,小米投资了聚焦于手机端的昂瑞微以及基站芯片的芯百特。


那么,在如此逻辑背后,小米又有着怎样的布局?


无疑,小米在澎湃芯片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挫败,这也使得小米不得不思考多方压注,投资与自研并举。


自研手机芯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投资风险较大且回报周期比较漫长。对小米来说,与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不如投资一家现成的芯片厂商,对于后续小米自研芯片也会有所助力。


由此可见,小米在芯片领域的广泛投资,对于自研手机芯片而言,也可称之为曲线救国。


自去年初以来,雷军宣布小米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并以此作为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小米在芯片领域的广泛投资,对于其在IoT领域的发展是否会形成强大助力呢?答案显而易见。


小米芯片企业投资对IoT生态的影响


对于小米而言,万物智联对芯片的需求是海量的,要求是多样的。


面向万物互联时代,小米作为芯片领域的后来者,也不可能对各个领域芯片均有涉猎,通过对市场上的优质企业投资进而合作,也不失为一步妙棋。


虽然智能手机可以采用高通的芯片,但到了更为庞大的IoT生态,无论是基于未来规模、亦或者受美国对华为事件启发、更甚之于自身盈利等各方面考虑,还是需要自身在芯片领域有更强大的实力。而小米生态的实力,也可以说就是小米的实力。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小米目前仍追求产品竞争力与财务利润最大化的平衡,将IC业务分散既能避免长期花费巨额资金研发,另一方面也能对投资的IC公司拥有部分控制权和高度议价权。


事实确实如此,在小米投资的企业中,有部分原来就是小米的供应商,在小米投资成为股东之后,这种供应链上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密。而对于小米而言,这也意味着自身生态实力的进一步壮大。


另外,早在2017年澎湃S1发布后,雷军就曾表示,“不要只把眼光放在手机产品上。小米生态链目前有数十种产品,既然已经量产了澎湃S1,那么生产相应的智能家居产品芯片也就不成问题。”通过自主芯片扩大到IoT领域,既可以保证小米供应链稳定,也能降低成本,更有利于手机与其自家智能家居产品系列构建智能家庭的解决方案。


所以综合来看,小米的芯片投资,更多的是为了为自己未来的IoT布局服务。在满足自己IoT生态芯片需求的同时,凭借自己的庞大生态链,促进生态内半导体企业的茁壮成长。


如今的小米已经走到了AIoT战略的第二年,旗下IoT平台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平台,但芯片一直是其最大的痛点。小米的未来仍有无限可能,壮大自身实力无疑最为有用。


当然,愿景很好,但未来究竟怎样,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1.《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资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智东西,韦世玮

2.《小米产投"豪横扫货"半导体,雷军"芯版图"如何拼接;集微龙门阵第五期预告:新形势下地方半导体产业如何发展;5G芯片麒麟820曝光》,集微网

3.《小米澎湃S2要凉了吗?或许只是开启了另类“造芯”之路》,半导体投资联盟

4.《传小米放弃手机处理器开发 澎湃S2估计是不会推出了》,新浪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