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倒下,共享经济“凉凉”?

近期,退押金难的问题在共享经济领域愈演愈烈,曾经风光无限,两年时间以火箭速度成为“独角兽”的小黄车ofo,如今也面临着生存之虞,不禁引发人们对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思考。

OFO倒下,共享经济“凉凉”?

遭遇“寒冬”

近期,ofo退押金风波引发公众关注。很多用户反映,虽然退押金最多延长到了15个工作日,但是很多人超时很久仍然收不到退款,给客服打电话也一直打不通。

ofo方面也公布了新的退押金政策,无论线上线下都得按申请顺序排名,并且给了每个人一个排名。据悉,截至2018年12月18日晚间,ofo线上申请退还押金的人数超过1000万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而线下,在位于北京互联网金融中心的ofo新总部,申请退还押金的用户也是排起了长龙。

有专家表示,上述情况其实是发生了押金挤兑风潮,这对于企业是致命的打击。

挤兑风潮的背后是ofo惨淡的财务状况。《新产经》梳理发现,ofo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已被多个法院列为还债的被执行人,立案时间范围从2018年8月31日-11月12日,涉及执行标的超5360万元。

另据此前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ofo大概半年前的负债表显示,ofo当时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

曾与ofo旗鼓相当的摩拜上半年也出现巨亏。数据显示摩拜在2018年4月份的26天时间亏损了4亿多元,4月-6月亏损接近15亿元,整个上半年亏损达到30亿元。

此外,中消协调查发现,70家共享单车平台中有34家倒闭,悟空、町町、小蓝、小鸣等共享单车品牌纷纷倒下,用户难以要回押金的事件频频上演,其中仅对酷骑单车的投诉就多达21万次,涉及金额10亿多元。

退押金难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共享单车领域,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也陷入类似危机。据悉,日前,享骑电单车也频繁被传经营不善,押金难以兑付;而共享汽车途歌由于1500元押金退不了,公司已遭消费者堵门维权。从11月开始,用户申请退押金,可是一直没有到账,也引发了用户的担忧。

危机爆发背后

为什么会出现押金挤兑潮?以ofo小黄车为例,有专家表示,一方面,ofo在地方城市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车辆成本低、质量差,损坏率高,骑行感受一般等;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进行洗牌的时候,ofo押金比例提升,从99元提高到199元,因此,在资金方面遭到用户的质疑;后期随着信用免押金企业的出现,也导致很多人选择退押金;另外,退押金的渠道一旦受阻,用户就会寻找救济渠道,引发更多用户关注,怀着早点退更容易退的心理,退押金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引发羊群效应,以致于出现押金挤兑风潮。

曾经风光无限,与摩拜共居共享单车行业龙头的ofo,是如何沦为欠债大户的?据媒体报道,ofo自2016年诞生后,几轮融资在几个月内迅速完成,在资本的助推下,以无可复制的速度吸引了大量用户,最高时日订单突破3200万。之后ofo疯狂补贴用户,投入车辆,开拓市场,进入“烧钱”模式,手头的6亿美元融资不到两个月就全被花光。“烧钱”模式还在继续,后续融资却出现了状况,2018年10月,软银的10亿美金融资迟迟未能到账,将ofo的资金链问题彻底暴露出来。ofo曾希望被滴滴收购,但是网约车的种种弊端让滴滴几乎自身难保。此外,ofo在管理上的问题,也给公司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国元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共享单车的收入主要来自单车单次使用费用和押金所带来的金融收益。但由于共享单车的高损坏率,目前其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资本投资。一旦发展遇阻,资本停止烧钱,企业很容易出现触碰押金资金池红线的情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员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也指出,从目前看来,平台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依靠外来资本为其输血,但这种方式也是难以持久的,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如果被投资企业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资本就会毫不留情地转身离去。

随着资本退去如何盈利是摆在共享经济创业者面前的核心问题。

如何持续发展?

据悉,之前摩拜也存在着押金存管、车辆投放等问题,然而经营者即时抽身,将公司卖给了美团之后,改变了押金策略,提供支付宝信用免押金服务,避免了可能带来的退押金挤兑潮。

2018年7月,摩拜宣布取消押金,无任何条件限制。据了解,过去的7个月,摩拜几乎没有投入新的单车,但订单量在不断上涨。

由此看出,摩拜被美团收购以后,其实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此外,《新产经》了解到,哈罗单车在蚂蚁金服的大力支持下异军突起,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也蓄势待发。

目前,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已经卸任CEO身份。在她看来,共享单车经过了一个狂飙的发展阶段,到了今天,其实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进入了更加精细化,更加理性、科学,用技术的手段,用我们的聪明智慧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者对于资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应该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提供商业服务,满足某种服务需求,满足某种应用场景,这才是关键性基础。共享单车应该是有它商业模式,也是能够满足一定的商业需求的,因为老百姓用它,说明有这个需求,但如何产生盈利?这是需要很多从事共享经济领域的创业者去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未来一些企业可能会继续生存,包括实行免押金、采用信用担保;依托于其它的平台,比如美团、阿里巴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