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過後 文明習慣當繼續

突如其來的疫情警報,給社會運轉按下了“暫停鍵”,也讓人們不得不長時間地宅在家中,放棄籌謀已久的旅行計劃,中斷與親朋好友之間的社交往來。嚴格的防疫措施,也讓我們獲得了一段遠離喧囂紛擾的清淨時光。這段堪稱寶貴的“中場休息”時間,正是我們沉澱反思過往、整理規劃未來、構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契機。

如果說在平日,我們尚可以為自己的邋遢和懶惰找到藉口,那麼在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的現實壓力之下,注重與他人接觸時的文明禮儀、培養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就有了不容拒絕的明確理由。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在全民戰“疫”的大背景之下,每個人都有嚴格依法履行疫情防控的責任和義務。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局、遵循科學的自我保護指南、服從暫時的管制和約束,這不僅是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要選擇,也不失為對公共責任意識、文明意識的一種集中檢驗。這次疫情不僅給所有人上了一堂公共衛生科普課,也讓人們得以藉機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辦事別扎堆、排隊勿擁擠……看上去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實際上映照著人們生活習慣的進步。長久以來,愛湊熱鬧、喜歡扎堆、排隊時習慣擠在一起,一直是被人們詬病最多的陋習。雖說這些“不拘小節”都是生活小事,但小事不小,若是能夠通過增強文明意識、強化文明約束、倡導文明禮儀進行潛移默化地薰陶改善,讓人們學會轉換視角,更多從社會文明和公共利益的角度思考,於個人、於社會都大有裨益。

從這個角度而言,把握疫情防控帶來的文明契機,延續疫情持續期間養成的良好習慣和文明禮儀,補齊公民文明行為和文明意識的短板,既是改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題中應有之義,也能讓我們在社會文明的路上更進一步,把我們生活的環境營造得更加美好。這不僅需要我們每個人自重自律,從小事入手、從細節做起,帶動和影響身邊人,也需要剛柔相濟的宣傳引導及制度規範。人們彼此之間都亮出嚴肅的文明態度、傳遞明確的文明信息,自然能夠讓文明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達至人人尊重敬畏的社會共識。

回望過去,人類文明史上每一次突發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都是以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的。經歷了這場磨難,我們的應對機制必然更加完善,相關知識更加豐富,精神意志也必然更為堅強。綜合反思疫情帶來的經驗教訓,保留和延續戰“疫”期間的文明習慣,是我們保證悲劇不再重複上演,迎接未來美好生活的必然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